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1 新鑴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音釋直解(明.圓杲)▪P5

  ..續本文上一頁,便翳菩提,故雲黃金雖至寶,入眼亦如塵。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所謂叁千大千世界中須彌山者,總而言之,有百德日月百億須彌是也。言此多爲須彌山之七寶布施之福,與般若真智爲人演說之福,佛言:千萬億分莫及其一矣。以此福德與智慧較之,誠乃無比無極也。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

  佛止須菩提言:莫謂如來有度生之念也。如來者,真如體也。衆生者,情識也。言真如體上實無情識,既有情識,則有四相矣。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

  今如來說我者,乃權也。亦非有我之念。故頌雲:利生權立我,證理實無人。此凡夫執著,認相爲我。古雲:色身非我,任爲我法身,真我而不任,是以凡夫無實體,故說非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叁十二相,佛之報身,如來法身非相也。須菩提以叁十二相觀佛法身者,執波爲水也。故佛說:若認相爲佛者,轉輪聖王亦佛也。轉輪聖王亦有叁十二相報身矣。須菩提亦言:不當叁十二相觀佛法身者,是撥波求水也。未明水之真體,故此經雲:聲色者,傍外之門,非真佛體也。若人著相離相者,即是邪外之道,實不能見真佛法身也。頌雲:聲色見聞皆是妄,真空無相鏡非臺,四八身中尋得佛,轉輪王相即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此一章,承上章而言也。以者,當作是也。須菩提前言以叁十二相觀如來心者,是常見之所惑,後言以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心者,是斷見之所失也。佛恐人陷于斷常見中,故作此問。呼須菩提征之,汝若作是念,謂佛不是具足相中,得菩提心者,此言心相乖違,生斷滅之見也。豈不見心經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故雲即波即水即妄即真,何得除此身相之外而別有菩提心也。佛誡之,莫作是念者,勿謂佛不是具足相中得菩提也。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汝若作無相,發菩提心之念者,言相非心而心非相,說諸法斷滅,重誡之莫作此無相得心之念,何以故?若發大菩提心之人,于諸法相無挂無礙,不著不離不說斷滅相也。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知一切法無我者,法本無我,是人妄生分別,以爲有我,若人知心無法知法,非我如此,則聖凡情盡,能所見消,即得成無生法忍,直證菩提,何幹福德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菩薩心空無法,于福不著,若著福德,福德亦是法矣。故雲:但能萬法不相幹,一超直入如來地。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威儀自威儀  寂處有誰知  若作威儀相  大象沒深泥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者,佛真法身也。遍滿虛空,實無來去,今言此來去坐臥者。來爲法生,去爲法滅,來去是法,坐臥是相,豈其佛法身而有來去耶?若人言此法身有此來去者,是未解實義也。故如來說無所來去也。古德雲:來爲衆生來,去爲衆生去,法身等虛空住在無心處。

  ○一合理相分第叁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雖然說此世界微塵,亦爲發明一真之理也。微塵無實世界非堅,縱有無量之多,亦是虛名也。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者,一者,乃一空真理也。相者,乃世界幻妄諸相也。合者,和合也。謂一空真理,融通和合世界諸相,如膠投色。正謂:色無膠不立,膠無色不顯,真妄融通,合成世界諸相矣。故楞嚴雲: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是也。如來亦說非一合相者,言諸相幻妄,屢受變遷,真空妙理,實無成壞;真理非理,和合非合,故非真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若言真妄,融通合爲一相者,佛止須菩提不可說,但恐凡夫貪著妄相爲真之事也。凡夫未悟空理,堅執妄相,不蚤觀破,欲待世界壞時,方覺苦恩情別,後始知空也。

  ○知見不生分第叁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我、人、衆生、壽者,此四相本非實體。若人言:佛亦有四相之說,疑爲實有者,則此人能深解佛之大義否?須菩提答雲:此人未能深解如來實義也。是真體湛然,空諸法相,雖佛說是四相,非有四相之念,但言四相而已。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是知見者,即此無分別之心是也。如是信解者,凡于一切法相,莫作法相之念,向外馳求如此無念之心,是名發菩提心也。所言法相者,法本無體,豈有相耶?境來則法相自現,境滅則法相自消,故如來說法相非相,是名相也。

  ○應化非真分第叁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無量阿僧祗二者皆是數也。言其數多之甚矣。發菩薩心者,須發最上一乘利生心也。受持讀誦者,心得經理曰受,養心不動曰持,究明經義曰演,悟心無法曰說,謂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等者,言此一卷金剛般若經全受持而讀誦也。言發大菩薩心者,方能受持此經,爲人演說流通世上也。其福勝彼者,說前種種布施,立行施爲盡屬幻化,雖有福報,終歸消滅,惟此般若真體不屬修證,若契此無爲永不退轉,惟此無爲之福勝有爲之福也。雲何演說者?佛恐人泥于文字,故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取者著也。如如不動者,言此真如,湛寂應用無虧,即此佛說一句如如不動,收盡叁藏十二部之教也。頌曰:末後如如這句經,如來演說太分明,舉頭若見空中月,此點靈光本現成。

  【「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此四句偈說,此夢幻泡影,露電六種虛妄爲譬喻者,謂有爲之法,悉是幻化,無有實義,故設此喻。此無爲妙體,毫法不安。正謂:千峰勢到嶽邊盡,萬派聲歸海上消。故涅槃雲: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僧稱比丘師,姑稱比丘尼,居士稱優婆塞,道姑稱優婆夷,與一切世間人道衆天道衆修羅道衆,此四種叁道,聞佛說此金剛般若真經妙義,皆大歡喜,誠心信受,謹奉尊行也。道川言:此經頓超佛地,敬而頌之曰:饑得食,渴得漿,病得瘥,熱得涼。貧人遇寶,嬰子見娘,飄舟到岸,遠客歸鄉,旱逢甘澤,國有忠良,四夷拱奉,八表誼揚,頭頭俱顯,物物全彰,古今凡聖,地獄天堂,東西南北,同沐恩光,伏願刹塵沙界諸群品,溥入金剛大道場。

  此偈爲看教者休著休棄而頌也

  其一

  金剛離相快如刀  注解雖然亦是糟

  休向紙中尋佛迹  但從心上覓香醪

  其二

  金剛今解以周全  一會窮來一會玄

  未見月時休棄指  得魚之後可忘筌

  

《41 新鑴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音釋直解(明.圓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