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P21

  ..续本文上一页爱天堂乐。一切法不拘。始名为解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善将为便了。有河沙无漏戒定慧门。都未涉一毫在。努力猛作早与。莫待耳聋眼暗头白面皱。老苦及身眼中流泪心中慞惶未有去处。到恁么时整理脚手不得也。纵有福智多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缘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恶业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现前尽见。严好舍宅舟船车舆光明显赫。为纵自心贪爱。所见悉变为好境。随所见重处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问如何得自由。答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如木石。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又不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觉性自己。俱不被一切有无诸法境转。是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是金刚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得。纵令诵得十二韦陀经。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善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不用求觅知解语义句。知解属贪。贪变成病。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只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转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于理先立后有福智。临时作得。捉土为金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山为微尘。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云。是什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寿九十五。长庆元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禅门规式。

  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故。常尔介怀。乃曰。祖之道欲诞布化元。冀来际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旧梵语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哉。师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授当代为尊也。所褒学众无多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仪也。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其阖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坐。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斋粥随宜二时均遍者。务于节俭。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上下均力也。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饭者目为饭头。主菜者目为菜头。他皆仿此)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并别致喧挠之事。即堂维那检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详此一条制有四益。一不污清众生恭信故(三业不善不可共住。准律合用梵坛法治之者。当驱出院。清众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毁僧形循佛制故(随宜惩罚。得留法服。后必悔之)三不扰公门省狱讼故。四不泄于外护宗纲故(四来同居圣凡孰辨。且如来应世尚有六群之党。况今像末岂得全无。但见一僧有过。便雷例讥诮。殊不知。以轻众坏法其损甚大。今禅门若稍无妨害者。宜依百丈丛林格式量事区分。且立法防奸。不为贤士然。宁可有格而无犯。不可有犯而无教。惟百丈禅师护法之益。其大矣哉)禅门独行。由百丈之始。今略叙大要遍示后代学者。令不忘本也。其诸轨度山门备焉。

  景德传灯录卷第六景德传灯录卷第七

  怀让禅师第二世中四十五人(马祖法嗣)

  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  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

  洪州泐潭常兴禅师  虔州西堂智藏禅师

  京兆章敬寺怀恽禅师  定州柏岩明哲禅师

  信州鹅湖大义禅师  伏牛山自在禅师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毗陵芙蓉山太毓禅师

  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  杭州盐官齐安禅师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京兆典善惟宽禅师  湖南如会禅师

  鄂州无等禅师  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已上十八人见录)

  韶州渚泾山清贺禅师  紫阴山惟建禅师

  封山洪璇禅师  练山神玩禅师

  崛山道圆禅师  玉台惟然禅师

  池州灰山昙觊禅师  荆州新寺宝积禅师

  河中府法藏禅师  汉南慈悲寺良津禅师

  京兆府崇禅师  南岳智周禅师

  白虎法宣禅师  金窟惟直禅师

  台州柏岩常彻禅师  乾元晖禅师

  齐州道岩禅师  襄州常坚禅师

  荆南宝贞禅师  云水靖宗禅师

  荆州永泰寺灵湍禅师  潭州龙牙山圆畅禅师

  洪州双岭道方禅师  罗浮山修广禅师

  岘山定庆禅师  越州洞泉惟献禅师

  光明普满禅师(已上二十七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怀让禅师第二世法嗣

  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僧问。如何是三宝。师曰。禾麦豆。曰学人不会。师曰。大众欣然奉持。师上堂曰。若论此事贬上眉毛早已蹉过也。麻谷便问。贬上眉毛即不问。如何是此事。师曰。蹉过也。麻谷乃掀禅床。师打之。麻谷无语(长庆代云。悄然)。

  池州鲁祖山宝云禅师。问如何是诸佛师。师云。头上有宝冠者不是。僧云。如何即是。师云。头上无宝冠。洞山来参礼拜后侍立少顷而出。却再入来。师云。只恁么只恁么所以如此。洞山云。大有人不肯。师云。作么取汝口辨。洞山乃侍奉数月。僧问。如何是言不言。师云。汝口在什么处。僧云。无口。师云。将什么吃饭。僧无对(洞山代云。他不饥吃什么饭)师寻常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云。我寻常向僧道。向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恁么地驴年去(玄觉云。为复唱和语不肯语。保福问长庆。只如鲁祖节交在什么处被南泉恁么道。长庆云。退己让于人。万中无一个。罗山云。陈老师当时若见。背上与五火抄。何故如此。为伊解放不解收。玄沙云。我当时若见也与五火抄。云居锡云。罗山玄沙总恁么道。为复一般别有道理若择得出。许上坐佛法有去处。玄觉云。且道。玄沙五火抄。打伊著不著)。

  洪州泐潭常兴禅师。僧问。如何是曹溪门下客。师云。南来燕。僧云。学人不会。师云。养羽候秋风。僧问。如何是宗乘极则事。师云。秋雨草离披。又南泉躬至见师面壁乃拊师背。问汝是阿谁。曰普愿。师曰。如何。曰也寻常。师曰。汝何多事。

  虔州西堂智藏禅师者。虔化人也。姓廖氏。八岁从师。二十五具戒。有相者睹其殊表。谓之曰。师骨气非凡。当为法王之辅佐也。师遂往佛迹岩参礼大寂。与百丈海禅师同为入室。皆承印记。一日大寂遣师诣长安。奉书于忠国师。国师问曰。汝师说什么法。师从东过西而立。国师曰。只遮个更别有。师却过东边立。国师曰。遮个是马师底。仁者作么生。师曰。早个呈似和尚了。寻又送书往径山与国一禅师(语在国一章)属连帅路嗣恭延请大寂居府应期盛化。师回郡得大寂付授纳袈裟令学者亲近。僧问马祖。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直指某甲西来意。祖云。我今日无心情。汝去问取智藏。其僧乃来问师。师云。汝何不问和尚。僧云。和尚令某甲来问上坐。师以手摩头云。今日头疼。汝去问海师兄。其僧又去问海(百丈和尚)海云。我到遮里却不会。僧乃举似马祖。祖云。藏头白海头黑。马祖一日问师云。子何不看经。师云。经岂异邪。祖云。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曰智藏病思自养。敢言为人。祖云。子末年必兴于世也。马祖灭后。师唐贞元七年众请开堂。李尚书翱尝问僧。马大师有什么言教。僧云。大师或说即心即佛。或说非心非佛。李云。总过遮边。李却问师。马大师有什么言教。师呼李翱。翱应诺。师云。鼓角动也。制空禅师谓师曰。日出太早生。师曰。正是时。师住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俗士礼谢而去。师元和九年四月八日归寂。寿八十腊五十五。宪宗谥大宣教禅师。塔曰元和证真。至穆宗重谥大觉禅师。

  京兆府章敬寺怀恽禅师。泉州同安人也。姓谢氏。受大寂心印。初住定州柏岩。次止中条山。唐元和初宪宗诏居上寺玄学者奔凑。师上堂示徒曰。至理忘言时人不悉。强习他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元非尘境。是个微妙大解脱门。所有鉴觉不染不碍。如是光明未曾休废。曩劫至今固无变易。犹如日轮远近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一切和合。灵烛妙明非假锻炼。为不了故取于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华。徒自疲劳枉经劫数。若能返照无第二人。举措施为不亏实相。僧问心法双亡指归何所。师曰。郢人无污徒劳运斤。曰请师不返之言。师曰。即无返句(后人举之于洞山。洞山云。道即甚易。罕遇作家)百丈和尚令一僧来伺候。师上堂次。展坐具礼拜了。起来拈师一只靸鞋。以衫袖拂却尘了。倒覆向下。师曰。老僧罪过。或问。祖师传心地法门。为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非妄心。为是三乘教外别立心。师曰。汝见目前虚空么。曰信知常在目前人自不见。师曰。汝莫认影像。曰和尚作么生。师以手拨空三下曰。作么生即是。师曰。汝向后会去在。有一僧来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是是(长庆代云。和尚佛法身心何在)其僧又到南泉。亦绕南泉三匝振锡而立。南泉云。不是不是。此是风力所转始终成坏。僧云。章敬道是。和尚为什么道不是。南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长庆代云。和尚是什么心行。云居锡云。章敬未必道是。南泉未必道不是。又云。遮僧当初但持锡出去恰好)师有小师行脚回。师问曰。汝离此间多少年耶。…

《004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005 续传灯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