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要修行的
葛印卡
译自1998年四月份Vipashhyana Patrika上的一篇文章,该文改编自葛印卡老师于印度ZEE电视台一系列四十四次电视演讲中的首播内容。
各位热爱正法的先生、女士们: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法(Dhamma)?什么是法的纯净本质?什么是法的普遍性本质?什么是法的精髓?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法的本质,他(她)如何能正确地修行法呢?如果一个人不修行法,他(她)又如何能从法得到帮助利益?如果不修行,法只不过是知识层面的研讨、辩论和争执,顶多成为一种知识上的消遣,而我们将持续丧失法的俾益。
唯有修行,才使法真正是法。那么应该要修行什么呢?为此,首先必须清楚地暸解什么是法。法的简单定义就是:纯净心灵的开发。不纯净心的发展是不如法的。凡是法所在之处,就有喜悦、安详、和满足。而无有法之地,只有悲哀、烦躁、和不安。
当心灵渐趋纯净,那颗纯净心灵外显的行为是良善、道德的。它使自己及他人受益,这就是所谓的戒(sila)。它让自己以及他人快乐,它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幸福、安详与和谐。如果我们修行纯净的法,不仅仅是快乐、幸福也会来到。反之,当心变得不纯净,心将为不净烦恼所苦。贪心和执着、厌恶和憎恨、愤怒和嫉妒、色欲和自大皆从心中生起,心变得十分不纯净!
不纯净心的行为,只会因它的不善行为而导致不快乐。它是造成自己及他人悲伤痛苦的原因。不仅我们自己受到痛苦的煎熬,也将我们的痛苦散布给他人。一颗不纯净心的行为只会制造出苦难、悲伤、和极度的苦恼。人们忘记了这法的简单定义,却深陷于仪式典礼中,并误认那就是法:他们以为某种斋戒断食是法,他们以为某种庆典是法,他们以为某种仪式是法,他们以为某种特定的服饰、社会习俗、哲学信仰是法,法的真谛完全没有被了解。一个人若不明白法的意义,是无法应用法于生活之中的。而一旦法不能应用于生活里,不能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中,那我们只是以法之名,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当法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上时,才是真正有益的。否则,如果法只是书本中、宗教经典上、及类似这种演讲里的法,但并没有应用于生活中,也不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上,那是非常不幸的!如果我们修行法,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安详与和谐。但是如果我们不修行法,而只将它当作一个讨论的主题,怎么能得到任何安详或和谐?
印度的一位伟大圣者曾说过:「Kathai, badai, sunai saba koi; kathai, badai, sunai sab koi」。「Kathai」谈论得太多的人,谈论成瘾,他们对于法高谈阔论;「Badai」演说太多的人,演说成瘾,他们对于法经常演说;而「sunai」听讲成瘾的人,他们不断地聆听法的演讲。然而,只是谈论、只是听讲,并没有用。
藉由谈论、听讲,应该是会有所启发。藉由谈论、听讲,一个人应该得到指引,而且应该开始走上正法之道。如果一个人开始一步接一步地走,这个人就是在修行法。如果一个人没有修行法,只是讨论争辩,只是一直对别人解释法,他能得到什么呢?这就是为什么这位圣者更进一步说:「Kathai na hoi, badai na hoi, sunai na hoi, Kiyai hoi, o kiyai hoi.」
「Kathai na hoi」仅仅谈论,并没有用。「Badai na hoi」仅仅演说,并没有用。「Sunai na hoi」仅仅聆听,也没有用。那么什么才是解决的办法?他继续说:「Kiye hoi, o kiye hoi」一个人只有在修行法时,才能获益。如果一个人不修行法,只是不断讨论它,这是多么不幸!
举个例子,在冬天里,有个男人因为气候寒冷而不断地发抖,他的大衣,是件质地很好的大衣,挂在钩子上,而他只是不停地谈着这件大衣。他极度地赞美着:「这是我的大衣,上好的羊毛所作,多么暖和的大衣!」这可怜人宁可一直受寒颤抖,不断地谈论这件大衣,却不穿上它。这就像是受苦的人只是谈论着解决痛苦的方法,却不去应用它以终止痛苦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另外一个例子,有个口渴的人,喉咙因渴而干灼,十分地悲惨。而水就在她的身旁,但她赞颂着水,向水行礼:「啊!水池,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水!」但却不喝,连一滴水都没有入口。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同样地,一位因饥饿而痛苦的人,一盘食物已经放在他的面前,他却赞美着食物:「多么好吃的食物,多么美味的食物!」他向食物行礼,他向那位准备如此美食的厨师行礼。可是,他连一口也不品尝!仍旧继续为饥饿所折磨。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相同地,有个病人因为生病而不安、焦躁和不舒服。他称赞着摆在身旁的药物,他对着药物歌颂、行礼,他也向开处方的医师行礼。但是他却不服药!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
而这正是完全相同的情形,当一个人将法仅仅当作一个谈话的主题、一个有时会转变成激辩和凶暴争论的知识游戏,而后与人争吵开始吼叫:「我的宗教是正确的,你的宗教是错误的!我的宗教是崇高伟大的,你的宗教是无用的!」他们开始打架、杀戮、纵火,到处制造混乱不安。这些行为证明了他们还不了解法,法是所有宗教的精髓。他们不曾向内观察实相,心是否渐趋纯净?你内心的污染烦恼是否已经根除了?
如果心变得纯净了,法将自然地反映在行为上,只有在那时候法才真正是法。当一颗心不纯净时,是充满着愤怒、厌恶和憎恨。当一个人和人打架时,只会产生厌恶、愤怒和憎恨。不论这个人怎么称呼他的宗教,他已经对宗教生出执着,以法之名却不知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答案是:我们已经忘了要修行法,而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忘了法的真谛。
法是普遍而共通的,属于每一个人;法没有疆界,不可度量。如果法被窄化了,局限于特定的宗派或族群,那就不再是纯净正法了。法必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普遍共通的,才是正法。任何人只要正确地修行法,就能获得同样的利益。任何人只要修行,就能受益,无关于宗教、国籍、语言、肤色。不论一个人自称是印度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锡克教徒、祅教徒、或犹太教徒,都没有关系。修行法所得到的实际益处,是一样的。修行法,也就是净化心灵,并以纯净的心来从事行为。
当心灵纯净时,自然不会有不善的行为,自然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也不会替自己或替他人带来任何悲伤。纯净的心本身充满了安详、满足,也为他人带来安详、满足。纯净心灵的本质,是普遍性的,共通于每一个国家、每一种宗教。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何人,只要净化自己的心,他将发现法会自动反映在他的生活中。他的生活将会改变,变得宁静祥和、内心安适。
法是永久的、恒常的。只有恒常如此,法才是法。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不论在过去、现在、或未来,只要净化自己的心,并秉持纯净的心来行动,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个人,可以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的任何人。像这样一个拥有纯净心灵的人,他的行为必然会合乎正法。否则,就只是以法之名的虚幻错觉而已。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聚落里,可能有不同的礼仪。不同的宗教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仪式。服饰可能不同;礼拜仪式、节庆、习惯、哲学也可能不同。所有的这些不同,都与法无关。法是普遍共通的。
我们怎么能说,这是印度教的纯净心灵,那是佛教的纯净心灵、或那是耆那教的、回教的、基督教的等等?纯净就是纯净,不管用什么名相称呼。而由于心灵纯净所体验到的内在安详快乐,也是普遍共通的。你能给它冠以什么名称?一个人所体验到的安详快乐,不能称做印度教的安详快乐,或是回教的快乐、佛教的快乐、耆那教的快乐。
同样的,邪恶也是普遍共通的。如果一个人染污了自己的心,让心灵充满憎恶、怨恨、欺诈、嫉妒、觊觎、傲慢,如果心有染污不净,他必然会陷于痛苦中。不论他自称是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锡克教徒、犹太教徒、或祅教徒,都必定会陷于痛苦中。不论一个人自称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缅甸人、斯里兰卡人、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或中国人,如果心生不净烦恼,就会变得痛苦。一个人是不可能在内心产生瞋恨,又能同时体验到安详和谐的。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净化心灵,那么,当心变得纯净时,马上就会自然生起诸如爱、慈悲等美好德性。当心充满了爱及慈悲时,痛苦是不可能在心中生起的。只要心净化了,充满了慈悲的爱,内心就会充满安详快乐。这些美好的德性只有在心净化了以后,才会生起。
外相无关紧要。只要在心中产生瞋怒、憎恶,就会陷入痛苦之境,无论一个人是顶着高高的头饰,或是留着长长的胡子、或留着长长的头发、或光头,都一样痛苦。这些外在虚饰会有什么不同吗?重要问题是:「我们是否在修行法?」如果我们修行法,我们就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否则,不论我们身着黄衣、红衣、黑衣、白衣、或一丝不挂,只要在内心产生不净烦恼,就会陷入痛苦。痛苦并不知道颜色与外相的区别。当一个人在内心里产生了瞋怒、憎恶,行为不如法、违背自然法则,立刻就会受到惩罚-心立即充满了痛苦和焦躁不安。
不论一个人遵行何种礼仪,庆祝何种节日,或信仰何种哲学,都没有不同。法非常单纯:只要我们染污了自己的心,我们就已经离开了法,并受到惩罚-立即陷入痛苦。而只要我们去除内心的染污,净化心灵,我们立即获得报偿-体验到真正的安详快乐。所以,让我们…
《「法」是要修行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