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附录 了解心

  附 录 了解心

  

   第七世纪有一位伟大的佛教中观学者月称(Chandra-kirti)写道:

   众生首先执着“自己”为“我”,

   然后执着“事物”为“我的”,

   仿佛水车般地在婆娑世界轮回不已。

   但我们这些痛苦的众生又如何放松对自我的执着呢?我们都习惯把经验想成正面或负面,但情境的好或坏,对于我们如何看待和运用情境,关系并不怎么大。贝珠仁波切引用龙清·拉然巴的话,劝我们使用方便善巧来转化我们的生活:

   有时候看着自我显现的和谐环境是什么性质。

   了解它们是自我显现的,

   它们的生起就可以成为精神经验的支持。

   有时候看着负面环境的显现;

   这对于驱除执着愚痴非常显现;

   这对于驱除执着愚痴非常有效。

   有时候看着朋友和老师;

   学习他们的优缺点,可以启发你的训练。

   有时候看着四大在空间显现的奇迹;

   这可以让我们的心思融入心的真性中。

   有时候看看人你的国家、住处和财物有什么特性;

   把它们看成是幻影,

   可以驱除你对那些幻像的执着……

   总之,认识千变万化的现象有什么性质或特性;

   可以驱除你把它们当成真实的愚痴执着。

   我们大多数人把寂寞看成是负面的情绪,但经验老到的禅修者,早就体悟如果以放松的心情看待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软化僵硬的概念,带领我们进入更深层的观想。贝珠仁波切写道:

   如果你停留在一个令你感觉寂寞(或悲伤、索然无味、空虚)的地方,观想的禅定就可以在我们身上生起。诚如密勒日巴尊者(LordMilarepa)所说:

   在无人的空谷洞穴中,

   没有时间让寂寞停止,

   没有时间让心不断离

   对三世上师、诸佛的恭敬。

   当我们开始了解心时,就可以知道根本没有必要去执着快乐、悲伤或任何其他心理或外界的现象

   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称

   在佛教的观点中,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称。米帕仁波切(MiphamRinpoche)写道:

   一切都是心的魔术表现。

   如果解脱,那是心的解脱;

   如果束缚,那是心的解脱;

   如果束缚,那是心的束缚。

   离开了心,

   既没有解脱也没有束缚,

   既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在最高层次的了解里,我们可以在放下执着中发现安详,我们的烦恼将因而消失,世欲贪欲的追逐游戏将停止。寂天菩萨写道:

   当你已经了解

   既没有感觉的经验者,

   也没有感觉时,

   你的贪欲(感觉的结果)怎么会不离开呢?

   烦恼

   造成我们烦恼的,正是我们的执着态度。佛经说,有六种烦恼最严重:痴、嗔、贪、悭、嫉、慢。

   忍辱被特别视为具有特殊影响力的美德。它是一种放下的态度,既不拒绝也不执着环境或情绪,只是让现象生起和消失。寂天菩萨写道:

   恶莫大于嗔恨,

   善莫大于忍辱。

   因此,尽你的一切心力

   献生命于忍辱的修习。

   如果有人在嫉妒和荆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们还不幸,祝他幸运

   有关正确态度的经典开示,都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处理烦恼。经典说,就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吧!因此,如果有人在嫉妒的荆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们还不幸,祝他幸运。这常常可以软化从前只求自己快乐的顽固习性,并且种下为他人的好运感到喜悦的可能性。

   忠告常常都是十分踏实的。为了松解悭吝,佛陀开示人们首先要送些蔬菜之类的小东西给别人。寂天菩萨写道:

   佛陀教导人们,

   首先布施蔬菜之类的东西。

   慢慢训练之后,

   连自己的肉都可以布施。

   佛教徒相信轮回,并且把布施看成是可以带到来世的善业。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不能够布施或享受的财富,只不过是痛苦的来源而已。

   享受财富带来这一世的快乐。

   布施财富带来未来世的快乐。

   不享受又不布施的财富废物,

   带来的只是痛苦,不是快乐。

   西藏佛教萨迦派最伟大的学者萨迦·班智达(SakyaPandita)宣称:

   最好的财富是布施,

   最好的快乐是心的快乐。

   觉察你自己身体、感觉、思想和现象的品质和性质,是“四念处”和“止观”等一般佛教禅修的中心焦点或主题

   像贪欲之类的强烈烦恼,会把我们捕捉入痛苦的陷井。贪欲和执着把我们带离心的真正安详

   为了放松我们的执着,应该要深刻观想一切现象的无常性。纳吉·旺波(NgagiWangpo)说:

   这一切的财富就像蜜蜂的蜜。

   虽然它们搜集蜜,享受到的却是别人。

   亲友的聚合就像宾客会面,

   虽然在一起,终究是要劳燕分飞。

   生命就像草尖上的露珠那么无常。

   虽然我们在这里,很快就会消失。

   死神就像间谍,

   日夜都在伺机抓拿我们。

   这一世的现象仿佛正要从梦中醒来:

   它们是无常、迅速的,

   而我们将会离去,丢下它们。

   因果的业仿佛我们的影

   随时都跟着我们。

   因此,有智慧心的人们,

   从今天起就踏上解脱道。

   《自说经》(Udanavarga)说:

   如果你希望拥有一切快乐,

   就舍弃(追求快乐的)一切贪欲。

   舍弃了一切贪欲,

   你将享受最高的快乐。

   只要还执着贪欲的对象,

   你就不可能得到满足。

   因此,不管是谁,都要以智慧戒除贪欲,

   享受满足。

   在一切烦恼中,痴是主要的毒素。我们被困在挣扎之中,因此很难如实地看到无常、痛苦的世间,也无法体悟我们的真性和一切现象的开放性。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步伐再小,都有智慧。寂天菩萨说:

   任何人想要纾解痛苦,

   就必须发展智慧。

   《法句经》说:

   当你以智慧体悟到

   一切现象都无我时,

   你就不会受到痛苦的伤害。

   这是圆满之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