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41 新鑴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音释直解(明.圆杲)▪P5

  ..续本文上一页,便翳菩提,故云黄金虽至宝,入眼亦如尘。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中须弥山者,总而言之,有百德日月百亿须弥是也。言此多为须弥山之七宝布施之福,与般若真智为人演说之福,佛言:千万亿分莫及其一矣。以此福德与智慧较之,诚乃无比无极也。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佛止须菩提言:莫谓如来有度生之念也。如来者,真如体也。众生者,情识也。言真如体上实无情识,既有情识,则有四相矣。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

  今如来说我者,乃权也。亦非有我之念。故颂云:利生权立我,证理实无人。此凡夫执著,认相为我。古云:色身非我,任为我法身,真我而不任,是以凡夫无实体,故说非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三十二相,佛之报身,如来法身非相也。须菩提以三十二相观佛法身者,执波为水也。故佛说:若认相为佛者,转轮圣王亦佛也。转轮圣王亦有三十二相报身矣。须菩提亦言:不当三十二相观佛法身者,是拨波求水也。未明水之真体,故此经云:声色者,傍外之门,非真佛体也。若人著相离相者,即是邪外之道,实不能见真佛法身也。颂云:声色见闻皆是妄,真空无相镜非台,四八身中寻得佛,转轮王相即如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一章,承上章而言也。以者,当作是也。须菩提前言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心者,是常见之所惑,后言以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心者,是断见之所失也。佛恐人陷于断常见中,故作此问。呼须菩提征之,汝若作是念,谓佛不是具足相中,得菩提心者,此言心相乖违,生断灭之见也。岂不见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故云即波即水即妄即真,何得除此身相之外而别有菩提心也。佛诫之,莫作是念者,勿谓佛不是具足相中得菩提也。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汝若作无相,发菩提心之念者,言相非心而心非相,说诸法断灭,重诫之莫作此无相得心之念,何以故?若发大菩提心之人,于诸法相无挂无碍,不著不离不说断灭相也。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知一切法无我者,法本无我,是人妄生分别,以为有我,若人知心无法知法,非我如此,则圣凡情尽,能所见消,即得成无生法忍,直证菩提,何干福德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菩萨心空无法,于福不著,若著福德,福德亦是法矣。故云:但能万法不相干,一超直入如来地。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威仪自威仪  寂处有谁知  若作威仪相  大象没深泥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者,佛真法身也。遍满虚空,实无来去,今言此来去坐卧者。来为法生,去为法灭,来去是法,坐卧是相,岂其佛法身而有来去耶?若人言此法身有此来去者,是未解实义也。故如来说无所来去也。古德云: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法身等虚空住在无心处。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虽然说此世界微尘,亦为发明一真之理也。微尘无实世界非坚,纵有无量之多,亦是虚名也。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者,一者,乃一空真理也。相者,乃世界幻妄诸相也。合者,和合也。谓一空真理,融通和合世界诸相,如胶投色。正谓:色无胶不立,胶无色不显,真妄融通,合成世界诸相矣。故楞严云: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是也。如来亦说非一合相者,言诸相幻妄,屡受变迁,真空妙理,实无成坏;真理非理,和合非合,故非真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若言真妄,融通合为一相者,佛止须菩提不可说,但恐凡夫贪著妄相为真之事也。凡夫未悟空理,坚执妄相,不蚤观破,欲待世界坏时,方觉苦恩情别,后始知空也。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我、人、众生、寿者,此四相本非实体。若人言:佛亦有四相之说,疑为实有者,则此人能深解佛之大义否?须菩提答云:此人未能深解如来实义也。是真体湛然,空诸法相,虽佛说是四相,非有四相之念,但言四相而已。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是知见者,即此无分别之心是也。如是信解者,凡于一切法相,莫作法相之念,向外驰求如此无念之心,是名发菩提心也。所言法相者,法本无体,岂有相耶?境来则法相自现,境灭则法相自消,故如来说法相非相,是名相也。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无量阿僧祗二者皆是数也。言其数多之甚矣。发菩萨心者,须发最上一乘利生心也。受持读诵者,心得经理曰受,养心不动曰持,究明经义曰演,悟心无法曰说,谓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者,言此一卷金刚般若经全受持而读诵也。言发大菩萨心者,方能受持此经,为人演说流通世上也。其福胜彼者,说前种种布施,立行施为尽属幻化,虽有福报,终归消灭,惟此般若真体不属修证,若契此无为永不退转,惟此无为之福胜有为之福也。云何演说者?佛恐人泥于文字,故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取者著也。如如不动者,言此真如,湛寂应用无亏,即此佛说一句如如不动,收尽三藏十二部之教也。颂曰:末后如如这句经,如来演说太分明,举头若见空中月,此点灵光本现成。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此四句偈说,此梦幻泡影,露电六种虚妄为譬喻者,谓有为之法,悉是幻化,无有实义,故设此喻。此无为妙体,毫法不安。正谓:千峰势到岳边尽,万派声归海上消。故涅槃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僧称比丘师,姑称比丘尼,居士称优婆塞,道姑称优婆夷,与一切世间人道众天道众修罗道众,此四种三道,闻佛说此金刚般若真经妙义,皆大欢喜,诚心信受,谨奉尊行也。道川言:此经顿超佛地,敬而颂之曰:饥得食,渴得浆,病得瘥,热得凉。贫人遇宝,婴子见娘,飘舟到岸,远客归乡,旱逢甘泽,国有忠良,四夷拱奉,八表谊扬,头头俱显,物物全彰,古今凡圣,地狱天堂,东西南北,同沐恩光,伏愿刹尘沙界诸群品,溥入金刚大道场。

  此偈为看教者休著休弃而颂也

  其一

  金刚离相快如刀  注解虽然亦是糟

  休向纸中寻佛迹  但从心上觅香醪

  其二

  金刚今解以周全  一会穷来一会玄

  未见月时休弃指  得鱼之后可忘筌

  

《41 新鑴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音释直解(明.圆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