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和令滿足者。
〔3〕叁之誦
9.叁人
1.無希望者,希望者,離希望者·
2.叁種譬喻病的人。
3.身證者,見至者,信解脫者。
4.糞語者,花語者,蜜語者。
5.心譬喻漏瘡者,心譬喻電光者,心譬喻金鋼者。
6.盲者,一眼者,二眼者。
7. 倒慧者,膝慧者,廣慧者。
8.在這裏有一種人在諸欲和諸有上未離欲;在這裏有一種人在諸欲上離欲、在諸有上未離欲;在這裏有一種人在諸欲和諸有上離欲。
9.譬如石刻的人,譬如地刻的人,譬如水刻的人。
10.叁種譬如樹皮衣的人。
11.叁種譬如迦屍衣的人。
12.易被衡量者,難被衡量者,不被衡量者。
13.在這裏有一種人不應被結交、不應被深交、不應被敬奉;在這裏有一種人應被結交、應被深交、應被敬奉;在這裏有一種人恭敬、尊敬之後應被結交、應被深交、應被敬奉。
14.在這裏有一種人應被回避,不應被結交、不應被深交、不應被敬奉;在這裏有一種人應被舍棄,不應被結交、不應被深交、不應被敬奉;在這裏有一種人應被結交、應被深交、應被敬奉。
15.在這裏有一種人在戒上是完全圓滿作者,在定上是有限量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這裏有一種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圓滿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圓滿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這裏有一種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圓滿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圓滿作者,在慧上也是完全圓滿作者。
16.叁種老師。
17.另外叁種老師。
(4〕四之誦
10.四人
1.不善者,比不善者更不善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
2.惡者,比惡者更惡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
3.惡法者,比惡法者更惡法的人,善法者,比善法者更善法的人。
4.有罪,多罪,少罪,無罪。
5.略解知者,廣解知者,應被引導者,文句爲首要者。
6.適當應辯而不快速應辯者;快速應辯而不適當應辯者;既適當應辯又快速應辯者;既不適當應辯又不快速應辯者。
7.四種說法的人。
8.四種譬喻雲的人。
9.四種譬喻老鼠的人。
10.四種譬喻芒果的人。
11.四種譬喻瓶子的人。
12.四種譬喻
13.四種譬喻牡牛的人。
14.四種譬喻蛇的人。
15.在這裏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說不值得稱贊者的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說值得稱贊者的不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在不值得相信的地方,表現相信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沒衡量、沒徹底了解之後,是在應相信的地方,表現不相信者。
16.在這裏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說不值得稱贊者的不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說值得稱贊者的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在不應相信的地方,表現不相信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衡量、徹底了解之後,是在應相信的地方,表現相信者。
17.在這裏有一種人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贊之處者,而不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贊之處者,而不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贊之處者,也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贊之處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不適時地說出不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不稱贊之處者,又不適時地說出值得稱贊者的真實、正當的稱贊之處者。
18.是勤奮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奮果生活者。
既是勤奮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
既不是勤奮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
19.黑暗到黑暗者,黑暗到光明者,光明到黑暗者,光明到光明者。
20.下而下者,下而上者,上而下者,上而上者。
21.四種譬喻樹的人。
22.以色衡量、以色生信者;以聲音衡量、以聲音生信者。
23.以破爛衡量、以破斓生信者;以法衡量、以法生信者。
24.在這裏有一種人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爲了別人的利益。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爲了別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爲了別人的利益。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是爲了別人的利益。
25.在這裏有一種人是折磨自己,而從事於自我折磨的實踐。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折磨他人,而從事於折磨他人的實踐。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是折磨自己,而從事於自我折磨的實踐;也是折磨他人,而從事於折磨他人的實踐。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不折磨自己,而不從事於自我折磨的實踐;也不折磨他人,而不從事於折磨他人的實踐。他不折磨自己、不折磨別人,在現法中沒有欲求、寂滅、經驗樂者,藉勺約鴻笮械淖刺
BR>26.有貪者,有瞋者,有癡者,有慢者。
27.在這裏有一種人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而不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而不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也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不是內心寂止的得利者,也不是增上慧法之觀的得利者。
28.順流而行者,逆流而行者,自住者,已渡越彼岸而住在高地上的婆羅門。
29.少聞而不具備已聽聞的人,少聞而具備已聽聞的人,多聞而不具備已聽闱的人,多聞而具備已聽聞的人。
30.不動沙門,蓮花沙門,白蓮沙門,在諸沙門中的柔軟沙門。
〔5〕五之誦
11.五人
1.在這裏有一種人既是違犯,又成爲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一在那裏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違犯,而不成爲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一在那裏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不違犯,而成爲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一在那裏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不違犯,也不成爲追悔者,他不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一在那裏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在這裏有一種人既不違犯,也不成爲追悔者,他如實地了知那種心解脫、慧解脫一在那裏他的那些已生起的諸惡不善法完全被滅去。
2.給了之後,他輕視;共住之後,他輕視;他是輕信者,他是不確定者;他是遲鈍、蒙昧者。
3.五種譬喻職業軍人者。
4.五種常乞食者。
5.五種過午不食者。
6.五種一坐食者。
7.五種糞掃衣者。
8.五種叁衣者。
9.五種住林者。
10.五種樹下住者。
11.五種曠野住者。
12.五種常坐者。
13.五種隨處住者。
14.五種塚問住者。
〔6〕六之誦
12.六人
1.在這裏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闖的諸法中,自己徹底了解諸谛,在這裏既得到一切智性,而且在諸力中得自在。
在這裏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闱的諸法中,自己徹底了解諸谛,在那裏既沒得到一切智性,而且沒在諸力中得自在。
在這裏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谛,在現法中既成爲苦的作盡者,而且得到聲聞波羅蜜。
在這裏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闱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谛,在現法中成爲苦的作盡者,但是沒得到聲闖波羅蜜。
在這裏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谛,並無在現法中就成爲苦的作盡者,是不還者一不回來這裏(輪回)的狀態者。
在這裏有一種人,在以前還未聽聞的諸法中,自己沒徹底了解諸谛,並無在現法中就成爲苦的作盡者,是還者一回來這裏(輪回)的狀態者。
〔7〕七之誦
13.七人
1.七種譬喻水的人
一次沈下而爲沈下者。
他浮出之後而沈下者。
他浮出之後而成爲住立者。
他浮出之後而觀察、省察。
他浮出之後而前進。
他浮出之後而成爲得立足處者。
他浮出之後,成爲已渡越彼岸而住立在高地上的婆羅門。
2.雙分解脫者,慧解脫者,身證者,見至者,信解脫者,隨法行者,隨信行者。
〔8〕八之誦
14.八人
1.四種具足道者,四種具足果者。
〔9〕九之誦
15.九人
1.正等正覺者,獨正覺者,雙分解脫者,慧解脫者,身證者,見至者,信解脫者,隨法行者,隨信行者。
〔10〕十之誦
16.十人
1.五種是在這裏終結者,五種是在這裏之後而爲終結者。
〈人施設論母〉結束
人施設
細說
皈依彼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一人施設
1.什麼人是時解脫者呢?
在這裏有一種人以適當時問,用(名)身證得八解脫之後而住,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一些漏完全被滅盡一這個人被稱爲「時解脫者」。
2.什麼人是無時解脫者呢?
在這裏有一種人實在不是以適當時問,用(名)身證得八解脫之後而住,而是以(道)智看到之後,他的諸漏完全被滅盡一這個人被稱爲「無時解脫者」。所有的聖人在聖解脫裏都是無時解脫者。
3.什麼人是動法者呢?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諸色俱行或無色俱行定的得利者,他既是不隨欲得、不容易得、不順利得,又不能在想要的地方、想要的方法及想要的時問(隨意)入定和出定。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一對於那個人來說,因爲放逸的原因,那些定會搖動一這個人被稱爲「動法者」。
4.什麼人是不動法者呢?
在這裏有一種人是諸色俱行或無色俱行定的得利者,…
《人施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