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於面前之後,他舍断世间的贪欲之後,用离去贵欲的心而住;舍断瞋恚之後,无瞋恚心而住,怜悯一切生命、众生的利益,使得心从瞋恚中净化出来;舍断昏沉、睡眠,离去昏沉、睡眠而住,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得心从昏沉、睡眠中净化出来;舍断掉举、恶作之後,没有掉举而住,内在寂静的心,使得心从掉举、恶作中净化出来;舍断疑之後,度脱疑惑而住,在诸善法上没有疑,使得心从疑里净化出来。
183.
他舍断这些五盖、心的秽垢(随烦恼)削弱智慧、从欲乐远离、从不善法远离之後,具足有寻、有伺、离生喜乐的第一禅之後而住;由於止息了寻伺,具足内在净信、心趣於专一的状态、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禅之後而住;由於离喜、舍、正念正知而住,以身经睑安乐,圣者们宣说:「舍、具有正念、乐住者」成就第三禅而住;由於舍断苦和舍断乐,由於之前灭除喜忧,具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的第四禅之後而住。
当入定的心是这样地清净、皎洁、无斑点、离去随烦恼、柔软、适业性、确立、达到不动时,他使心转到宿住随念智。他忆念种种的宿住,也就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坏劫、无量成劫、无量坏成劫一「在那里我有这样的名、这样的种性、这样的容貌、这样的食、这样乐苦的经验、这样命终,那(个我)从其处死了,我出生在别处,在那里我也有这样的名、这样的种性、这样的容貌、这样的食、这样乐苦的经脸、这样的命终,他从那里死了,又出生在这里。」有这样的行相及境遇,他忆念种种的宿住。
184.
当入定的心是这样地清净、皎洁、无斑点、离去随烦恼、柔软、适业性、确立、达到不动时,他使心转到有情的生死之智。他以清净、超人的天眼,看到有情的生死。了知有情的下劣、胜妙、美丽、丑陋、幸福、不幸,依照著业而走-「朋友!这些实在是存在的有情们,因为具足了身恶行、具足了口恶行、具足了意恶行、恶骂圣人、怀有邪见、受持邪业。他们身体毁坏、命终之後,受生於苦界、恶趣、堕趣、地狱。朋友!或者这些实在是存在的有情,因为具足了身善行、具足了口善行、具足了意善行、不恶骂圣人、怀有正见、受持正业。他们身体毁坏、命终之後,受生於善趣、天界。」如此他以清净、超人的天眼,看到有情的生死,了知有情的下劣、胜妙、美丽、丑陋、幸福、不幸,依照著业而走。
185.
当入定的心是这样地清净、皎洁、无斑点、离去随烦恼、柔软、适业性、确立、达到不动时,他使心转到漏灭尽智。他如实地了知「这是苦」;如实地了知「这是苦集」;如实地了知「这是苦灭」;如实地了知「这 是导向灭苦之道」;如实地了知「诸漏」;如实地了知「这是漏集」;如实地了知「这是漏灭」;如实地了知「这是导向灭漏之道」
当这样知、这样见时,他的心从欲漏解脱,也从有漏解脱,也从无明漏解脱。在解脱中有解脱的知识。他了知「生已被灭尽,梵行已被住立,应该做的已被做了,更不会有轮回到後世的状态」
这样的人是既不折么自己,而不从事自我折磨的实践;也不折磨他人,而不从事折么他人的实践。他不折磨自己、不折么别人,在现法中没有欲求、寂灭、经验乐者,藉由自己梵行的状态而住。
186.
〔1〕什磨人是有贪者呢?
哪个人的贪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贪者」。
〔2〕什么人是有瞋者呢?
哪个人的瞋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瞋者」。
〔3〕什么人是有痴者呢?
哪个人的痴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痴者」。
〔4〕什么人是有慢者呢?
哪个人的慢未被舍断一这个人被称为「有慢者」
187.
〔I〕什么人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而不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2〕什么人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而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而不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而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
(3) 什么人既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也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既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4〕什么人既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也不是出世间道或果的得利者一这样的人既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188.
〔I〕什么人是顺流而行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受用欲又做恶业一这个人被称为「顺流而行者」
〔2〕什么人是逆流而行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受用欲又不做恶业。他即使和苦一起,即使和忧一起,即使泪流满面而哭泣著,也行圆满、清净的梵行一这个人被称为「逆流而行者」
〔3〕什么人是自住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一这个人被称为「自住者」
〔4〕什么人是已度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罗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一这个人被称为「已度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罗门」
189.
〔I〕什么人是少闻而不具备已聪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少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少闻一不知道意义、不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少闻而不具备已听闻者。
〔2〕什么人是少闻而具备已聪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少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少闻一知道意义、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少闻而具备已听闻者。
〔3〕什么人是多闻而不具备已听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多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多闻一不知道意义、不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多闻而不具备已听闻者。
〔4〕什么人是多闻而具备已听闻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多闻一经、应颂、记说、记颂、无问自说、如是说、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法。他有那个多闻一知道意义、知道法的跟随法而行道(随法行)这样的人是多闻而具备已听闻者。
190.
〔I〕什么人是不动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因为完全灭尽三结而成为预流者,不堕恶趣、决定、趋向究竟正觉一这个人被称为「不动沙门」
〔2〕什么人是运花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因为完全灭尽三结、薄贪、瞋、痴性而成为一来者,只要来这个世间一次之後,苦的作尽一这个人被称为「莲花沙门」
〔3〕什么人是白莲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完全灭尽五下分结而成为化生者,在那里完全寂灭了,不会从那个世界回来一这个人被称为「白莲沙门」
〔4〕什么人是在诸沙门中的柔软沙门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由於诸漏的灭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在现法中自己证知、作证、具足之後而住一这个人被称为「在诸沙门中的柔软沙门」
五人施设
191.
〔1〕在这里,这个人是违犯而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他是这样被说一「尊者违犯而生起的诸漏存在,追悔而生起的诸漏增加。实在很好,尊者舍断违犯而生起的诸漏、灭除追悔而生起的诸漏之後,就修习心和慧吧!如此,尊者将会变成跟某个第五人相同。」
(2〕在这里,这个人是违犯而不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他是这样被说一「尊者违犯而生起的诸漏存在,追悔而生起的诸漏不增加。实在很好尊者舍断违犯而生起的诸漏之後,就修习心和慧吧!如此,尊者将会变成跟某个第五人相同。」
〔3〕在这里,这个人是不违犯而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他是这样被说一「尊者违犯而生起的诸漏不存在,追悔而生起的诸漏增加。实在很好,尊者舍断追悔而生起的诸漏之後,就修习心和慧吧!如此,尊者将会变成跟某个第五人相同。」
〔4〕在这里,这个人既不违犯,也不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他是这样被说一「尊者违犯而生起的诸漏不存在,追悔而生起的诸漏不增加。实在很好,就修习心和慧吧!如此,尊者将会变成跟某个第五人相同。」这四种人被某个第五种人这样地教诫、这样地确告,次第地达到诸漏的灭尽。
192.
(1〕什么人给了之後而轻视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给哪个人衣、钵食、住所、生病因缘所必需的药,而对他有这样的想法一「我给,他接受这个」,给了那个之後而轻视一这样的人是给了之後而轻视。尊者舍断违犯而生起的诸漏之後,就修习心和慧吧!如此,尊者将会变成跟某个第五人相同。」
〔2〕什么人是共住之後而轻视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与人一起住二或三个雨安期,共住之後而轻视他一这样的人是共住之後而轻视。
〔3〕什么人是轻信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当别人称赞或毁谤被说时,很快就相信一这样的人是轻信者。
〔4〕什么人是不确定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少信、少尊敬、少爱、少欢喜一这样的人是不确定者。
〔5〕什么人是迟钝、蒙昧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不知…
《人施设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