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10

  ..續本文上一頁人)

  太白山日沒雲禅師  東白山法超禅師

  岘山幽禅師(霍山觀禅師出)  益州無相禅師(資州處寂禅師出四人)

  益州長松山馬禅師  超禅師

  梓州曉了禅師  西京智遊禅師(義興斐禅師出二人)

  東都智深禅師(已上四十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四世七人。

  前興善惟政禅師法嗣二人。

  衡州定心禅師。

  敬愛寺志真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前益州無相禅師等法嗣五人。

  益州保唐寺無住禅師(無相禅師出四人一人見錄)。

  荊州明月山融禅師  漢州雲頂山王頭陀

  益州淨衆寺神會禅師  武誡禅師(磚界慎徽禅師出已上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五世一人。

  前敬愛寺志真禅師法嗣一人。

  嵩山照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以下明目錄也)第叁十一祖道信大師法嗣共一百八十叁人內七十六人旁出金陵牛頭山六世祖宗見錄

  第一世法融禅師  第二世智岩禅師

  第叁世慧方禅師  第四世法持禅師

  第五世智威禅師  第六世慧忠禅師

  前六世祖宗法嗣共八十人法融禅師下叁世旁出一十二人(一人見錄)

  金陵鍾山昙璀禅師  荊州大素禅師

  幽棲月空禅師  白馬道演禅師

  新安定莊禅師  彭城智瑳禅師

  廣州道樹禅師  湖州智爽禅師

  新州杜默禅師  上元智誠禅師

  智誠複出一人  定真禅師

  定真複出一人  如度禅師(已上一十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智岩禅師下旁出

  東都鏡潭禅師  襄州志長禅師

  湖州義真禅師  益州端伏禅師

  龍光龜仁禅師  襄陽辯才禅師

  漢南法俊禅師  西川敏古禅師(已上八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法持禅師下旁出

  牛頭山玄素禅師。

  天柱弘仁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智威禅師下叁世旁出一十二人(六人見錄)

  宣州安國寺玄挺大師。

  潤州鶴林寺玄素禅師。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師。

  杭州徑山道欽禅師。

  杭州鳥窠道林禅師。

  杭州招賢寺會通禅師。

  玄素複出二人  一金華昙益禅師

  二吳門圓鏡禅師  道欽複出叁人

  一木渚山悟禅師  二青陽廣敷禅師

  叁杭州中子山崇慧禅師  道林複出一人

  靈岩寶觀禅師(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慧忠禅師下兩世旁出叁十六人(二人見錄)

  天臺山佛窟岩惟則禅師(旁出天臺雲居)  天臺山雲居智禅師

  牛頭山道性禅師  江甯智燈禅師

  解縣懷信禅師  鶴林全禅師

  北山懷古禅師  明州觀宗禅師

  牛頭山大智禅師  白馬善道禅師

  牛頭山智真禅師  牛頭山譚颙禅師

  牛頭山雲韬禅師  牛頭山凝禅師

  牛頭山法梁禅師  江甯行應禅師

  牛頭山惠良禅師  興善道融禅師

  蔣山照明禅師  牛頭山法燈禅師

  牛頭山定空禅師  牛頭山慧涉禅師

  幽棲道遇禅師  牛頭山凝空禅師

  蔣山道初禅師  幽棲藏禅師

  牛頭山靈晖禅師  幽棲道穎禅師

  牛頭山巨英禅師  釋山法常禅師

  龍門凝寂禅師  莊嚴遠禅師

  襄州道堅禅師  尼明悟

  居士殷淨已  前慧涉複出一人

  潤州棲霞寺清源禅師(已上叁十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叁十二祖弘忍大師五世旁出一百七人第一世一十叁人(叁人見錄)

  北宗神秀禅師  嵩嶽慧安國師

  袁州蒙山道明禅師  揚州奉法寺昙光禅師

  隨州禅慥禅師  金州法持禅師

  資州智侁禅師  舒州法照禅師

  越州義方禅師  枝江道俊禅師

  常州玄赜禅師  越州僧達禅師

  白松山劉主簿(已上一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二世叁十七人北宗神秀禅師法嗣一十九人(五人見錄)

  五臺山巨方禅師  河中府中條山智封禅師

  兖州降魔藏禅師  壽州道樹禅師

  淮南都梁山全植禅師  荊州辭朗禅師

  嵩山普寂禅師  大佛山香育禅師

  西京義福禅師  忽雷澄禅師

  東京日禅師  大原遍淨禅師

  南嶽元觀禅師  汝南杜禅師

  嵩山敬禅師  京兆小福禅師

  晉州霍山觀禅師  潤州茅山崇圭禅師

  安陸懷空禅師(已上一十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前嵩嶽慧安國師法嗣一十八人(叁人見錄)

  洛京福先寺仁儉禅師

  嵩嶽破竈墮和尚  嵩嶽元圭禅師

  常山坦然禅師  邺都圓寂禅師

  西京道亮禅師  道亮複出五人

  一揚州大總管李孝逸  二工部尚書張錫

  叁國子祭酒崔融  四秘書監賀知章

  五睦州刺史康诜

  前隨州神慥禅師複出一人。

  正壽禅師。

  前蒙山道明禅師複出叁人。

  一洪州崇寂禅師  二江西瑰禅師

  叁撫州神貞禅師

  前資州智侁禅師複出一人。

  資州處寂禅師。

  前玄赜禅師複出二人。

  一義興神斐禅師。

  二湖州暢禅師(已上一十五人機緣語句不錄)。

  第叁世四十九人前荊州辭朗禅師法嗣

  紫金玄宗禅師  明州大梅山常禅師

  磚界慎徽禅師(已上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前嵩山普寂禅師法嗣四十六人(一人見錄)

  終南山惟政禅師  廣福慧空禅師

  常越禅師  襄州夾石山思禅師

  明瓒禅師  敬愛寺真禅師

  兖州守賢禅師  定州石藏禅師

  南嶽澄心禅師  南嶽日照禅師

  洛京同德寺幹禅師  蘇州真亮禅師

  瓦棺寺璇禅師  弋陽法融禅師

  廣陵演禅師  陝州慧空禅師

  洛京真亮禅師  澤州亘月禅師

  亳州昙真禅師  都梁山崇演禅師

  京兆章敬寺澄禅師  嵩陽寺一行禅師

  京兆山北寺融禅師  晉州定陶丁居士

  前西京義福禅師複出八人。

  大雄猛禅師  西京大震動禅師

  神斐禅師  西京大悲光禅師

  西京大隱禅師  定境禅師

  道播禅師  玄證禅師

  前降魔藏禅師複出叁人。

  西京寂滿禅師  西京定莊禅師

  南嶽慧隱禅師

  前南嶽元觀禅師複出一人。

  神照禅師。

  前小福禅師複出叁人。

  京兆藍田深寂禅師  太白山日沒雲禅師

  東白山法超禅師

  前霍山觀禅師複出一人。

  岘山幽禅師。

  前資州處寂禅師複出四人。

  益州無相禅師  益州長松山馬禅師

  超禅師  梓州曉了禅師

  前義興斐禅師複出二人。

  西京智遊禅師。

  東都智深禅師(已上四十五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四世七人前興善惟政禅師法嗣

  衡州定心禅師。

  敬愛寺志真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前益州無相禅師法嗣五人(一人見錄)

  益州保唐寺無住禅師  荊州明月山融禅師

  漢州雲頂山王頭陀  益州淨衆寺神會禅師

  前磚界慎徽禅師複出一人  武誡禅師(已上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五世一人前敬愛寺志真禅師法嗣

  嵩山照禅師(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叁十一祖道信大師下旁出法嗣金陵牛頭山六世祖宗

  第一世法融禅師者。潤州延陵人也。姓韋氏。年十九學通經史。尋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忽一日歎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觀出世舟航。遂隱茅山投師落發。後入牛頭山幽棲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鳥銜華之異。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彼山有奇異之人。乃躬自尋訪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曰出家兒那個不是道人。祖曰。阿那個是道人。僧無對。別僧雲。此去山中十裏許有一懶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祖遂入山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祖問曰。在此作什麼。師曰觀心。祖曰。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便起作禮。師曰。大德高棲何所。祖曰。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師曰。還識道信禅師否。曰何以問他。師曰。向德滋久冀一禮谒。曰道信禅師貧道是也。師曰。因何降此。祖曰。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師指後面雲。別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繞庵唯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手作怖勢。師曰。猶有這個在。祖曰。適來見什麼。師無對。少選祖卻于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師睹之竦然。祖曰。猶有這個在。師未曉乃稽首請說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叁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阙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爲佛。師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師曰。既不許作觀行。于境起時心如何對治。祖曰。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複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圭峰判爲泯絕無寄宗。引破相教而印之。有僧問。南泉。牛頭未見四祖時。爲什麼鳥獸銜華來供養。南泉雲。只爲步步蹋佛階梯。洞山雲。如掌觀珠意不暫舍。僧雲。見後爲什麼不來。南泉雲。直饒不來猶較王老師一線道。洞山雲。通身去也。又一尊宿答前兩問皆雲。賊不打貧兒家。僧問一老宿。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雲如條貫葉。僧雲。見後如何。雲秋夜紛紛。又僧問吳越永明潛禅師。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潛雲牛頭。僧雲。見後如何。潛雲牛頭。諸方舉唱甚多不可備錄)祖付法訖。遂返雙峰山終老。師自爾法席大盛。唐永徽中。徒衆乏糧。師往丹陽緣化。去山八十裏。躬負米一石八鬥。朝往暮還供僧叁百。二時不阙叁年。邑宰蕭元善。請于建初寺講大般若經。聽者雲集。至滅靜品地爲之震動。謂罷歸山。博陵王問師曰。境緣色發時。不言緣色起。雲何得知緣。乃欲息其起。師答曰。境色初發時。色境二性空。本無知緣者。心量與知同。照本發非發。爾時起自息。抱暗生覺緣。心時緣不逐。至如未生前。色心非養育。從空本無念。想受言念生。起法未曾起。豈用佛教令。問曰閉目不見色。境慮乃便多。色既不關心。境從何處發師曰。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