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模块三:恭喜发“财”(3)

  模块三:恭喜发“财”(3)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不能满足时,他不可能去幻想完美的道德生活,而总是在想方设法地去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现实点说,去和一贫如洗、饥寒交迫的人大谈道德义务,描述完美生活的概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的只是一块面包去填充饥肠辘辘的肚皮,甚至不会在意那是一块新鲜或者过期的面包。

  只有当人们不用为吃和穿担忧,他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虑他们在世间的名誉、是否能长寿和死后的幸福,他们才能逐步走进精神世界,才会去培养完美的品格。或许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些尖酸刻薄,不过在一般情况之下,拥有一定财富的人比一贫如洗的人更容易讲究美德。

  成道之后的佛陀常常告诫弟子:比丘们啊,在这个世界上,贫困对于人类来说是最痛苦的,是求得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一大障碍。佛陀还曾进一步告白,人类的这种痛苦只有通过社会活动的方式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可能是愿望,可能是欲望,人这一辈子,想要满足的,想要实现的,想要达成的,都太多,太多………

  无论你最想的是什么,我宁愿很现实很真诚地祝愿大家恭喜发财,随便最初的动机如何,不管最后的财富几许,有钱的总比没钱的好,有心的总比没心的好,就像有追求的总比没追求的好。

  我们活在人间,我们走在路上,我们爱财,坦荡荡。

  注1:增支部:南传佛教巴利《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梵文北传佛教四阿含经之《增一阿含》(汉译为《增一阿含经》)。

  注2:南传佛教五部经藏中之一部。“部”为巴利语nikaya(尼柯耶)之意译。《中部》即指具有中等长度,不过长,也不太短之经文部类。此部之性质略同于北传阿含经中之《中阿含》。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