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两种。旧派也称噶当派,涌现了一大批以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为代表的,修持严谨的大成就者;新派称为格鲁派,是由宗喀巴大师建立的教派。
格鲁派的特点:第一,是整个僧团的每一个出家人的持戒都非常清净,要求也非常严格;第二,是深广地闻思经教。几乎每个格鲁派的小寺院,都会为僧众安排闻思的内容;第三,是着重强调单空的修法。
格鲁派的修法,主要依据《菩提道次第广论》。而《广论》的来源,则是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根据该论的密意,宗喀巴大师创立了上、中、下三士的修行之道。其中有共同和不共同两种修法,不共同或特殊的修法和见解,与宁玛派与噶举派基本上一样。关于这一点,从宗喀巴大师本人,以及他的弟子等格鲁派成就者撰著的论典中可以知道,但这些修法是不太公开的。
为什么在公开场合或普通传法中不强调这些修法呢?宗喀巴大师解释说:初学者刚刚修行就妄谈什么大空性、不执著、远离一切戏论等等,实际上不可能有什么证悟,甚至连空性的感受都不可能生起,因此,宗喀巴大师后来就开始着重强调中观的单空部分,因为,首先以单空修法既可以清净烦恼,断除贪、瞋、痴等人我执与法我执,而且不容易走弯路,普通人也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再通过这种方法引导众生最后进入大中观的境界,所以,在宗喀巴大师晚期的一些著作,和大师的首座弟子写的书里面,几乎都是单空方面的内容。
尽管单空修法跟其他教派的修法并没有冲突,但仍然有一些不共之处,稍微懂一点中观的修行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差别,不像其他教派的修法,除了很专业的人以外,其他人若想清晰地辨别,就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修法,前几年讲过的麦彭仁波切的空性修法,就提炼了很多中观的精华,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修法。如果不修这些单空修法,而好高鹜远地去修大光明、大空性,很多人的修行还是会失败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虽然我们修了出离心、菩提心,根基相对比较成熟,但一下子要去接受大圆满或大手印等等,还是相当困难的。只有当出离心和菩提心日渐成熟之后,首先去了解一下单空,树立起空性的见解,然后在一定的时间中修持单空的修法,依此才会断除粗大的烦恼,剩余的一些细微执著,再用其他的修法根除,结果就易如反掌了。
单空修法是由释迦牟尼佛宣讲,并经龙树菩萨传承下来的,不是除了格鲁派以外的其他教派就不提单空,只是宗喀巴大师格外强调这个修法而已,同时,单空修法也是所有修行人都应该修持的基础。可以说,宗喀巴大师提倡的这种修法非常踏实,非常实用,特别适合现代人。我曾一再强调,在出离心、菩提心没有成熟之前,基本上不考虑修什么空性、大圆满等等,一旦出离心和菩提心达到标准以后,虽然也可以修大圆满,不过之前修一修单空,修行的境界会非常稳固。
在宗喀巴大师以后,格鲁派也出现了很多的高僧大德和成就者,他们撰写了大量的论典,对佛法和解释五部大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藏传佛教缺少了格鲁派,出家人的持戒不会被广泛弘扬;闻思方面也不会如此深入;单空修法也不会这样强调。因此,格鲁派也被誉为是整个藏传佛教的基础。
(五)觉囊派
觉囊派最强调的,就是如来藏。
虽然其他教派也讲如来藏,但没有觉囊派宣说的那么完整,该教派确实是如实地阐述了释迦牟尼佛三转****的密意。
觉囊派的显宗见解,主要是第三转****的如来藏;在修密宗的时候,他们比较注重时轮金刚的修法。觉囊派的加行,与《普贤上师言教》的内容没有两样,除了一些传承上师的观想不太一样,或者有些地方加了一些修法,有些地方少了一些修法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
佛陀初转****所讲的出离心、四圣谛、人无我等法门,如今每一个教派都在宣说;第二转****的空性,也是每一个教派都要修学的内容,只是格鲁派特别强调而已;只有觉囊派,才适时地弥补了第三转****有关如来藏光明方面的缺口。第三转****的见解和时轮金刚的见解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修法,这一修法一直沿续至今,从而形成了藏传佛教非常完整的学修体系!
(六)希杰派
希杰派着重强调并专门弘扬的,是以“断行”的方式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什么是断行呢?我们都知道,《普贤上师言教》里有一种古萨里的修法,就是修断法的。
虽然希杰派属于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但这个教派没有形成像格鲁派、宁玛派那么完整的体系,后来就散落在各个教派当中了。在希杰派当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在藏传佛教当中,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教派,它们都属于真正的佛教。
以上大致介绍了藏传佛教的部分教派。
顺带介绍一下苯教。很多居士认为,苯教也是佛教。其实,苯教本身不属于佛教,是藏地的一种原始宗教。
苯教可不可以学呢?当然可以。每个人的根基不一,信仰不同,只要你愿意,学任何一种宗教都可以,这一点佛陀也不排斥,更何况是我们呢!但不能把苯教当作佛教来学,这是错误的。如同儒教、道教不是佛教一样,苯教也不是佛教。虽然苯教寺庙的某些上师、僧人也在修学佛教,包括大圆满等法,但这是他个人的事情,不能代表该教派的本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有些苯教的上师会说:“苯教和佛教是一样的,你学哪一个都可以。”实际上,苯教和佛教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没有皈依佛教的三宝。苯教如果皈依佛教的三宝,那就是佛教,否则就不是。如果能通达分辨的标准,问题也就很简单了。
据历史记载:像汉地的道教一样,在佛法还没有传到西藏之前,苯教就已经存在了。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以后,其中一部分人皈依了佛教,另一部分人仍然保持原有的信仰,这就是如今苯教的源头。
既然苯教不是佛教,那么苯教能解脱吗?也许会有他们自己所说的解脱,但绝不会有佛教所讲的究竟解脱。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不会错乱。除非是前一辈的苯教上师修持佛法,证悟后将修法传播下来,因为他的修证是从佛法而来,故而他证悟的成就会有佛教的境界。
四、藏传佛教的特点
藏传佛教每个教派,都有显宗和密宗两部分。据佛经记载,再过二千多年以后,无论藏传、汉传,所有出家人戒律方面的传承会中断。
本身,出家人的戒律是有限的,在众生烦恼粗大时,出家人的戒律和显宗的一些修法有可能越来越难以普及,适应的范围会越来越小,以致最后消失。
藏地本来就没有比丘尼戒的传承,但比丘戒的传承却从未间断,每一代都记录得十分详细,比如谁传给了谁,谁又传给了谁,一代一代传戒人的传记都有清楚的记载,迄今为止,有着极为清净的传承。
这是藏传佛教在戒律方面的一个特色。
还有一个特点,据佛经记载:多年以后,显宗的一部分会消失,但是,只要有佛出世传密宗,密宗就永远不会消亡。密宗没有期限的界定,只要人类不灭亡,密宗就不会消失。
为什么呢?因为密宗非常适应烦恼特别粗大的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基,烦恼越粗猛,密宗越兴盛。这对大多数面临强大生活压力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
作为琐事繁多的现代人,想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几乎不太可能,更何况是自己去提炼一个完整的修法呢?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在全球很多地方,都盛传着经由翻译而面世的各种藏传佛教的书籍和修法(其中有许多是修行成就者提炼出来的精华,都是现成的修法)。例如,仅仅是一个金刚萨垛的修法,都有广的、略的、再略的、非常略的各种层次的修法。处于忙碌生活中的修行人,就可以选择修一个比较简单的,几十分钟、几小时就可以修完的修法,因此,藏传佛教非常适应当前众生的根基。
另外,藏传佛教还有独特的伏藏法,这一点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所以,密宗永远也不会彻底消失。
当然,汉传佛教也有非常好的修法。比如净土宗,对任何人都很适应,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人——有智慧、没智慧,有修行、没修行,有闻法、没闻法都可以修,范围很广且方便易行。不过,我个人认为,相对而言,他们在修法仪轨方面稍稍有所欠缺。以菩提心修法为例,从前行到正行,从正行到回向,一系列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规范与次第,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汉传佛教有类似的非常具体的修法。也许有,但也不见得很普遍。
我这样讲的目的,并不是想比较谁的佛教好,谁的佛教不好,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从我个人而言,无论对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任何教派,都有着极大的信心,毕竟这些都是佛陀的教法。汉传佛教的禅宗和净土宗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法门,如果能踏踏实实地修行,任何一个法门都能让我们解脱,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在修法的传播方式,修法的特点这些方面,二者之间的确有一些不同之处,但这并不代表藏传佛教好,其他教派不好,任何教法都各有所长,都是为了适应某些众生的根基而应世的。
另外,藏传佛教的任何一个教派,都非常强调修行次第。第一是出离心,第二是菩提心,没有任何一个教派会说不需要出离心和菩提心。至于空性的修法,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修法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的来说,大圆满的修法是层次最高的修法,单空修法在空性修法当中,是层次最低的修法。不过,按次第修空性的时候,首先修单空,然后逐渐提升空性的修法层次,最后修大圆满,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慧灯之光五 藏传佛教简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