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第七节:四无色

  第七节:四无色

  以上的三十六种修定的方法,最高都只能到达微妙清净的色界定,藉由禅支的超越而升进。四无色定才是超越色界的各种险难,它们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无色界定是因对像的不同而区分,禅支都是同于第五禅的舍、定。它们都是由观想所成的状态,修法是超越较粗的对象到较细的对象。

  1:空无边处。希望修空无边处的人已于色界的四禅自在,看见色界的缺失:由色于身的缘故,才须要吃、才有生病,有打有杀,吵闹诤论,充满恐怖危险的事情;然而在无色界全无这些事。他是依于「为厌离、为离贪、为灭色而行道」。修行者依前九种遍所生起的第四禅,以「虚空!虚空!」作意,仅观虚空而住,「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思维『无边虚空』,空无边处具足而住」。

  2:识无边处。欲修识无边处的人,已于空无边处自在,看见了空无边处的过患:空无边处定依然近于色界禅的种种缺失,不及识无边处寂静。修行者作意「识、识」,「超越一切空无边处,思维『识无边』,识无边处具足住」。

  3:无所有处。修无所有处的人,于识无边处自在,看见了识无边处的过患:识无边处定依然近于空无边处,不及无所有处的寂静。修行者作意观察「无,无」或「远离,远离」,「超越 一切识无边处,思维『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而住」。

  4:非想非非想处。欲修非想非非想处的人,已于无所有处自在,看见了无所有处的过患:无所有处依然近于识无边处,不及非想非非想处的寂静。修行以无所有为所缘而起「寂静」作意,「超越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