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3)▪P5

  ..续本文上一页是真的吃,只要闻到那个气息,他就是吃了。

  其次是“布怛那鬼”,“布怛那”就是臭,他的身上奇臭。但是他不会吃东西,哪里臭就往哪里去,他就吃这个臭气。现在美国、加拿大的厕所恐怕没有了,因为不臭了。他就到底下去了,专门找臭的地方,他吃臭的恶气。但是这种鬼,在饿鬼里头福报最大,专门吃臭的鬼,怎么还有福报呢?他是专门作弄人畜的,让你闹肚子,专门吃你的臭。他有吃的,饿鬼不会饿了,所以说他福报大。

  “药叉罗刹”,药叉就是夜叉,是吃人血的,专吃人的精气。我们往往把药叉、罗刹同时并提,这几种鬼是很恶的。

  “鸠畔荼鬼”,就是瓮形鬼,像一个醰子。过去有一个人,他的功名很大,人很正直的,他上厕所时遇到瓮形鬼。他是有功名的人,身上有光,瓮形鬼想躲他,想跑跑不出去,让他给堵住。他从门外进来对瓮形鬼说:“你不要走!”那鬼就不敢走。因为那时候上厕所,没有电灯,要拿着油灯,他说:“你就待在这儿。”他那油灯就搁在瓮形鬼上头,对瓮形鬼也不害怕也不恐怖。等他上完了,就拿开油灯说:“你走。”这种瓮形鬼历史上有记载的。要看这些鬼的故事,有一本书〈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作的,这本书里面尽是写鬼,他所写的都是听说的,跟〈聊斋志异〉不一样,〈聊斋志异〉是编的;〈阅微草堂笔记〉大多数是纪晓岚眨到新疆时所作的,边疆地区这类事特别多,他听到一个故事就记录下来。“阅微”就是隐微的意思,我举这些例子是证明这些鬼存在的事实。

  “羯咤布怛那鬼”,这种鬼长的极丑,经常在墓地出没;他不去一般的地方,他就是吃死尸,闻死尸。死尸腐烂的时候,鬼就是吃死尸的气息。为什么比丘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施食给这些鬼;上供的时候,供养给一切众生,也包括他们在内,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闻到气息,得到香味的饮食。

  “及诸虎狼师子恶兽,蛊毒厌祷诸恶咒术,怨贼军阵,及余种种诸怖畏事之所缠绕,身心慞惶,惧失身命,恶死贪生厌苦求乐,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全身命,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厌祷诸恶咒术”,就是那些很讨人厌的恶咒术。还有两军对战,彼此对立的军阵当中,所生起的种种怖畏事情。诸多缠绕,使你的身心无所适从,张惶失措,恐怕失掉身命。人都愿意活着,不愿意死,贪生怕死,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愿受苦,都想求乐,“厌苦求乐”。如果面对这些危难的时候,你能够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一切的怖畏都能离掉,也能保全你的身命,逐渐的入道,随你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这表示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愿。他不怕多事,专管一切众生的闲事,因为他发了这个愿。有些人则害怕管闲事,特别是我们这些老和尚,心里头总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修行就好了。

  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最慈悲的是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专管这些闲事。虽然在他们来说是闲事,可是你还是得跟他们有缘。怎么样算是有缘呢?你能念他们的名字,能念圣号就是有缘了。能听到他们的名字就不容易了,又能够受持去念,遇到痛苦逼迫的时候,就想起来了。你不要喊娘,喊娘也没有作用的。我们往往一痛苦了就喊妈,外国人喊妈咪,西藏人喊亚妈。我听过好多语言,“妈”字还是没有变。“妈”这个字生下来就会,好像是相同的。遇到困难、遇到痛苦的时候,总是喊妈,不过你要改喊地藏菩萨,或者喊观世音菩萨,喊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要喊地藏菩萨,当成是你的妈,那就解决问题了,真正可以救你。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或为多闻,或为净信,或为净戒,或为静虑,或为神通,或为般若,或为解脱,或为妙色,或为妙声,或为妙香,或为妙味,或为妙触,或为利养,或为名闻,或为功德,或为工巧,或为花果,或为树林,或为床座,或为敷具,或为道路,或为财谷,或为医药,或为舍宅,或为仆使,或为彩色,或为甘雨,或为求水,或为稼穑,或为扇拂,或为凉风,或为求火,或为车乘,或为男女,或为方便,或为修福,或为温暖,或为清凉,或为忆念,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追求时,为诸忧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离忧苦,意愿满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些都能满愿,后面是世间法,前面是出世间法。想多闻多听经,闻法意解。“多闻”,必须得闻慧,像我们在这里是听经闻法,似乎是哪个地方讲经,我去听一听很容易,不大困难。可是对我来说,却感觉到非常困难,很不容易。现在在大陆上有很多信佛的人,想听个三归依,他都听不到。“不是有佛学院吗?”大陆的佛学院是不许旁听,讲经、讲法,只能在寺庙里头,不能集会讲经,这是大陆法律所不允许的。

  或许我们觉得“多闻”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其实很难,想听一部经,不是那么容易,必须有因缘。说者听者,得有因缘。要说法,还得有处所。处所都很难,若闻到法,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就更难了。我这样说,大家别烦恼,净信很难,净信也包括我们这些出家的师父一闻法得到清净的信心,如果分品位的话,要到五品位了,闻法才能清净,心里能清净而能去闻法。

  产生净信很不容易,要我们思想当中,一点名闻利养、贪嗔痴爱,一切的忌妒障碍都没有了。达不到清净的信心,就念地藏菩萨,求清净的信心。

  我们现在信佛,夹杂了很多动机,所以效果不太好,开不了悟。尽管听了好多部的经,你还是明了得很少。所闻的法,跟自己的心,契合不起来,你就产生不了真正的清净信。清净信,不是我们随便说一说就是清净信,要你能够觉悟到这个念头不对,马上止住才行。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这就有信心了。有信心位的道友们,为了护持三宝,宁舍身命,从不考虑自己的身命,他考虑的就是佛法僧。我们有这种净信吗?而且他一闻法就能入,能入就能得定,能定就能生慧。他一定会发愿,发愿必须照自己的愿去做,这都是净信的表现。

  再说深一点,相信自己是佛,这才叫净信。你们念地藏菩萨,就相信自己是地藏菩萨。或者反闻,反观,观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是合一的,我心即佛心,也就是众生心。不但自己如是净信,也能转一切众生都能成为清净信心,这个得求地藏菩萨加持。当我们至心念地藏菩萨圣号的时候,你就是地藏菩萨,这叫净信。你至心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阿弥陀佛。要建立这样的信心,要寻求地藏菩萨的加持,而地藏菩萨的加持就是你的自心加持自心。

  还有“净戒”,不论你受的三归五戒,八关斋戒,乃至于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乃至于菩萨的重戒。总的说,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为了持清净戒,自己得清净。

  “或为静虑”,静虑就是定。定的别名,也就是三昧,静坐思惟,思惟修。

  “或为神通”,大家都知道神通,人家不能的你能。你在这儿一作意就到了北京,一作意就到台北了;那儿的刀兵劫,你在这儿一举手,刀兵劫消失了,仗打不成了。像有位大和尚他看见大火发生了,借别人喝的酒,把那酒洒到空中去,就把那个火扑灭了,火扑灭了但闻到有酒气;他那时人在西安,却把北平府的火灭了,这叫神通。不过这种神通还是小神通,大神通就是有智能,慧性能够通达一切。自然的心,恢复你自然本来的心,那就是神。神明天心,天心就是自性。很自然的心,通明慧性,妙用无边,这叫神通。

  但一般现的是一些小境界,这不是什么大神通。菩萨用神通的时候,一定要转众生的惑业,消除众生的业障,增加众生的清净信心。

  “或为般若”,般若就是指妙慧。我们读《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读《心经》,成就智能。这个智能不是一般的智能,而是六度万行的般若智,或者解脱道。“妙色”可作两种解释,就是相貌很庄严,超过一般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妙色。还有无色的妙色,无形无相,妙色、妙声、妙香、妙味、妙触,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一加上“妙”字,就不可思议。叫色声香味触法,即非色声香味触法,是名色声香味触法,这才叫“妙”。达不到这个地步,不叫“妙”。“妙”就是不可思议,明明是青红赤黄,但一切色相,非色相,因为在它的性上,知道这是缘起的,不是真的。在相上是现它的性,这就叫“妙”。色非色相,花非花,花不是花。

  我记得念过一句对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色是没有的,那是你的心所变现的。“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声也是没有的。所以这个妙色,妙声乃至妙香,就如是而已。那不是一般的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为名闻、为利养、为要作功德,你也可以。

  “或为仆使”,略说一下。家里要想请几个佣人,或者你要开公司,得雇用几位职员,这就算是仆使了,或者你家里要请保母,也算是仆使了。像这些情形求地藏菩萨加持一下,好像地藏菩萨什么事都管。目的是你要至心念他的名号,等你念灵了,你自己的心思产生变化。《十轮经》是要转变你的烦恼,前面是〈序分〉,说地藏菩萨的殊胜功德,让你生起了一个信心,要我们相信地藏菩萨。你的心要是能信地藏菩萨,你的心就能跟地藏菩萨相合了。而后,把你的心转成地藏菩萨的心,地藏菩萨的心就是大愿,你也随时随顺的发大愿,地藏菩萨就是随着诸佛菩萨发大愿。

  我们学他,我们也发大愿。他为了成就我们,使我们跟他的愿一致,使我们的心跟他的心一致,佛佛道同。你若能够至心诚信的念诵归敬地藏菩萨,那么你以上…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