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肆、唯识二十颂讲话▪P2

  ..续本文上一页主张“外境是一”的话,恐怕不能成立吧。

  你们若是说六粒和一粒是同在一处,如果同在一处,那末,六十粒、六百粒、六千粒、六万粒都可以和一粒极微一样大,那“粗色”也就不成粗色了啊。

  【极微既无合 聚有合者谁 或相合不成 不由无方分】

  现在再来研究“极微”,到底是由和合呢?还是不由和合呢?若是由“和合”的话,这一粒单位的“极微”究竟是:

  (1)由虚空和合而成呢?

  (2)由极微和合而成呢

  (3)由粗色和合而成呢

  (4)由无因无缘而成呢

  请你不忙回答吧,先去考虑一下才对。

  假定你又说:这“极微”不是由“和合”而成的话,那末,聚集起来的“粗色”是用甚么东西成功的呢

  你不能说“聚色”也不是由“和合”而成的吧?

  我们现在再来讨论一件事:如果粗色有“方分”,是不由“和合”而成,那末,“极微”无“和合”,就不是因为无“方分”啊。依上面这些道理说起来,“极微”是应当有“方分”的啊。

  【极微有方分 理不应成一 无应影障无 聚不异无二】

  “极微”如果有“方分”的话,若依道理上说起来,那“外境”就不是只有“一个”啊。假定你一定说“极微”是没有“方向”和“部分”的,那末,为什么太阳在东方发了光,而西方又会现出影子来呢

  还有,我们的手摩触东边,而西边为什么没有手在那儿,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你不能说“影”和“障”是“聚色”,不是“极微”呀。因为“聚色”和“极微”是一样无二的,如果离开了“极微”,也就没有“聚色”啊。

  【一应无次行 俱时至未至 及多有间事 并难见细物】

  上面是把“形色”——研究的结果,是子虚乌有。现在再来把“显色”来研究一下:“显色”是指的青、黄、赤、白等颜色而说的,这“显色”的“外境”是“一”吗

  如果说这“显色”是“一”的话,那末,

  (1)应当没有次第的行数(行音杭,排列的意思)。

  (2)应当没有同一个时候,有到的地方,又有不到的地方。

  (3)应当没有象处,就不是马处和牛处。

  (4)应当没有彼此平坐的处所,中间有相隔的地方。

  (5)应当没有水中难见的细虫。

  但事实上我们研究的结果:

  (1)是有次第,行数排列。

  (2)是有至处,有不至处。

  (3)是有象处,不是马处。

  (4)是有彼此,中间相隔。

  (5)是有细虫,现难看见。

  由此可知,你说的“显色”是“一”,也是错误啊。

  但是,外人的问难真是多得很,现在又提出第六个问题云:你们唯识家的立论是准许有“现量”的,既有“现量智”,一定有“现量境”,这“现量”所缘的“境界”不是实在的是什么

  【现觉如梦等 已起现觉时 见及境已无 宁许有现量】

  唯识家答覆这个问题,只用最简单的两个条件:

  (1)“梦”中所缘的“境界”也是“现量”,你难道敢说梦中所见的境界,是真实的吗

  (2)“现量”的时间只有一刹那,一到了第二念的当儿,早就不是“现量”了,是落在同时意识的“比量”里了,那里还有什么“现量”所见的“境界”呢

  现在外人又提出第七个问题云:我们平常一般人不是能够回忆从前“所见所闻”的事,这不是实在的“外境”是什么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回忆从前“所见所闻”的事,我们唯识家也赞成;若说这“所见所闻”的事,就是“心外有的法”,那我们就不共许了。

  【如说似境识 从此生忆念 未觉不能知 梦所见非有】

  这首颂应当作为外人两个问题的提出,今分别答覆之:

  (1)外人第一个问题的意思:如果没有当时的见色闻声的“现量”,怎样到后来会有了回忆从前的“境界”呢

  可见“外境”是实有。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能回忆从前已见过的“境界”,说它是当时的“现量”,我们也赞成;但是说它就是“实境”,那就不共许了。因为当时见色闻声等“境界”都是自己的眼识、耳识等自己亲变的“相分”,“自变自缘,何曾离识”

  所以说从自识变的相似境界,见后,闻后,到了后来也可以回忆起来啊。

  (2)外人第二个问题的意思:如果你们唯识家开口闭口都说“外境是假”,和梦中所见的境界是一样,那末,为何梦中所见的境界是假,人人可知;而醒时所见的境界设若也是假的,人人为何不知

  既然不知是假,可见“现境”是实在的啊。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你说梦中所见的境界,人人知道是虚假,是在睡醒了之后才知道;正在眠梦的当儿,也是不知。更当了解现在一切的众生,都沉在昏迷长夜的时候,皆还未曾醒觉,何尝真正能悟能知呢

  非要到破“二执”,证“二空”,亲见“真如法性”中,本来无一物,到那时返观从前未悟的时候,方知以前所见的境界,都是迷情所见,何尝是真实呢

  即因为现在所见的和梦中所见的同是在昏迷的境相,当然都见到是实有,这两种道理是一样的。

  【展转增上力 二识成决定 心由睡眠坏 梦觉果不同】

  这首颂亦是作为外人另提出两个问题,再分别答覆之。

  (1)外人第一个问题的意思:如果外境不是实有,为何受善友的教法,就会作善呢

  受恶友的教法,又会作恶呢

  这遇到善、恶两种人,受到邪、正两种教法,得到苦、乐两种果报,明明是由“外境”引诱。你们唯识家一定要强词夺理的,口口声声都说:“外境是假,唯识所变。”我真不知道你们根据什么道理来说的呢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你要弄清楚啊!唯识主义不是唯我主义,若说“唯我”,除我个人之外,更无他人,这理当然不通。若说“唯识”,人人都有“八个识”,则人人都可以“变”;善恶的教法正是从教者的“意识”中流出的,邪正的道理正是由受教者的“耳识”中灌入的。意识在那儿计度,第八阿赖耶识在那儿摄藏着,教者的“心识”、我受者的“心识”互为增上缘力,一教一受,“二识”决定,正是“唯识”,何尝有离心之境呢

  (2)外人第二个问题的意思:如果现境和梦境都是一样的虚假,为何梦中作善作恶,不受果报

  现在所作的恶,眼前就要受人的处罚,死后又要去受三途的恶报;若是现在所作的是善,眼前就受一切人的赞赏,来生又受善道的福报。这明明现在所作的事是实有,不能一概拿梦来做比喻了。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梦中所作的善恶不受果报,是因心力被睡眠的势力所压伏了,不是因醒时有实在的外境,是由醒时心力的强猛,所以才要受报。这可拿误杀及酒醉、疯狂等杀人的法律,也可从轻处罚一样的例证,岂不是因心力的关系来定罪,何尝是因杀人的事实,来一体同观呢?这明明又是显“万法唯识”的宗旨了。

  【由他识转变 有杀害事业 如鬼等意力 令他失念等】

  现在外人又提出第八个问题云:如果照你们唯识家的理论断定“外境是假”的话,那末,一类杀生的人也用不着受杀生的恶报,因为猪羊牛马等外境都是假的,杀了它就没有什么罪过啊。

  唯识家的答覆是这样:屠夫杀生所以有罪,是因为杀生的人,由“识”转变了一种“强烈的心力”,所以才有罪恶,是由他的“恶念”所造成的,并不是因了外境是实有的缘故啊。这种心力的功用是最大的,你看那种“有神通”的人或鬼神等的“心力”,都能令对方的人“失了正念”啊。

  【弹咤迦等空 云何由仙忿 意罚为大罪 此复云何成】

  你看从前印度有三个城市,一为“弹咤迦城”,二为“末蹬迦城”,三为“羯陵迦城”,都是人烟稠集的地方,现在都成为空无人住的旷野。这是因为从前有一班仙人,被国王污辱了,他忍受不来,就发起瞋心来,令这几处城市里面的人民,统统都弄得死光了,你看这心力多么大的功用啊!可知用这身、口、意“三罚”来罚人,“意罚为大罪”。亦即是说,这“三业”罚人力量的比较,用心意去罚人的确是最大最狠啊。

  【他心智云何 知境不如实 如知自心智 不知如佛境】

  最后外人提出第九个问题云:如果照你们唯识家的研究决定“外境没有”的话,那末,为什么你们佛教说有“他心通”的“智慧”呢

  既有能缘的“他心智”,就有所缘的“他心境”,去被“他心智”所缘,这个他人的心岂不是为我所缘的“外境”吗?

  唯识家答覆是这样:“他心智”的人不能真实知道别人的心事,好像“自心智”不能真实知道自心是一样,这个道理怎样会通呢

  老实同你说,不但凡夫、外道,即使二乘人也不能如实知道他人的心和知道自己的心。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除了佛之外,其余的“无明”未破,“法执”未去,“所知障”还没有完全除得了,都是“不能如实了知”啊。不然的话,成佛也就不稀奇了。

  【我已随自能 略成唯识义 此中一切种 难思佛所行】

  上面这二十首颂才算把许多难题解决了,这一首颂是把它结束起来的话。世亲菩萨说:我已经用了九牛二虎四象之力,随我自己能力所及得到的,简单的总算把“唯识的道理”说了一点。然而这唯识的内容无量无边的义理,像我这学问浅薄的人,怎样能够思想出来呢?因为这唯识深妙的道理是佛所行所证的境界啊。好!只好这样地尽我一点心罢了。

  即说偈曰:

  【初次着笔 慧心浅极

  三宝加被 从此进益】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肆、唯识二十颂讲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