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P15

  ..续本文上一页

  妙法总持  令我观门  洞开坦夷

  谛观自心  妙绝知思  是归依处

  真不思议  律我意马  使不妄驰

  光明现前  见白莲池  不假中阴

  屈伸顷时  忻然化生  如八岁儿

  何以至此  请审思之  皆我精进

  相力所持  稽首妙湛  不动巍巍

  令一切众  绝痴暗疑  有同愿者

  但瞻导师  脱然蝉蜕  出五浊泥

  安乐国赞三十章章四句  提刑杨杰

  净土周沙界  如何独指西

  但能从一入  处处是菩提

  有念同无念  无生即是生

  不劳移一步  透彻觉王城

  厌烦求净土  不是不慈悲

  欲得医他病  先须自疗治

  弥陀愿力重  光明照尘沙

  一念若相应  即生如来家

  天宫多五欲  乐国绝三涂

  生者不退转  如来语岂诬

  劣夫从圣王  一日四世界

  圣力不思议  譬喻当得解

  莫疑宿业重  十念功德轻

  万年有闇室  日照当时明

  虽知诸佛国  及与众生空

  化人修净土  摩诘有遗风

  爱恋当猛断  日炽冰自泮

  未证三昧者  应作如是观

  五浊污泥水  不染白莲华

  如何游荡子  年老未还家

  阿弥陀教观  浊世有深缘

  末法销除尽  重留一百年

  勿谓十万亿  路远自厌倦

  譬如千里境  顷刻梦中遍

  勿谓历劫罪  一念不可消

  譬如积年木  一豆火能烧

  弱羽不离枝  婴儿不离母

  念念阿弥陀  决定生净土

  十方诸如来  一音广长舌

  发愿即得生  称赞诚实说

  水鸟及风声  法音无间断

  菩萨皆伴侣  决定不退转

  黑业必殒坠  如石投诸水

  愿力犹巨舟  乘之得安济

  有念非无漏  无心未是精

  虚空造宫室  何日是功成

  安养受诸乐  娑婆备众苦

  当发无上心  愿得生净土

  栏楯及罗网  宝木皆七重

  庄严无与等  天乐散香风

  池水八功德  池底纯金沙

  上有宝楼阁  车轮四色华

  天雨曼陀罗  盛以宝衣[袖-由+戒]

  供养十方佛  食时还本国

  心净即土净  大士语岂遥

  刹刹见如来  那伽常在定

  已证无生忍  重乘般若船

  游戏生死海  援溺济无边

  生理不可得  即是真无生

  自他凡与圣  一一是强名

  即此娑婆界  混然凡圣居

  尘尘全体现  妄动即差殊

  佛言弥陀国  去此实不远

  普告修行人  切勿生异见

  佛为法藏时  四十八誓愿

  愿愿度众生  摄受无限量

  若有诸众生  一称我名号

  若不生净方  我不成佛道

  父常念其子  子常念其父

  念念若相应  还家依位住

  善导和尚弥陀道场赞  同前

  东峰坛级石嵯峨  十佛随声信不讹

  后善导依先善导  今弥陀是古弥陀

  一心正受超三界  孤月澄辉照万波

  乘般若舟游净域  度生还亦到娑婆

  (道场在严州乌龙山。后善导即少康法师也)

  白莲咸教主真赞  同前

  台州东掖山白莲道场传天台教咸法师。元祐七年七月十一日。召大众出衣盂所有。以散之云。吾二十三日。当还净土。至日于方丈门外。坐禅圆寂。前六日以遗书。遣净人严妙观。赍来京师。与予为别。乃述真赞。以寄山中诸徒

  三观通明念念圆  祖师炉拂秖心传

  遗书封了加趺坐  不住白莲生白莲

  效禅月作远公咏(并序)  太史黄庭坚

  远法师居庐山下。持律精苦。过中不受蜜汤。而作诗换酒。饮陶彭泽。送客无贵贱。不过虎溪。而与陆道士行。过虎溪百步。大笑而别。故禅月作诗云。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买酒过溪皆破戒。斯何人斯师如斯。故效之

  邀陶渊明把酒碗  送陆修静过虎溪

  胸次九流清似镜  人间万事醉如泥

  远法师赞  给事程俱

  法师弘道  实相是谈  像浮江浒  神运伽蓝

  戒珠义海  耸世观瞻  肇开净业  莲杜兴贤

  刘遗民赞

  仲思综博  二林领袖  大化现前  不忘正受

  陶靖节赞

  渊明高蹈  性与道俱  世出世士  莫得亲疏

  谢康乐赞

  康乐遒上  豪气不除  慧业则有  非寂灭徒

  陆道士赞

  陆公玄虚  寄傲简寂  江湖相忘  一笑莫逆

  临行自饯  樝庵法师有严

  吾闻。西方有无上正遍知。寿命无量阿僧祇。光明遍照沙界兮无边际。慈悲普覆群生兮无尽期。闻名称念者。皆不退转。归命发愿者。众苦皆脱离。黄金为地。或琉璃。昼夜六时天华飞楼阁幢幡。千万兮遍空界。宝林珠网。音乐兮微风吹。庄严美妙不思议。土无日月常光辉。是故系念者。神魂西驰。父母之邦兮。常思归性无苦域兮。今顺性而舍其。性有乐邦兮。今顺性而取之。去去过十万亿佛土。不是远路跂。内凭愿力。外仗佛威。一刹那间。便到七宝莲华池

  (樝庵老生平学佛守戒律。一节如冰霜。事文翰高谈如圭璧。讲练有余力。而系念无暇时。其净业既成。一夕见在金池上。执乐者数人。似欲举音以迓其来。不数日而终。先乃成自饯一篇。是知决定为西方游矣。闻者莫不叹慕其不可及也。呜呼唯心本性人人皆具焉。何羡鱼多而不结网而有获耶。子云所谓蜾蠃之祝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安有不修而能证者哉。此自饯之意。固足以为来者劝也。门人元祐。持其文示予。因跋其尾云。隐庵(左知微)谨题)

  乐邦文类卷第二

  乐邦文类卷第三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次

  记碑(一十九首)

  龙兴寺修净土院记 礼部柳 子厚

  岳州无姓和尚碑 同前

  画西方净土[巾*(穴/登)]记 翰林白 居易

  钱唐白莲社主碑 孤山法师 智圆

  净慈七宝弥陀像记 提刑杨 杰

  建弥陀宝阁记 同前

  延庆寺净土院记 待制陈 瓘

  延庆重修净土院记 朴庵首座 清哲

  开元寺三圣立像记 大智律师 元照

  无量院造弥陀像记 同前

  灵山安养庵记 给事程 俱

  高宗皇帝御书莲社记 总管张 棆

  南岳山弥陀塔记 牧庵禅师 法忠

  澄江净土道场记 法真禅师 守一

  宝积院莲社画壁记 司封钟离 松

  荆王越国夫人往生记 真阁黄 策

  马侍郎往生记 同前

  广平夫人往生记 待制王 以宁

  河东鹦鹉舍利塔记 成都尹韦 皋

  传(一十四传)

  天竺五通菩萨请佛传

  东晋莲社始祖远法师传

  历代莲社继祖五法师传

  梁京师法悦僧主传

  后魏壁谷神鸾法师传

  梁庐山道珍禅师传

  隋天台法智法师传

  大宋永明智觉禅师传

  梁贞节处士庾诜传

  大宋无为子杨提刑传

  大宋光州王司士传

  大宋钱唐胡宣义传

  大宋龙舒居士王虚中传

  大宋明州朱氏如一传

  龙兴寺修净土院记  礼部柳子厚

  中州之西数万里。有国曰身毒。释迦牟尼如来示现之地。彼佛言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佛号无量寿如来。其国无有三毒八难。众宝以为饰。其人无有十缠九恼。群圣以为友。有能诚心大愿。归心是土者。苟念力具足。则往生彼国。然后出三界之外。其于佛道无退转者。其言无所欺也。晋时庐山远法师。作念佛三昧咏。大劝于时。其后天台顗大师。著释净土十疑论。宏宣其教。周密微妙。迷者咸赖焉。盖其留异迹。而去者甚众。永州龙兴寺前刺史李承晊。及僧法林。置净土堂于寺之东偏。常奉斯事。逮今余二十年。廉隅毁顿。图像崩坠。会巽上人。居其宇下。始复理焉。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无体空析色之迹。而造乎真源。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境与智合。事与理并。故虽往生之因。亦相用不舍。誓葺兹宇。以开后学。有信士图为佛像。法相甚具焉。今刺史凭公。作大门以表其位(余)遂周延四阿。环以廓庑。缋二大士之像。缯盖幢幡。以成就之。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墙宇。使观者起信焉

  岳州无姓和尚碑  同前

  维某年月日。岳州大和尚。终于圣安寺。凡为僧若干年。年若干有名无姓。世莫知其闾里宗族所设施者。有问焉而以告曰。性吾姓也。其原无初。其胄无终。承于释师。以系道本。吾无姓耶。法剑云者我名也。实且不有名。恶乎存吾有名耶。性海吾乡也。法界吾宇也。戒为之墉。慧为之户。以守则固以居则安。吾闾里不具乎。度门道品。其数无极。菩萨大士。其众无涯。吾与之戚。而不吾异也。吾宗族不大乎。其道可闻者如此。而止读法华经金刚般若经。数逾千万。或讥以有为曰。吾未尝作。呜呼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说。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生物流动趣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和尚勤求端悫以成至愿。凡听信者不惑其道。或讥以有迹。曰吾未尝行。始居房州龙兴寺。中徙于是州。作道场。于楞伽北峰。不越阃者五十祀。和尚所严事皆世高德。始出家事。而依者曰卓然师。居南阳立山葬岳州。就受戒者曰道颖师。居荆州。弟子之首曰怀远师。居长沙安国寺。为南岳戒法。岁来侍师会其终。遂以某日。葬于卓然师塔东若干步。其铭曰

  道本于一  离为异门  以性为姓

  乃归其根  无名而名  师教是尊

  假以示物  非吾所存  大乡不居

  大族不亲  渊意内朗  冲虚外仁

  圣有遗言  是究是勤  惟勤惟默

  逝如浮云  教久益微  世罕究陈

  爰有大智  出其真门  近以显示

  俾民惟新  情动生变  物由湮沦

  爰授乐国  参乎化源  师以诱导

  俾民不昏  道用不作  神行无迹

  晦明俱如  生死偕寂  法付后学

  施之无斁  葬从我师  无忘真宅

  写是昭铭  刻兹玄石

  画西方净土[巾*(穴/登)]记  翰林白居易

  我本师释迦如来说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其佛号阿弥陀。以寿无量愿无量功德相好光明无量故也。谛观此娑婆世界微尘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先向西方。有怖厄苦恼者。开口发声。必先念阿弥陀佛。又范金合土刻石织纹。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戏者。莫不率以阿弥陀佛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观。是彼如来。有大誓愿于此众生。此众生有大…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