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修行四十種業處的方法 第七節:四無色

  第七節:四無色

  以上的叁十六種修定的方法,最高都只能到達微妙清淨的色界定,藉由禅支的超越而升進。四無色定才是超越色界的各種險難,它們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無色界定是因對像的不同而區分,禅支都是同于第五禅的舍、定。它們都是由觀想所成的狀態,修法是超越較粗的對象到較細的對象。

  1:空無邊處。希望修空無邊處的人已于色界的四禅自在,看見色界的缺失:由色于身的緣故,才須要吃、才有生病,有打有殺,吵鬧诤論,充滿恐怖危險的事情;然而在無色界全無這些事。他是依于「爲厭離、爲離貪、爲滅色而行道」。修行者依前九種遍所生起的第四禅,以「虛空!虛空!」作意,僅觀虛空而住,「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思維『無邊虛空』,空無邊處具足而住」。

  2:識無邊處。欲修識無邊處的人,已于空無邊處自在,看見了空無邊處的過患:空無邊處定依然近于色界禅的種種缺失,不及識無邊處寂靜。修行者作意「識、識」,「超越一切空無邊處,思維『識無邊』,識無邊處具足住」。

  3:無所有處。修無所有處的人,于識無邊處自在,看見了識無邊處的過患:識無邊處定依然近于空無邊處,不及無所有處的寂靜。修行者作意觀察「無,無」或「遠離,遠離」,「超越 一切識無邊處,思維『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而住」。

  4:非想非非想處。欲修非想非非想處的人,已于無所有處自在,看見了無所有處的過患:無所有處依然近于識無邊處,不及非想非非想處的寂靜。修行以無所有爲所緣而起「寂靜」作意,「超越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