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P20

  ..续本文上一页其身。清净其心,就是心中没有烦恼、嗔恨、染污。清净其身,就是不做不如法的事与柔软和顺的人,共同止于忍辱之行,不起嗔恚之心,意志信念特别坚固,永不生退转之念。坐禅的时间最为宝贵,分秒必争,也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空过。为什么?不知在那一分那一秒之刹那间,便是开悟的时候。否则,就放弃开悟的机会。常坐禅,便能入深妙的定境。常精进,便能克服一切困难。勇猛精进,绝不懈怠,这样才能摄受一切善法。利根的人,有大智慧,善于解答难题。如有人问难,对答如流,令问者满意,而生欢喜心。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阿逸多!假使在我入灭之后,所有善男子和善女人,能受持此经典、读诵此经典,又有这样的善功德,应当知道这个人,他已经趣向道场,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边缘了。坐在菩提道场,转大*轮,教化众生。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阿逸多!这样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或者坐的地方,或者立的地方,或者经行的地方,应当建起宝塔。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皆应供养此塔,如同佛塔一样的恭敬,皆能得到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将前边长行的义理,再重新宣说,所以用偈颂说明。

  若我灭度后 能奉持此经 斯人福无量 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 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 七宝而庄严

  表刹基高广 渐小至梵天 宝铃千万亿 风动出妙音

  假使在我灭度以后,如果有人能奉持妙法莲华经,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如同以上所说的福德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能奉持法华经,就具足一切的供养。为供养佛的舍利,而起宝塔。此塔用七宝来庄严,所获得的功德,不如奉持法华经的功德多。

  在塔前所立的刹竿,又高又广,向上渐小,乃至梵天。在塔角所挂的宝铃,有千万亿个之多,微风吹动,发生微妙的音声,非常悦耳,令闻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正念。

  又于无量劫 而供养此塔 华香诸璎珞 天衣众伎乐

  然香油苏灯 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 具足诸供养

  又在无量劫以前,就供养此塔,用种种鲜华、妙香、璎珞、天衣、伎乐、香油灯、酥油灯等,照明塔的四周。

  在五独恶世的末法时期,能受持法华经的人,就具足前边所说的一切供养,获得上边所说的一切功德。

  若能持此经 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 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 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 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 种种皆严好

  假使能受持法华经,其功德好像佛住世时一样的功德。用牛头栴檀木为材料,起造僧坊,供养众僧。所起造的殿堂有三十二栋(代表三十二相),塔高度有八稞多罗树(代表八十种随形好)。供养最上等的饮食,最妙好的衣服、被褥和医药,一切皆具足。可供应百千僧众所住处,又有园林,又有浴池,又有经行之处,又有坐禅之窟。这种设备,十全十美,既殊胜又严好,实在是最理想的道场。

  若有信解心 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 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 以须曼薝卜 阿提目多伽 熏油常然之

  如是供养者 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 其福亦如是

  假使有人对如来寿量品,发起信解心,或者自己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流通,或者又教人书写,以及供养此经卷。散鲜华、妙香、末香。用悦意华、金色华、胡麻籽等制油,在法华经所在地,燃灯薰之,照明四周。像这样的供养,能得到无量的功德,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所获得的福德,也是没有边际。

  况复持此经 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 不嗔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 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嗔 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何况又能受持法华经,又能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波罗蜜法门,对于一切众生,不生嗔恚心,不恶口骂众生,以慈悲之心对待众生。

  见到塔也恭敬,见到庙也恭敬,对于比丘也恭敬而谦下,没有增上慢的心理,远离贡高我慢的行为。常常思惟智慧,不可思惟愚痴。修行人就是修智慧。有了智慧,一切烦恼迎刃而解。断尽烦恼,得到解脱。

  如有人来问难,要和颜悦色为其解答,不可生嗔恨心。随顺种种因缘,为其解说,令他明白为止。如果能修行这种的行门,所得的功德无可限量。

  若见此法师 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 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 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场

  假使见到讲经说法,修行六度的法师,他所成就这样的功德,应当散天华来供养,以天衣覆盖在法师的身上。对这位法师,要五体投地的顶礼,心生如恭敬佛一样的观想。又应当做这种的思念:这位法师,不久将来就到菩提树下,转大*轮,教化一切众生。

  得无漏无为 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 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 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 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这位法师已证得无漏三味,无为妙法。他能广泛利益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在他所住的地方、经行的地方、坐卧的地方,乃至在他说一偈的地方,都应起造宝塔,用七宝来庄严,令它妙好。用种种供物来供养此塔,表示恭敬。

  这位佛子住在此地,就同佛是一样受用,时常在这里经行和坐卧,不离这个道场。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