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施设论▪P2

  ..续本文上一页和令满足者。

  〔3〕三之诵

  9.三人

  1.无希望者,希望者,离希望者·

  2.三种譬喻病的人。

  3.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

  4.粪语者,花语者,蜜语者。

  5.心譬喻漏疮者,心譬喻电光者,心譬喻金钢者。

  6.盲者,一眼者,二眼者。

  7. 倒慧者,膝慧者,广慧者。

  8.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和诸有上未离欲;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上离欲、在诸有上未离欲;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和诸有上离欲。

  9.譬如石刻的人,譬如地刻的人,譬如水刻的人。

  10.三种譬如树皮衣的人。

  11.三种譬如迦尸衣的人。

  12.易被衡量者,难被衡量者,不被衡量者。

  13.在这里有一种人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恭敬、尊敬之後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

  14.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回避,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舍弃,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

  15.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是有限量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在慧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

  16.三种老师。

  17.另外三种老师。

  (4〕四之诵

  10.四人

  1.不善者,比不善者更不善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

  2.恶者,比恶者更恶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

  3.恶法者,比恶法者更恶法的人,善法者,比善法者更善法的人。

  4.有罪,多罪,少罪,无罪。

  5.略解知者,广解知者,应被引导者,文句为首要者。

  6.适当应辩而不快速应辩者;快速应辩而不适当应辩者;既适当应辩又快速应辩者;既不适当应辩又不快速应辩者。

  7.四种说法的人。

  8.四种譬喻云的人。

  9.四种譬喻老鼠的人。

  10.四种譬喻芒果的人。

  11.四种譬喻瓶子的人。

  12.四种譬喻

  13.四种譬喻牡牛的人。

  14.四种譬喻蛇的人。

  15.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说不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说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在不值得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後,是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

  16.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说不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说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後,是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

  17.在这里有一种人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又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

  18.是勤奋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奋果生活者。

   既是勤奋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

   既不是勤奋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19.黑暗到黑暗者,黑暗到光明者,光明到黑暗者,光明到光明者。

  20.下而下者,下而上者,上而下者,上而上者。

  21.四种譬喻树的人。

  22.以色衡量、以色生信者;以声音衡量、以声音生信者。

  23.以破烂衡量、以破斓生信者;以法衡量、以法生信者。

  24.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25.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折磨自己,而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也是折磨他人,而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折磨自己,而不从事於自我折磨的实践;也不折磨他人,而不从事於折磨他人的实践。他不折磨自己、不折磨别人,在现法中没有欲求、寂灭、经验乐者,藉勺约鸿笮械淖刺 

  BR>26.有贪者,有瞋者,有痴者,有慢者。

  27.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而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内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观的得利者。

  28.顺流而行者,逆流而行者,自住者,已渡越彼岸而住在高地上的婆罗门。

  29.少闻而不具备已听闻的人,少闻而具备已听闻的人,多闻而不具备已听闱的人,多闻而具备已听闻的人。

  30.不动沙门,莲花沙门,白莲沙门,在诸沙门中的柔软沙门。

  〔5〕五之诵

  11.五人

  1.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违犯,又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违犯,而不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不违犯,而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违犯,也不成为追悔者,他不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违犯,也不成为追悔者,他如实地了知那种心解脱、慧解脱一在那里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诸恶不善法完全被灭去。

  2.给了之後,他轻视;共住之後,他轻视;他是轻信者,他是不确定者;他是迟钝、蒙昧者。

  3.五种譬喻职业军人者。

  4.五种常乞食者。

  5.五种过午不食者。

  6.五种一坐食者。

  7.五种粪扫衣者。

  8.五种三衣者。

  9.五种住林者。

  10.五种树下住者。

  11.五种旷野住者。

  12.五种常坐者。

  13.五种随处住者。

  14.五种塚问住者。

  〔6〕六之诵

  12.六人

  1.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闯的诸法中,自己彻底了解诸谛,在这里既得到一切智性,而且在诸力中得自在。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闱的诸法中,自己彻底了解诸谛,在那里既没得到一切智性,而且没在诸力中得自在。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在现法中既成为苦的作尽者,而且得到声闻波罗蜜。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闱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在现法中成为苦的作尽者,但是没得到声闯波罗蜜。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并无在现法中就成为苦的作尽者,是不还者一不回来这里(轮回)的状态者。

   在这里有一种人,在以前还未听闻的诸法中,自己没彻底了解诸谛,并无在现法中就成为苦的作尽者,是还者一回来这里(轮回)的状态者。

  〔7〕七之诵

  13.七人

  1.七种譬喻水的人

  一次沉下而为沈下者。

  他浮出之後而沈下者。

  他浮出之後而成为住立者。

   他浮出之後而观察、省察。

  他浮出之後而前进。

  他浮出之後而成为得立足处者。

   他浮出之後,成为已渡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罗门。

  2.双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

  〔8〕八之诵

  14.八人

  1.四种具足道者,四种具足果者。

  〔9〕九之诵

  15.九人

  1.正等正觉者,独正觉者,双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

  〔10〕十之诵

  16.十人

  1.五种是在这里终结者,五种是在这里之後而为终结者。

  〈人施设论母〉结束

  

  

  人施设

  细说

  皈依彼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一人施设

  1.什么人是时解脱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以适当时问,用(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时解脱者」。

  2.什么人是无时解脱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实在不是以适当时问,用(名)身证得八解脱之後而住,而是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诸漏完全被灭尽一这个人被称为「无时解脱者」。所有的圣人在圣解脱里都是无时解脱者。

  3.什么人是动法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不随欲得、不容易得、不顺利得,又不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时问(随意)入定和出定。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一对於那个人来说,因为放逸的原因,那些定会摇动一这个人被称为「动法者」。

  4.什么人是不动法者呢?

  在这里有一种人是诸色俱行或无色俱行定的得利者,…

《人施设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