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时间: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四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护法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那里
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四.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说?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着“得大涅槃”,或者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当作是死亡的意思。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话,那么我们辛苦学道,求证涅槃,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消失、虚无当作涅槃。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派说:“身尽福尽,名为涅槃。”小乘的经量部说:“诸受阴尽,如打火灭,种种风止,名为涅槃。”毘世论师:“无和合者即离散,离散即涅槃。”认为五阴幻灭、形骸坏异就是涅槃。其实把涅槃当做死亡、消灭、消失、虚无都是错鋘的见解,不但不了解涅槃的真谛,也曲解了佛教精深的教义。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瞋恨分别的存在。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
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槃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槃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
“涅槃”,就是佛教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灭”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幻灭的“灭”;涅槃的“灭”,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灭除之后的灭,就是名词的灭,代表寂灭无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对于“涅槃”的解释,我们又可以从四方面来说它:
(一)从涅槃同义异名的诠释来解说
1.从否定意义来诠释涅槃-像《法蕴足论》对涅槃的解释就有“无为、无边、无漏、无生、无住、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四谛论》则有“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忧……”等六十六种解释,这些都是从否定层面的观点来诠释涅槃的意蕴。
2.从肯定意义来诠释涅槃-《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四谛论》则有“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态度……”等四十六种解法,这些都是从肯定的观点直接对涅槃作广义的诠释。
3.各种经典的说法-则各具经义上的不同风貌:
《大涅槃经》说:“佛性”就是涅槃。
《华严经》上讲: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
《法华经》里面说: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槃。
在《般若经》里,“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
《楞严经》则说:证显了“理绝动静”即是涅槃。
《维摩经》中的“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槃。
《胜鬘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是涅槃。
另外,禅宗的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涅槃。
各家经典对于涅槃的诠释,虽然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这个“清净自性、真实本体”。我们学佛法,主要的是要净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实的涅槃。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涅槃呢?我且提出四个题目来考考大家,从《杂阿含经》中对涅槃的四个定义,来看看自己印证了多少涅槃:
第一:贪欲的心扫除净尽就是涅槃。
第二:瞋恨的心清除涤尽就是涅槃。
第三:愚痴、无明、邪见之心去除荡尽即是涅槃。
第四: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尽即是涅槃。
四题一百分,请问大家得了多少?及不及格呢?如果对涅槃的境界把握得还不够,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紧修持了。
(二)从涅槃本身的意义来解说
《杂阿含经》中说:“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可见涅槃首在破除贪瞋痴,断灭一切烦恼。
《大毘婆娑论》说涅槃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因此,一切烦恼灭尽,贪瞋痴三毒火止息;解脱相、离相、灭相三相寂然,也就是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相亦无无相;并且远离五趣六道轮回受生之苦,这种灾患永尽的境地就是涅槃的境地。
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圆,指圆满,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都泯除了,这便是涅槃的真谛。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可是,在这个无常里面有一个恒常的涅槃。人生是苦,而涅槃却是绝对的快乐。人生无我,因为这个“我”不究竟,而涅槃有我,因为涅槃里的“我”是真我;人生很污秽、烦恼,而涅槃是我们最究竟、最清净的本性乐土。
我们用最平易的话来说明: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槃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槃是人类思想最深究的探讨。
涅槃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
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
涅槃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涅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涅槃是常乐我净最美满的境界。
(三)从涅槃的特性来解说
我们知道涅槃是什么之后,再从各种的经典中,选取证悟涅槃的圣者对涅槃的描绘,来说明涅槃的特性。从前人的圣言量里,我们知道涅槃有十大特性:
1.涅槃如莲花-莲花在佛教里被视为最洁净的花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足以代表君子的特质,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染。涅槃也和莲花一般,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涅槃不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槃如水-涅槃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涅槃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对爱慾的渴望。
3.涅槃如解毒药-涅槃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槃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槃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罣碍,这就是涅槃的“无爱憎”;大海浩瀚无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槃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大海澄清,是芸芸众生的生长之地;涅槃无垢,能灭尽烦恼染污,也是证得大自在、拥有大神力的大阿罗汉的安住处。
大海无法斗量,泛起朵朵浪花;涅槃也无法计度,丛丛绽生妙华,盛开出种种广大、清净、智能的解脱之花。
5.涅槃如食物-食物能维持我们的生命,使身体强壮康健;能证得涅槃的人也没有老死,能享无量寿,使生命的光辉臻于永恒。
涵摄食物能增加体力,证得涅槃者,亦能增长神通力。
食物可以养颜滋容,使我们容光焕发,涅槃则能美化我们的道德容颜。
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槃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槃如虚空-涅槃就像虚空,不生、不死、不老、不去,不被征服也不为盗贼所夺,更不被任何东西挂碍。所以涅槃的境界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足以让圣者自由自在行于其中的。
7.涅槃如摩尼宝珠-涅槃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出美丽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槃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希有难得的奇树,涅槃也如赤栴檀,拥有无与伦比的芬芳,能让圣者也为之赞叹。
9.涅槃如醍醐-涅槃的味道如何呢?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上土质坚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槃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
在佛经里面,涅槃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都各不相同。我现在就把涅槃的种类,按照深浅的层次一一向各位说明:
1.庸俗的涅槃-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就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生病的人病好了之后享受安乐,就说他涅槃了;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槃境了;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槃。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槃,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槃。世俗的涅槃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以前面提到的涅槃十大…
《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