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1973 庐山莲宗宝鉴(元 普度编)▪P14

  ..续本文上一页当须究本莫竞枝条。一念回光修出世法。愿舍娑婆愿生净土。亦如久客在于他乡。思欲归于故里也。此愿生净土。愿作佛之心。岂可比同凡夫妄想哉。岂不见忏中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者是也。可谓一朝踏著来时路。始觉从前错用心

  慈照宗主示念佛人发愿偈并序

  弥陀节要云。念佛之人最急一事不善相应。何以故。虽云持戒念佛。不曾发心愿生净土。皆是埋头过日自失善利。大凡念佛。先要发心。欲超生死往生净土。须以大愿自为主意常须念佛。早晚专心礼拜弥陀。如朝帝主两不失时。日近日亲心口与佛相应。去佛不远。口念心想心愿见佛。发深重愿决信无疑。日久岁深工夫纯熟自然三昧成就。临命终时弥陀接引净土现前。更愿现生之内常遇善知识。不值邪见师。无惑我心不生懈怠。若也如此念佛深信发愿是信行愿三不亏也。临终见佛。即非外来。尽是唯心显现。犹如种子。在地逢春发生。岂是外来皆从地出也。今之修行亦尔。念佛信愿纳在八识心地。临终发现净土弥陀。即非外来皆从自心出也。偈云

  万法从心生  万法从心灭

  我佛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持戒无信愿  不得生净土

  唯得人天福  福尽受轮回

  展转难脱离  看经无慧眼

  不识佛深意  后世得聪明

  乱心难出离  不如念佛好

  现世无名利  行坐不多罗

  则是阿弥陀  发愿持戒力

  回向生乐国  正是合行持

  千中不失一  释迦金口说

  弥陀亲摄授  诸佛皆护念

  诸天善护持  见此念佛人

  与佛不相远  应当坐道场

  转于大*轮  普度无边众

  譬如贫家女  腹孕转轮王

  诸天常爱护  贫女自不知

  腹中有贵子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忆佛常念佛

  不久当成佛  诸佛善护持

  其人自不知  我当生净土

  却要来后世  再得生人中

  譬如贫人家  地内有伏藏

  藏神常守护  不令其有失

  贫人自不知  家内有宝藏

  逐日趁客作  求衣食自济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人  具足如来藏

  自说我无分  返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  自有真妙药

  不知妙药性  不能自治病

  每日床枕边  痛苦受无量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心  能灭贪嗔病

  能为大医王  能为大宝藏

  利济一切人  能为大法王

  覆护一切众  将为是凡夫

  不得生净土  且自持斋戒

  后世愿为人  展转更修行

  方可生彼国  多见修行人

  常作如是说  不称弥陀愿

  不合净土经  邪见障覆心

  毕竟难出离  非是他人障

  皆是自障心  今世不得生

  一蹉是百蹉  劝汝修行人

  信我如来说  佛无不实语

  岂是虚诳言  但当自精勤

  一心求净土  因风吹于火

  用力不消多  幸有念佛心

  回愿超三界  逢宝不取宝

  遇食受饥寒  咄哉大丈夫

  不见真实意  我今略劝赞

  展转传与人  代我广流通

  作于如来使  真是诸佛子

  真名报佛恩  普愿如说行

  同生极乐国

  求生净土要在发愿

  智度论第八卷问曰。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胜报。何必要立誓愿然后得之。且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耶。答曰。作福无愿无所标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如佛所说。若人修少福少戒。不知解脱正因。闻说人天之乐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致。菩萨求生净土在乎志愿坚强。然后得之。以此故知。因彼愿力得受胜果。古德云。佛果夐绝登之则有阶法。云峻极届之则有渐大心。初发玄德照于来生。弘誓才兴妙愿遍于空界。一念兴志。即尘劫之瑞华。半刻虔躬乃大千之甘露。大庄严论云。佛国大事独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须愿力资助引而成之。以愿力故福德增长。不失不坏当生佛土随愿见佛。华严经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乃至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和尚修行发愿仪

  修净土入观。及睡时应发此愿。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西向十声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竟发愿云。弟子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等。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发此愿已一心正念即随意入观。或临卧发愿而睡。或有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时得见。但办专志自然圆满所愿

  白侍郎发愿求生净土文

  记曰。我本师释迦如来说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故也。其佛号阿弥陀。以寿无量愿无量。功德相好光明无量故也。谛观此娑婆世界。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心向西方。有怖厄苦恼开口发声。必先念阿弥陀佛。又范金合土刻石[糸*秀]纹。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戏者。莫不率以阿弥陀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观是彼如来。有大誓愿于此众生。众生有大因缘于彼国土明矣。不然则南北东西。过去现在未来佛甚多矣。何独如是哉。何独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傅白居易。当衰暮之岁中风痹之疾。乃舍俸钱命工人。杜敬宗按阿弥陀无量寿二经。画西方世界一部。高九尺广丈有三尺。阿弥陀佛坐中央。观音势至二大士侍左右。人天瞻仰眷属围绕。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严饰五彩彰施。烂烂煌煌功德成就。弟子居易。焚香稽首跪于佛前。起慈悲心发弘誓愿。愿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者。愿离苦得乐断恶修善。不越南部便睹西方。白毫大光应念来感。青莲上品随愿往生。从现在身尽未来际。常得亲近而供养也。欲重宣此义。而说赞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凭济川施经发净土愿文

  其略曰。予之施经一事而具二施。何故以财赎经。是谓财施。以经传法。是谓法施。按佛所说。财施后世当得天上人间福德之报。法施当得世智辩聪。盖世之报当知此二报者。皆是轮回之因苦报之本。我今发愿。愿回此二报。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托质于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阶入菩萨位。还来十方界内五浊世中。普见其身而作佛事。以今日财法二施之因。如观世音菩萨具大慈悲。游历五道随类化形。说诸妙法开发未悟。永离苦道令得智慧。普与众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经之愿也右出舍经碑凭察院施经。不求人天路上富贵聪明。而以此功德悉回向净土愿见弥陀。可谓智识高明深达佛理大乘人也。嗟见莲社人终日念佛而求后世福报。岂不谬哉。予愿一切人同生净土。故举凭察院施经发愿文。与诸人作样子凡有修福念佛。乃至一毫之善悉皆发愿回向西方。有所归趣。临终定生净土也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愿卷第七(终)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往生正诀卷第八(一十二章)

  念佛往生正诀说

  净土之道往生一门。具载群经明如杲日。实修行者入道之方。乃念佛人栖神之所。无念之念念。即念于阿弥。无生之生生。则生于净土。是故深行菩萨历代师模。名卿巨儒庶民氏女。笃信斯道结誓进修者不可胜计。其意何哉。必欲生净土见阿弥。而后已须知佛本无身亦无。其土皆众生心净所由致感也。经不云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故天台大师释之曰。佛本是无心净故有。良以众生心净则法体现前。众生心染则苦道流转。此乃理之常也。又何疑乎。以圆实教所谈唯心本具者。若此若彼若染若净。皆不越吾心之一念也。夫心者造罪之源成佛之本。所谓介尔有心三千具足。然而三千诸法既具十界十如。三种世间互具而显。则安养国土舍此何求。非但净土唯心。盖地狱亦唯心矣。又云。阿鼻依正全趣极圣之自心。身土毗卢不逾下凡之一念。才起悟迷之见便入邪流。不分染净之殊方归正道刀山剑树总是空华。宝渚金莲皆成梦事。如斯受用始了真修脱。或未然宜依权。渐而加修进深信阿弥陀佛。即我本性贵在礼诵忏念之间。行住坐卧之处。照于三观契乎一心。全智发境全境是心。故知佛正佛依皆是心。具心造信哉。净土弥陀昭昭然。影现于心目之间。譬如磨铜成镜必假施功。直使尘垢净尽无余。则本体圆明自然显现。一切色像俱无隐焉。当知镜中之像。若谓是有不可承而揽之。若谓是无则色像历然可见。所谓有不定有。无不定无。有无双遣任运是中。大矣哉。不思议境。唯心妙观之道也。欲证斯道必明于因。当知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原始要终不离一念。从因至果只在初心。苟能于此善修如是之因。至于临终必获如是之果。是知专心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始从闻信信以修持。积净业之工夫。得功缘之成满。时节既至大理。昭然视死如归。岂不庆快。故兹直示往生正诀。明指到家路头。此时自信不疑。他日出门不误。如此则安养国土何患不生。自性弥陀决然可见。与夫列圣群贤同成净行。历位至极者实惟斯道矣

  父母临终往生净土

  谛信净土发心净佛者。莲池下种时也。一心念佛众善庄严者。莲华出水时也。念佛功成净土缘熟。华开见佛时也。佛子事佛固先事亲。拳拳孝念不舍。须臾顺父母之情怀。察父母之颜色。才乖摄养力为调和。又当念风烛不停须防往生时至。预以父母平生所修一切善缘好事及众人助修功德。聚为一疏。时时对父母读之。要令父母心生欢喜。又当劝令坐卧西向不忘净土。又当东向说弥陀像。劝令一心念佛。焚香鸣磐躬率众人同声和之。常使佛声相续不绝。无以世情悲恋恐失正念。临舍报时犹当用意。自然诸圣来迎往生净土。宝莲花中决定成佛。孝子侍养父母正在此时不宜懈怠。此孝子事亲临终之大事也。以此为孝。其孝至矣。又况从古以来念佛往生西方者非一。略举数条以为念佛者鉴。所以乌长国主睹众圣…

《1973 庐山莲宗宝鉴(元 普度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