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的茶,最好的酥油,上面还有一块乳酪,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有困难,所以影响很深刻。在这个时代中,修学佛法的人,真的努力修心的很少,我们如果努力修持,佛菩萨一定欢喜,这也是前世积聚资粮祈愿而来的,在这稀有难得时,我们能去实行,功德是无量的。我们处在五浊恶世,能够修心有不共的功德,这时适当的修心,是非常之好,你们回去好好的修,会尝到修心的味道。没有尝到这种味道的人,犹如大地的麈沙,真的可以体会修心的,就像手上的沙。你们回去可能在很拥挤的地方,那时思惟:这样人潮拥挤,忙忙碌碌,他们在追求什么?为了今生的快乐。有的看似聪明,任何时地不择手段,权谋诈取都在骗人;有的愚蠢,受人以鼻;有的装模作样,似是很有学问;有的想荣华富贵,有的想安定生活。他们穿著不同,肤色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寻找各个所需的今生快乐。然而付出很多代价,他们真的得到真正的快乐吗?可能在台湾没有,在美国也找不到。尽管衣锦荣归,荣华富贵,犹无浮云,还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这五浊厚重时,我们为了未来究竟乐,为利有情愿成佛。生了这个念头,然后努力修持,目标同一般人差得太遥远了。我们现在有皈依救护处,充满着无限的希望。我们用种种理由思惟,修学佛法的殊胜利益,了知轮回的过患;如同在山上往下看,可以猜测许多人的目标,是为什么?为得到快乐,但最终为的都是生死轮转的事。这种思惟是很重要的。
以前我在山洞读经,下面有平原。有个特别暇日,在这草原上有很多出家众,野餐烧饭。我有时一清早出洞,坐在石头上背经,看下面煮茶,茶上的油清楚可见;心想我有这里的茶不好喝,受那末多苦,还不如下山跟他们一起。有时又想对治这颗心,但是仍然想他们吃的东西。我常想是不是该下山,回到寺庙去,以我来说多做一点事,可以多赚一点钱很容易,就可以到处吃玩。有一次差一点放下经典下山去。如果真的这样做,今天就不会在这儿同你们讲经了。
老师时常教诲我,有一次我同老师说:「你看他们在那里多快乐。」他回答:「你真的认为他们快乐吗?」我答复是的。他说:「那些人不好好持需要的戒,而且是违犯寺规跑出来郊游,他们吃在家人的供养,一天天的坏下去。现在这些成就的老和尚,没有一位是年青时玩出来的,我们所喝的茶虽然不很好,但我们学习经典,天天增长智慧。」他又说西藏有种动物,他夏天吃草,住得很好很快乐,但是它是畜生,它能做什么?那时上师说了修心七义的一句偈,我已经忘了。因为上师的教诲,所以留在山上读经典。后来我想他们化在家的供养,不好好修持,还不如野兽,它们不会化在家人的供养,它们只过它们的生活,而不会造很多恶业;而那些出家众正在造恶业,所以再看到他们也不会想参加。
由自胜解力 摧苦及恶名 求治我执教 今死亦无憾
上面所说的法,起了一种希求心,自己有胜解的力量,不管自己有多大的苦难,或是恶名,都不在乎,只想求对治我执的教授;因为一切的过患与痛苦,它的根源就是我执。已经知道了根源,要尽量去对治,修心全部为了对治我执;如果依照教授去实行,就能生起清净心,即使现在死也无遗憾了。
如果真的好好修持,后世一定比今世好,而且有把握不堕三恶道,所以也就不会后悔了。
修心七义是由切卡瓦大师对大众教授的,最主要的传承是由金洲大师传下来;首先传时不是全部传,是一句一句慢慢传下来的,传到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传仲登巴上师,仲登巴传博多瓦、仅峨瓦、博勤瓦等三位大师,博多瓦传朗日塘巴,传夏热巴,传切卡瓦,切卡瓦讲授修心七义是对大众。格西切卡瓦生下来时,脚底有轮相,自幼聪明,他的家庭背境是红教,他想要成佛一定需要比这个更多。于是他到各地去寻访求法,他遇许多出家众在辩论,问他们学什么,有位告诉他学一些宗义,他想学习宗义就可以成佛。可是他又想宗义还不够,他听到修心八颂:「尽其损恼我取受,愿将利乐奉献他。」他觉得非常好,他想到卫藏跟朗日塘巴上师学,到了卫藏知道朗日塘巴上师圆寂,他想找他大弟子学。后来知道是夏热巴及另外一位,他们两位代替朗日塘巴上师管理寺庙,他听到两位有许多争执,他想有争执总是不好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争执,原来是各自谦虚,为让对方当主持这件事。世间人通常是你不行我来,抢着要当。后来他到格西夏热瓦那里;夏热瓦正在对大众讲经,但他没有听到修心教授,他并不满足,他想可能还有其余的。有一天正好休息时间碰到夏热瓦,他就把自己衣服铺在地上,请格西夏热瓦坐。夏热瓦问他需要什么?他说有些问题想请教他,类似讨论一些问题。夏热瓦说:「你不用跟我讨论什么,我在讲经时都已讲过。」切卡瓦问:「我们修行是不是一定要这两句修呢?是依据那部经典。」夏热瓦说:「你要成佛一定要依这两句的意义修。你可能对龙树菩萨有信心吧?」他答有信心。后来夏热瓦提起宝鬘论的偈颂:「愿彼所作恶,于我果报熟;是我所行善,于彼果报熟。」切卡瓦说:「请你给我一个教授。」后来夏热瓦给他一个修心八颂传承。
切卡瓦修行了很久,他想我应该把修心七义向大众讲授,于是就向大众公开。世人烦恼越来越重,世尊在世时,转四谛*轮度脱五比丘,也有很多人证初果二果以及阿罗汉果。可是我们依四谛*轮,解释再解释,也根本没有办法解脱;在阿底峡尊者造道炬论后,许多印度及西藏修行者,得到解脱,那时道炬论最有用的一种法;过了一段时期,道炬论又不管用了,那时就用菩提道次第广论,修行也得到解脱。现在我们广论从头到尾都读了,但还是无法调伏自己的心。可能会想广论还是不够,还有其他的,就是浓缩广论在修心七义中比较好,最后连这个也没有办法,可能要找科学家了。因为佛法最殊胜的教授都用不上,因为我们的心太难调伏,太顽固了,所以我们要靠修心七义,慢慢地把广论修持用在上面,道炬论都可以用在上面。
以上是切卡瓦的简略,切卡是坟墓的意义,他在那里修行,所以称他切卡瓦,他的名字是依希多杰,他很聪明,学任何法一日中都可以了解,藏文经典可以背三四十卷。
《修心七义教授 第十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