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部 西藏医学的精神治疗法

  第一部 西藏医学的精神治疗法

   佛教认为心产生治疗的能量,固体而稳定的身则给予这些能量呈现的基础,并加以集中和强化。西藏医学的主要典范是《四部医绩》(FourTantras,Gyudzhi),西藏人视之为伏藏(mysticalrevelation,terma),于十一世纪由惹哇·龚榭(TrawaNgonshey)所发现。依据这些古老的医典,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是对“我”的执着。从我执所产生的心毒是贪、嗔、痴。

   身病可分为三大类:

   由贪引起风大或能量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下半身,属于寒性。

   由嗔引起胆汁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上半身,属于热性。

   由痴引起黏液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头部,属于寒性。

   根据西藏医学,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

   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

   贪、嗔、痴这三个分类,以及跟它们相关的温度属性,在今天仍然很有用,可以依据个人的情绪状况和性质,来决定哪一种禅修法门最有帮助。

   根据西藏医学,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

   本书提到好几遍的“我”,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佛教对于“我”的观点,有时候很难让外人了解。虽然禅修时可以不必知道“我”是什么,但有关“我”基本了解,将有助于进行本书后面提到的治疗练习。

   当我们提到伟大的真理时,往往言语道断。在日常用语中,谈到“我自己”和“你自己”是十分自然的事,也没什么坏处。我想大家都可以同意,了解自我是好的,自私则会让我们不快乐。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佛教对于“我”到度有什么更深入的看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