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就是不睡觉,也不要紧。因为你睡觉不觉得是醒著,所以要睡觉。这个譬喻的醒,就是觉,睡就是迷。在睡的时候,绝对不会知道醒时所做的事情。也不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所做的事情。有人说:“我在梦中所见的境界,第二天果然实现。”这是灵感,并非真知道,也许是佛菩萨帮助你,给你一个预兆。
昨天所做的事情,明天所有的事情,在梦中都不知道,何况知道前生和来生的事情呢?大家不要因为没有见著,便否认三世因果的存在。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在这个时候,四众弟子都看见大宝塔住在空中。讲到这里会有人生起怀疑心:“宝塔没有地基,怎能停在空中?”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现在有很好的证明。人人皆知有太空站,它就是住在太空中,做为太空船联络和休息,然后再飞到第二个世界。
你们想一想,人的力量尚且可做到这种微妙的境界,何况佛法更为微妙不可思议。这座宝塔停在空中,等于太空站一样,一点也不稀奇。科学越发达,证明佛法的真理越是正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宝塔住在空中,这是表法,表示无所著住。宝塔虽然住在空中,但是怎样住呢?这就是令人不要执著。如有我执和法执,就成为修道的绊脚石。
四众弟子又听到从大宝塔中发出大音声,都得到法喜充满,忘掉烦恼。觉得奇怪!从来也没有见到宝塔住在空中的境界,于是,四众弟子都从座上站起,恭恭敬敬合起掌来,退到一边等待解释这个问题。
何谓四众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浅释于下:
(A)比丘:译为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思。1、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以养法身;下乞食于众生,以资慧命。世间之乞人,只求衣食,不乞于法,不为乞士。乞食有什么好处?乞食是给众生有种福田的机会。众生供养三宝,才能得到福德。如果不供养三宝,福德就薄了。一般人不懂得种福德,所以比丘去乞食,令他们种福德,生出布施供养心,这是对施主而言。对比丘本身来讲,可以灭除自己的贪心。每天乞到什么便吃什么,绝对没有分别心。乞食要次第而乞,不可越贫而从富,更不可越贱而从贵,一视同仁,平等让众生来种福田。佛教主张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就是平等的精神。2、怖魔:有人出家修道, , ,天魔就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少了一个眷属。当比丘受具足戒的时候,有三师七证。三师就是得戒和尚、羯摩和尚、教授和尚。七证就是七位律师来作证明。他们十位代表十方诸佛,传授佛的戒法。在这时候,戒坛的羯摩和尚问戒子:“你发菩提心否?”戒子答:“已发菩提心。”又问:“是大丈夫否?”答:“是大丈夫。”问答之后,地行夜叉传报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将这消息报告魔王说:“现在人间又有一个众生——某某,他出家做比丘。”这话说完之后,魔宫殿发生震动,魔王生出恐怖心。3、破恶:就是破除一切烦恼。我们的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好像小孩出生的时候,就会哭会发脾气。故比丘要破除烦恼,烦恼破了,菩提乃现。
因为比丘有这三种意思,所以不翻译。古时译经有五不翻的规定:1、秘密不翻:如咒语。2、尊重不翻:如般若、菩提。3、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多含不翻:如比丘。5、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
(B)比丘尼:就是出家修道的女人,受具足戒者,为比丘尼。未受具足戒者,为沙弥尼。比丘尼受三百四十八条戒。沙弥尼受十条戒。佛之姨母——波阇婆提夫人,她是第一位比丘尼。佛之妻——耶输陀罗夫人,她随波阇婆提夫人同时出家,也成为比丘尼。
(C)优婆塞:译为近侍男,就是亲近三宝的男子。凡是受三皈五戒的人居家修道者,称为居士。
(D)优婆夷:译为近侍女,称为女居士。护持三宝、供养三宝,这是在家居士的责任。出家人所需的四事——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皆由居士供养,这是种福德的基础。
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在这个时候,有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名号大乐说。他有他心通的智慧,知道天上的人、人间的人及阿修罗等等,心中所怀疑的问题,乃代表四众弟子,向佛请法。便对佛说:“世尊!这是什么因缘,有这样的宝塔,从地涌出,现于空中?又从宝塔中发出大音声,这是什么道理?祈求世尊慈悲,为我们开示这种因缘。”
何谓菩萨?原意是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就是觉有情,觉悟一切有情。又可以说是有情觉,有情中之觉悟者。换言之,他是众生之中的开悟者。
何谓摩诃萨?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不但是众生中的觉悟者,而且又能行菩萨道。只要对众生有益处的事他都去做,不管自己怎样,唯一心一意度脱众生。在华严经上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种精神多伟大!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曾舍身命有一千次,整个大千世界,无处不是佛过去生舍命之地。
行菩萨道不是容易的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困难。好像舍利弗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听佛赞叹菩萨行菩萨道,遂发心行菩萨道。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外出,走在路上,心中在想:“无论遇到什么难行的事,一定要做成功,不可半途而废。我要学佛舍身的精神。”
这个妄想刚生出来,就有境界来考验。他在路旁见一个哭泣的男人,看样子很伤心。舍利弗尊者想:“这个人一定有困难不能解决,我行菩萨道,应该帮助他才对。”便问:“居士!你为什么哭呢?”哭的人答:“我的问题太难了,没有人可以帮助解决。”尊者又说:“我可以帮助你,请你说出你的问题。”哭的人答:“我相信你帮不了这个忙,说出来也没有用处。”尊者又说:“无论怎样难的事,我会尽力帮助你,绝无戏言。”这个人反哭为笑地说:“真的吗?因为我母亲患病,医生诊断,需要活人的眼睛,否则无法医治好的。我到各地药房去买活人的眼睛,可是买不到,而我又舍不得自己的眼睛。因此,我母亲的病也不会好的,所以我很悲伤。”
舍利弗尊者听完这番话之后,便对哭的人说:“这件事很简单,没有困难,我把我的眼睛送给你母视治病。”于是用力将自己的右眼挖出来,交给这个人。这个人接过来一看,不客气地说:“我要的是左眼睛,这是右眼睛,没有用处。”说完又嗅眼睛一下,便说:“这只眼睛很臭,其味难闻。”就将眼睛抛到地上,用脚踩碎。这时舍利弗尊者心灰意冷。心想:“菩萨道真难行。算了吧!我不再行菩萨道,还是修小乘法吧!做个自了汉算了。”
舍利弗尊者打完这个妄想,那个化缘的人,即刻腾身于空中,现出天人身,原来他是来考验舍利弗尊者行菩萨道的心,是真心还是假?舍利弗尊者禁不起考验,生退转心,那只眼睛又在舍利弗尊者右眼眶中生出,恢复原状,令舍利弗尊者莫名其妙,明明将眼睛挖出来,为何又在我眼中。所以可知行菩萨道者,绝不能退转的。
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中最有智慧的人,可是行不了菩萨道。由此观之,菩萨道是难行的。非得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才能胜任。否则,一切等于零,不起作用。
尔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乐说菩萨说:“大乐说!在这座宝塔之中,有如来全身舍利。这位如来在过去世时,离此处的东方,经过无量千万亿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有个世界,用七宝所成,清净没有秽垢,名叫做宝净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位佛,名号多宝如来。这位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发过大誓愿:“我若能成佛,在灭度之后,于十方诸佛国土中,只要有佛演说妙法莲华经的地方,为听这部经的缘故,我的塔庙从地涌出而现于十方诸佛的道场前,为说法华经这位佛作证明。”又赞叹地说:“好的很呀!””
彼佛成道已。临灭度时。于天人大众中告诸比丘。我灭度后。欲供养我全身者。应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处处。若有说法华经者。彼之宝塔。皆自涌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赞言善哉善哉。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大乐说菩萨:“这位多宝如来成佛之后,将要入涅槃的时候,在天人大众之中,告诉一切比丘说:“我灭度之后,如有供养我全身的弟子,应该建造一个大宝塔。而多宝如来,用他不可思议的神通和愿力,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地方,假使有佛出世就在那说法华经,多宝如来的宝塔,一定会从地涌出,出现在这位佛前。多宝如来虽然灭度很久,可是他的全身仍在塔中,受天人供养。又从塔中发出大音声,赞叹这位正在说妙法莲华经的佛:刁太好啦!太好啦!””
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涌出。赞言善哉善哉。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大乐说!现在多宝如来的宝塔,为听法华经的缘故,所以从地涌出,发大音声来赞叹:“真好啊!真好啊!””这是在赞美之中又为赞美。
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在这个时候,大乐说菩萨代表大众向佛请法。因为以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所以才有这种智慧来请问。大乐说菩萨听到塔中赞叹释迦牟尼佛,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生出好奇心,便对佛说:“世尊!我们大家都希望瞻仰多宝如来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究兖怎样的庄严呢?”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