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理和传译有如下实操性建议:
(1)收集所有汉文大藏经版本,包括已经出版和未经出版的。进行电子化保护和编目。未出版的珍贵佛经有很多,如山西崇善寺珍藏的崇宁藏、应县木塔收藏的辽藏等等,需要逐一做工作,分别保护。
(2)将所有经典按照大藏经目录体系和刊刻时代进行统一性编目,重新做出一部涵盖所有大藏经的《新编一切经》(电子版)。
(3)对于重复收入的经典进行版本的校勘和比较,选出最优的本子,组织国内能够从事佛经白话传译工作的人才,进行白话传译。其余版本存目。
总之,中国佛教的典籍文献极为丰富浩瀚,其历史发展极为错综复杂。近代国内外学者从各方面对佛教进行考察和研究,著书立说,成果累累,难以数计。⑼ 对这些遗产,或是化腐朽为神奇,或变瑰宝为腐朽,全在今人的运用。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脚踏现实,承接历史,建设现在,开辟未来。⑽ 所以,当代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的历史使命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惟有追慕前贤,承惠开来。我们坚信:即使佛教史与文献研究事实上很有成就,这样也不表示能够虔诚信仰和实践。所以,我们必须得从庞大的经典中睁大眼睛找到佛教的真髓才对。⑾ 路虽长,靠我们自己走;问题复杂,靠我们自己群体解决,我们的路子会越来越广,前途光明无限⑿。
附注:
(1)、李富华、何梅着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12月 序 杜继文
(2)、方广锠 主编 《藏外佛教文献 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首卷语
(3)、李森 《中华大藏经总目》 《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2004年1月
(4)、李富华 何梅着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12月 序 杜继文
(5)、渡辺照宏 着 钟文秀、释慈一译 《佛教经典常谈》 东大图书公司2002年8月
(6)、陈士强 着 《大藏经总目提要 文史藏(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4月
(7)、陈文英 着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7年1月
(8)、李森 《中华大藏经总目》 《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2004年1月
(9)、苏古编选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9月《佛教常识问答》后记 赵朴初
(10)李富华、何梅着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12月 序 杜继文
(11)、李森 《中华大藏经总目》 《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2004年1月
(12)、苏古编选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9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序任继愈
参考书目
1、《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任继愈 着 人民出版社 1998-05-01
2、《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 童玮 编 中华书局 1997-7-1
3、《藏外佛教文献 第八辑》 方广锠 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06月
4、《佛经版本(插图珍藏本)》 李际宁 着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12月
5、《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苏古 编选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09月
6、《中华大藏经总目(精)》 中华书局 2004年01月
7、《芸窗笔记》 卫水山 着 中华书局 2004年06月
8.《巴蜀佛教碑文集成》 龙显昭 主编 巴蜀书社 2004年05月
9.《古典文献及其利用》 杨琳 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08月
10.《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 任继愈主编,卓新平 执行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09月
11.《古籍印本鉴定概说》 作者:陈正宏,梁颖 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年06月
12.《禅学研究(第四辑)》 赖永海 主编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08月
13.《敦煌佛教经录辑校(上下册)》 方广锠 辑校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
14.《中国古籍版刻图志》熊小明 编着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01月
15.《汉文大藏经与朝鲜古代叙事文学》 李官福 着 民族出版社 2006年12月
16、《龙袍与袈裟(上下册)》 罗文华 着 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09月
17、《故宫博物院八十华诞暨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故宫博物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 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11月
18、《中国宫廷御览图书》 向斯 着 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10月
19、《佛教大藏经研究论稿》 李际宁着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08月
20、《儒藏》 《儒藏》编纂中心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04月
21、《汉传佛教概论》 李尚全 着 东方出版中心 2008年01月
22、《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对勘与研究2》 谈锡永、沈卫荣、邵颂雄着译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23、《藏文〈大藏经〉概论》 扎呷编着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03月
24、《三联生活周刊》(2008.4.28)总期号:477
25、《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 陈文英 着 2007年08月
26、《藏外佛教文献》 方广锠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07月
27、《佛经音义研究(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时仪,陈五云,梁晓虹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07月
28、《汉藏佛经翻译比较研究》 侃本着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8年04月
29、《民族研究文汇》 郝时远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01月
30、《守正出新》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中华书局 2008年12月
Pass the Flame, Adhere to the Truth and Innovate Upon the Ways of Exegeting Buddhist Scriptures Under a Synergy of Conditions: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mpilation, Propag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Tripitaka in Modern TimesRev. Yanzang
Abstract: The Chinese Buddhist Tripitaka (Triple-Text) is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all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series of Buddhist sutras written in Chinese. It covers a number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exts and a variety of commentaries and works about Buddhism in Chinese.[1]Searching these existing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properly preserving them, in addition, editing and translating these Buddhist sutras will be histor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for propagating Buddhist teachings, cultivating Buddhist intellectuals and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adaptation of Buddhism with our society and times.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ass the flame, adhere to the truth and innovate upon the ways of exegeting Buddhist scriptures under a synergy of conditions”, the past and present generations of eminent Buddhist monks interacted with scholars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ies, they made untiring efforts to edit and translate the Chinese Buddhist Tripitaka (Triple-Text). They have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and provided a vast resource of wisdom for the reconcili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Buddhism and Chinese tradi…
《浅谈当代汉文大藏经整理传译之方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