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21

  ..續本文上一頁愛天堂樂。一切法不拘。始名爲解脫無礙。即身心及一切皆名解脫。汝莫言有少分戒善將爲便了。有河沙無漏戒定慧門。都未涉一毫在。努力猛作早與。莫待耳聾眼暗頭白面皺。老苦及身眼中流淚心中慞惶未有去處。到恁麼時整理腳手不得也。縱有福智多聞都不相救爲心眼未開。唯緣念諸境不知返照。複不見佛道。一生所有惡業悉現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蘊現前盡見。嚴好舍宅舟船車輿光明顯赫。爲縱自心貪愛。所見悉變爲好境。隨所見重處受生都無自由分。龍畜良賤亦總未定。問如何得自由。答如今對五欲八風情無取舍。垢淨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緣而照。心如木石。亦如香象截流而過更無疑滯。此人天堂地獄所不能攝也。又不讀經看教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覺性自己。俱不被一切有無諸法境轉。是導師能照破一切有無境法。是金剛即有自由獨立分。若不能恁麼得。縱令誦得十二韋陀經。只成增上慢。卻是謗佛不是修行。讀經看教若准世間是好善事。若向明理人邊數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脫不去流入生死河。但不用求覓知解語義句。知解屬貪。貪變成病。只如今但離一切有無諸法。透過叁句外。自然與佛無差。既自是佛何慮佛不解語。只恐不是佛。被有無諸法轉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載去。如賤使貴。不如于理先立後有福智。臨時作得。捉土爲金變海水爲酥酪。破須彌山爲微塵。于一義作無量義。于無量義作一義。師有時說法竟。大衆下堂。乃召之。大衆回首。師雲。是什麼(藥山目之爲百丈下堂句)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歸寂。壽九十五。長慶元年敕谥大智禅師。塔曰大寶勝輪。

  禅門規式。

  百丈大智禅師。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來。多居律寺。雖別院然于說法住持未合規度故。常爾介懷。乃曰。祖之道欲誕布化元。冀來際不泯者。豈當與諸部阿笈摩教爲隨行耶(舊梵語阿含。新雲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論璎珞經。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隨哉。師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異大小乘。當博約折中設于製範務其宜也。于是創意別立禅居。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號曰長老。如西域道高臘長。呼須菩提等之謂也。既爲化主即處于方丈。同淨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者。表佛祖親囑授當代爲尊也。所褒學衆無多少無高下。盡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設長連床施椸架。挂搭道具。臥必斜枕床唇。右脅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儀也。除入室請益。任學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其阖院大衆朝參夕聚。長老上堂升坐。主事徒衆雁立側聆。賓主問酬激揚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齋粥隨宜二時均遍者。務于節儉。表法食雙運也。行普請法上下均力也。置十務謂之寮舍。每用首領一人管多人營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飯者目爲飯頭。主菜者目爲菜頭。他皆仿此)或有假號竊形混于清衆。並別致喧撓之事。即堂維那檢舉抽下本位挂搭。擯令出院者。貴安清衆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衆燒衣缽道具遣逐。從偏門而出者。示恥辱也。詳此一條製有四益。一不汙清衆生恭信故(叁業不善不可共住。准律合用梵壇法治之者。當驅出院。清衆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毀僧形循佛製故(隨宜懲罰。得留法服。後必悔之)叁不擾公門省獄訟故。四不泄于外護宗綱故(四來同居聖凡孰辨。且如來應世尚有六群之黨。況今像末豈得全無。但見一僧有過。便雷例譏诮。殊不知。以輕衆壞法其損甚大。今禅門若稍無妨害者。宜依百丈叢林格式量事區分。且立法防奸。不爲賢士然。甯可有格而無犯。不可有犯而無教。惟百丈禅師護法之益。其大矣哉)禅門獨行。由百丈之始。今略敘大要遍示後代學者。令不忘本也。其諸軌度山門備焉。

  景德傳燈錄卷第六景德傳燈錄卷第七

  懷讓禅師第二世中四十五人(馬祖法嗣)

  潭州叁角山總印禅師  池州魯祖山寶雲禅師

  洪州泐潭常興禅師  虔州西堂智藏禅師

  京兆章敬寺懷恽禅師  定州柏岩明哲禅師

  信州鵝湖大義禅師  伏牛山自在禅師

  幽州盤山寶積禅師  毗陵芙蓉山太毓禅師

  蒲州麻谷山寶徹禅師  杭州鹽官齊安禅師

  婺州五泄山靈默禅師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

  京兆典善惟寬禅師  湖南如會禅師

  鄂州無等禅師  廬山歸宗寺智常禅師(已上十八人見錄)

  韶州渚泾山清賀禅師  紫陰山惟建禅師

  封山洪璇禅師  練山神玩禅師

  崛山道圓禅師  玉臺惟然禅師

  池州灰山昙觊禅師  荊州新寺寶積禅師

  河中府法藏禅師  漢南慈悲寺良津禅師

  京兆府崇禅師  南嶽智周禅師

  白虎法宣禅師  金窟惟直禅師

  臺州柏岩常徹禅師  乾元晖禅師

  齊州道岩禅師  襄州常堅禅師

  荊南寶貞禅師  雲水靖宗禅師

  荊州永泰寺靈湍禅師  潭州龍牙山圓暢禅師

  洪州雙嶺道方禅師  羅浮山修廣禅師

  岘山定慶禅師  越州洞泉惟獻禅師

  光明普滿禅師(已上二十七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懷讓禅師第二世法嗣

  潭州叁角山總印禅師。僧問。如何是叁寶。師曰。禾麥豆。曰學人不會。師曰。大衆欣然奉持。師上堂曰。若論此事貶上眉毛早已蹉過也。麻谷便問。貶上眉毛即不問。如何是此事。師曰。蹉過也。麻谷乃掀禅床。師打之。麻谷無語(長慶代雲。悄然)。

  池州魯祖山寶雲禅師。問如何是諸佛師。師雲。頭上有寶冠者不是。僧雲。如何即是。師雲。頭上無寶冠。洞山來參禮拜後侍立少頃而出。卻再入來。師雲。只恁麼只恁麼所以如此。洞山雲。大有人不肯。師雲。作麼取汝口辨。洞山乃侍奉數月。僧問。如何是言不言。師雲。汝口在什麼處。僧雲。無口。師雲。將什麼吃飯。僧無對(洞山代雲。他不饑吃什麼飯)師尋常見僧來便面壁。南泉聞雲。我尋常向僧道。向佛未出世時會取。尚不得一個半個。他恁麼地驢年去(玄覺雲。爲複唱和語不肯語。保福問長慶。只如魯祖節交在什麼處被南泉恁麼道。長慶雲。退己讓于人。萬中無一個。羅山雲。陳老師當時若見。背上與五火抄。何故如此。爲伊解放不解收。玄沙雲。我當時若見也與五火抄。雲居錫雲。羅山玄沙總恁麼道。爲複一般別有道理若擇得出。許上坐佛法有去處。玄覺雲。且道。玄沙五火抄。打伊著不著)。

  洪州泐潭常興禅師。僧問。如何是曹溪門下客。師雲。南來燕。僧雲。學人不會。師雲。養羽候秋風。僧問。如何是宗乘極則事。師雲。秋雨草離披。又南泉躬至見師面壁乃拊師背。問汝是阿誰。曰普願。師曰。如何。曰也尋常。師曰。汝何多事。

  虔州西堂智藏禅師者。虔化人也。姓廖氏。八歲從師。二十五具戒。有相者睹其殊表。謂之曰。師骨氣非凡。當爲法王之輔佐也。師遂往佛迹岩參禮大寂。與百丈海禅師同爲入室。皆承印記。一日大寂遣師詣長安。奉書于忠國師。國師問曰。汝師說什麼法。師從東過西而立。國師曰。只遮個更別有。師卻過東邊立。國師曰。遮個是馬師底。仁者作麼生。師曰。早個呈似和尚了。尋又送書往徑山與國一禅師(語在國一章)屬連帥路嗣恭延請大寂居府應期盛化。師回郡得大寂付授納袈裟令學者親近。僧問馬祖。請和尚離四句絕百非。直指某甲西來意。祖雲。我今日無心情。汝去問取智藏。其僧乃來問師。師雲。汝何不問和尚。僧雲。和尚令某甲來問上坐。師以手摩頭雲。今日頭疼。汝去問海師兄。其僧又去問海(百丈和尚)海雲。我到遮裏卻不會。僧乃舉似馬祖。祖雲。藏頭白海頭黑。馬祖一日問師雲。子何不看經。師雲。經豈異邪。祖雲。然雖如此。汝向後爲人也須得。曰智藏病思自養。敢言爲人。祖雲。子末年必興于世也。馬祖滅後。師唐貞元七年衆請開堂。李尚書翺嘗問僧。馬大師有什麼言教。僧雲。大師或說即心即佛。或說非心非佛。李雲。總過遮邊。李卻問師。馬大師有什麼言教。師呼李翺。翺應諾。師雲。鼓角動也。製空禅師謂師曰。日出太早生。師曰。正是時。師住西堂。後有一俗士問。有天堂地獄否。師曰有。曰有佛法僧寶否。師曰有。更有多問盡答言有。曰和尚恁麼道莫錯否。師曰。汝曾見尊宿來耶。曰某甲曾參徑山和尚來。師曰。徑山向汝作麼生道。曰他道一切總無。師曰。汝有妻否。曰有。師曰。徑山和尚有妻否。曰無。師曰。徑山和尚道無即得俗士禮謝而去。師元和九年四月八日歸寂。壽八十臘五十五。憲宗谥大宣教禅師。塔曰元和證真。至穆宗重谥大覺禅師。

  京兆府章敬寺懷恽禅師。泉州同安人也。姓謝氏。受大寂心印。初住定州柏岩。次止中條山。唐元和初憲宗诏居上寺玄學者奔湊。師上堂示徒曰。至理忘言時人不悉。強習他事以爲功能。不知自性元非塵境。是個微妙大解脫門。所有鑒覺不染不礙。如是光明未曾休廢。曩劫至今固無變易。猶如日輪遠近斯照。雖及衆色不與一切和合。靈燭妙明非假鍛煉。爲不了故取于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華。徒自疲勞枉經劫數。若能返照無第二人。舉措施爲不虧實相。僧問心法雙亡指歸何所。師曰。郢人無汙徒勞運斤。曰請師不返之言。師曰。即無返句(後人舉之于洞山。洞山雲。道即甚易。罕遇作家)百丈和尚令一僧來伺候。師上堂次。展坐具禮拜了。起來拈師一只靸鞋。以衫袖拂卻塵了。倒覆向下。師曰。老僧罪過。或問。祖師傳心地法門。爲是真如心。妄想心。非真非妄心。爲是叁乘教外別立心。師曰。汝見目前虛空麼。曰信知常在目前人自不見。師曰。汝莫認影像。曰和尚作麼生。師以手撥空叁下曰。作麼生即是。師曰。汝向後會去在。有一僧來繞師叁匝振錫而立。師曰。是是(長慶代雲。和尚佛法身心何在)其僧又到南泉。亦繞南泉叁匝振錫而立。南泉雲。不是不是。此是風力所轉始終成壞。僧雲。章敬道是。和尚爲什麼道不是。南泉雲。章敬即是是汝不是(長慶代雲。和尚是什麼心行。雲居錫雲。章敬未必道是。南泉未必道不是。又雲。遮僧當初但持錫出去恰好)師有小師行腳回。師問曰。汝離此間多少年耶。…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