..续本文上一页人)
太白山日没云禅师 东白山法超禅师
岘山幽禅师(霍山观禅师出) 益州无相禅师(资州处寂禅师出四人)
益州长松山马禅师 超禅师
梓州晓了禅师 西京智游禅师(义兴斐禅师出二人)
东都智深禅师(已上四十五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四世七人。
前兴善惟政禅师法嗣二人。
衡州定心禅师。
敬爱寺志真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益州无相禅师等法嗣五人。
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无相禅师出四人一人见录)。
荆州明月山融禅师 汉州云顶山王头陀
益州净众寺神会禅师 武诫禅师(砖界慎徽禅师出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五世一人。
前敬爱寺志真禅师法嗣一人。
嵩山照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以下明目录也)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法嗣共一百八十三人内七十六人旁出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见录
第一世法融禅师 第二世智岩禅师
第三世慧方禅师 第四世法持禅师
第五世智威禅师 第六世慧忠禅师
前六世祖宗法嗣共八十人法融禅师下三世旁出一十二人(一人见录)
金陵钟山昙璀禅师 荆州大素禅师
幽栖月空禅师 白马道演禅师
新安定庄禅师 彭城智瑳禅师
广州道树禅师 湖州智爽禅师
新州杜默禅师 上元智诚禅师
智诚复出一人 定真禅师
定真复出一人 如度禅师(已上一十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智岩禅师下旁出
东都镜潭禅师 襄州志长禅师
湖州义真禅师 益州端伏禅师
龙光龟仁禅师 襄阳辩才禅师
汉南法俊禅师 西川敏古禅师(已上八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法持禅师下旁出
牛头山玄素禅师。
天柱弘仁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智威禅师下三世旁出一十二人(六人见录)
宣州安国寺玄挺大师。
润州鹤林寺玄素禅师。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杭州招贤寺会通禅师。
玄素复出二人 一金华昙益禅师
二吴门圆镜禅师 道钦复出三人
一木渚山悟禅师 二青阳广敷禅师
三杭州中子山崇慧禅师 道林复出一人
灵岩宝观禅师(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慧忠禅师下两世旁出三十六人(二人见录)
天台山佛窟岩惟则禅师(旁出天台云居)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
牛头山道性禅师 江宁智灯禅师
解县怀信禅师 鹤林全禅师
北山怀古禅师 明州观宗禅师
牛头山大智禅师 白马善道禅师
牛头山智真禅师 牛头山谭颙禅师
牛头山云韬禅师 牛头山凝禅师
牛头山法梁禅师 江宁行应禅师
牛头山惠良禅师 兴善道融禅师
蒋山照明禅师 牛头山法灯禅师
牛头山定空禅师 牛头山慧涉禅师
幽栖道遇禅师 牛头山凝空禅师
蒋山道初禅师 幽栖藏禅师
牛头山灵晖禅师 幽栖道颖禅师
牛头山巨英禅师 释山法常禅师
龙门凝寂禅师 庄严远禅师
襄州道坚禅师 尼明悟
居士殷净已 前慧涉复出一人
润州栖霞寺清源禅师(已上三十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五世旁出一百七人第一世一十三人(三人见录)
北宗神秀禅师 嵩岳慧安国师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 扬州奉法寺昙光禅师
随州禅慥禅师 金州法持禅师
资州智侁禅师 舒州法照禅师
越州义方禅师 枝江道俊禅师
常州玄赜禅师 越州僧达禅师
白松山刘主簿(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二世三十七人北宗神秀禅师法嗣一十九人(五人见录)
五台山巨方禅师 河中府中条山智封禅师
兖州降魔藏禅师 寿州道树禅师
淮南都梁山全植禅师 荆州辞朗禅师
嵩山普寂禅师 大佛山香育禅师
西京义福禅师 忽雷澄禅师
东京日禅师 大原遍净禅师
南岳元观禅师 汝南杜禅师
嵩山敬禅师 京兆小福禅师
晋州霍山观禅师 润州茅山崇圭禅师
安陆怀空禅师(已上一十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嵩岳慧安国师法嗣一十八人(三人见录)
洛京福先寺仁俭禅师
嵩岳破灶堕和尚 嵩岳元圭禅师
常山坦然禅师 邺都圆寂禅师
西京道亮禅师 道亮复出五人
一扬州大总管李孝逸 二工部尚书张锡
三国子祭酒崔融 四秘书监贺知章
五睦州刺史康诜
前随州神慥禅师复出一人。
正寿禅师。
前蒙山道明禅师复出三人。
一洪州崇寂禅师 二江西瑰禅师
三抚州神贞禅师
前资州智侁禅师复出一人。
资州处寂禅师。
前玄赜禅师复出二人。
一义兴神斐禅师。
二湖州畅禅师(已上一十五人机缘语句不录)。
第三世四十九人前荆州辞朗禅师法嗣
紫金玄宗禅师 明州大梅山常禅师
砖界慎徽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前嵩山普寂禅师法嗣四十六人(一人见录)
终南山惟政禅师 广福慧空禅师
常越禅师 襄州夹石山思禅师
明瓒禅师 敬爱寺真禅师
兖州守贤禅师 定州石藏禅师
南岳澄心禅师 南岳日照禅师
洛京同德寺干禅师 苏州真亮禅师
瓦棺寺璇禅师 弋阳法融禅师
广陵演禅师 陕州慧空禅师
洛京真亮禅师 泽州亘月禅师
亳州昙真禅师 都梁山崇演禅师
京兆章敬寺澄禅师 嵩阳寺一行禅师
京兆山北寺融禅师 晋州定陶丁居士
前西京义福禅师复出八人。
大雄猛禅师 西京大震动禅师
神斐禅师 西京大悲光禅师
西京大隐禅师 定境禅师
道播禅师 玄证禅师
前降魔藏禅师复出三人。
西京寂满禅师 西京定庄禅师
南岳慧隐禅师
前南岳元观禅师复出一人。
神照禅师。
前小福禅师复出三人。
京兆蓝田深寂禅师 太白山日没云禅师
东白山法超禅师
前霍山观禅师复出一人。
岘山幽禅师。
前资州处寂禅师复出四人。
益州无相禅师 益州长松山马禅师
超禅师 梓州晓了禅师
前义兴斐禅师复出二人。
西京智游禅师。
东都智深禅师(已上四十五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四世七人前兴善惟政禅师法嗣
衡州定心禅师。
敬爱寺志真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前益州无相禅师法嗣五人(一人见录)
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 荆州明月山融禅师
汉州云顶山王头陀 益州净众寺神会禅师
前砖界慎徽禅师复出一人 武诫禅师(已上四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五世一人前敬爱寺志真禅师法嗣
嵩山照禅师(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下旁出法嗣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
第一世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华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云。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什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师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云。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适来见什么。师无对。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圭峰判为泯绝无寄宗。引破相教而印之。有僧问。南泉。牛头未见四祖时。为什么鸟兽衔华来供养。南泉云。只为步步蹋佛阶梯。洞山云。如掌观珠意不暂舍。僧云。见后为什么不来。南泉云。直饶不来犹较王老师一线道。洞山云。通身去也。又一尊宿答前两问皆云。贼不打贫儿家。僧问一老宿。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云如条贯叶。僧云。见后如何。云秋夜纷纷。又僧问吴越永明潜禅师。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潜云牛头。僧云。见后如何。潜云牛头。诸方举唱甚多不可备录)祖付法讫。遂返双峰山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唐永徽中。徒众乏粮。师往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往暮还供僧三百。二时不阙三年。邑宰萧元善。请于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至灭静品地为之震动。谓罢归山。博陵王问师曰。境缘色发时。不言缘色起。云何得知缘。乃欲息其起。师答曰。境色初发时。色境二性空。本无知缘者。心量与知同。照本发非发。尔时起自息。抱暗生觉缘。心时缘不逐。至如未生前。色心非养育。从空本无念。想受言念生。起法未曾起。岂用佛教令。问曰闭目不见色。境虑乃便多。色既不关心。境从何处发师曰。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
《004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