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3)▪P5

  ..續本文上一頁是真的吃,只要聞到那個氣息,他就是吃了。

  其次是“布怛那鬼”,“布怛那”就是臭,他的身上奇臭。但是他不會吃東西,哪裏臭就往哪裏去,他就吃這個臭氣。現在美國、加拿大的廁所恐怕沒有了,因爲不臭了。他就到底下去了,專門找臭的地方,他吃臭的惡氣。但是這種鬼,在餓鬼裏頭福報最大,專門吃臭的鬼,怎麼還有福報呢?他是專門作弄人畜的,讓你鬧肚子,專門吃你的臭。他有吃的,餓鬼不會餓了,所以說他福報大。

  “藥叉羅刹”,藥叉就是夜叉,是吃人血的,專吃人的精氣。我們往往把藥叉、羅刹同時並提,這幾種鬼是很惡的。

  “鸠畔荼鬼”,就是甕形鬼,像一個醰子。過去有一個人,他的功名很大,人很正直的,他上廁所時遇到甕形鬼。他是有功名的人,身上有光,甕形鬼想躲他,想跑跑不出去,讓他給堵住。他從門外進來對甕形鬼說:“你不要走!”那鬼就不敢走。因爲那時候上廁所,沒有電燈,要拿著油燈,他說:“你就待在這兒。”他那油燈就擱在甕形鬼上頭,對甕形鬼也不害怕也不恐怖。等他上完了,就拿開油燈說:“你走。”這種甕形鬼曆史上有記載的。要看這些鬼的故事,有一本書〈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曉岚作的,這本書裏面盡是寫鬼,他所寫的都是聽說的,跟〈聊齋志異〉不一樣,〈聊齋志異〉是編的;〈閱微草堂筆記〉大多數是紀曉岚眨到新疆時所作的,邊疆地區這類事特別多,他聽到一個故事就記錄下來。“閱微”就是隱微的意思,我舉這些例子是證明這些鬼存在的事實。

  “羯咤布怛那鬼”,這種鬼長的極醜,經常在墓地出沒;他不去一般的地方,他就是吃死屍,聞死屍。死屍腐爛的時候,鬼就是吃死屍的氣息。爲什麼比丘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施食給這些鬼;上供的時候,供養給一切衆生,也包括他們在內,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聞到氣息,得到香味的飲食。

  “及諸虎狼師子惡獸,蠱毒厭禱諸惡咒術,怨賊軍陣,及余種種諸怖畏事之所纏繞,身心慞惶,懼失身命,惡死貪生厭苦求樂,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怖畏,保全身命,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厭禱諸惡咒術”,就是那些很討人厭的惡咒術。還有兩軍對戰,彼此對立的軍陣當中,所生起的種種怖畏事情。諸多纏繞,使你的身心無所適從,張惶失措,恐怕失掉身命。人都願意活著,不願意死,貪生怕死,這是人之常情。誰也不願受苦,都想求樂,“厭苦求樂”。如果面對這些危難的時候,你能夠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一切的怖畏都能離掉,也能保全你的身命,逐漸的入道,隨你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這表示地藏菩薩的大慈大悲大願。他不怕多事,專管一切衆生的閑事,因爲他發了這個願。有些人則害怕管閑事,特別是我們這些老和尚,心裏頭總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修行就好了。

  在這個娑婆世界上,最慈悲的是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他們專管這些閑事。雖然在他們來說是閑事,可是你還是得跟他們有緣。怎麼樣算是有緣呢?你能念他們的名字,能念聖號就是有緣了。能聽到他們的名字就不容易了,又能夠受持去念,遇到痛苦逼迫的時候,就想起來了。你不要喊娘,喊娘也沒有作用的。我們往往一痛苦了就喊媽,外國人喊媽咪,西藏人喊亞媽。我聽過好多語言,“媽”字還是沒有變。“媽”這個字生下來就會,好像是相同的。遇到困難、遇到痛苦的時候,總是喊媽,不過你要改喊地藏菩薩,或者喊觀世音菩薩,喊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要喊地藏菩薩,當成是你的媽,那就解決問題了,真正可以救你。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爲多聞,或爲淨信,或爲淨戒,或爲靜慮,或爲神通,或爲般若,或爲解脫,或爲妙色,或爲妙聲,或爲妙香,或爲妙味,或爲妙觸,或爲利養,或爲名聞,或爲功德,或爲工巧,或爲花果,或爲樹林,或爲床座,或爲敷具,或爲道路,或爲財谷,或爲醫藥,或爲舍宅,或爲仆使,或爲彩色,或爲甘雨,或爲求水,或爲稼穑,或爲扇拂,或爲涼風,或爲求火,或爲車乘,或爲男女,或爲方便,或爲修福,或爲溫暖,或爲清涼,或爲憶念,或爲種種世出世間諸利樂事,于追求時,爲諸憂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離憂苦,意願滿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這些都能滿願,後面是世間法,前面是出世間法。想多聞多聽經,聞法意解。“多聞”,必須得聞慧,像我們在這裏是聽經聞法,似乎是哪個地方講經,我去聽一聽很容易,不大困難。可是對我來說,卻感覺到非常困難,很不容易。現在在大陸上有很多信佛的人,想聽個叁歸依,他都聽不到。“不是有佛學院嗎?”大陸的佛學院是不許旁聽,講經、講法,只能在寺廟裏頭,不能集會講經,這是大陸法律所不允許的。

  或許我們覺得“多聞”好像是很容易的事,其實很難,想聽一部經,不是那麼容易,必須有因緣。說者聽者,得有因緣。要說法,還得有處所。處所都很難,若聞到法,能夠生起清淨的信心,就更難了。我這樣說,大家別煩惱,淨信很難,淨信也包括我們這些出家的師父一聞法得到清淨的信心,如果分品位的話,要到五品位了,聞法才能清淨,心裏能清淨而能去聞法。

  産生淨信很不容易,要我們思想當中,一點名聞利養、貪嗔癡愛,一切的忌妒障礙都沒有了。達不到清淨的信心,就念地藏菩薩,求清淨的信心。

  我們現在信佛,夾雜了很多動機,所以效果不太好,開不了悟。盡管聽了好多部的經,你還是明了得很少。所聞的法,跟自己的心,契合不起來,你就産生不了真正的清淨信。清淨信,不是我們隨便說一說就是清淨信,要你能夠覺悟到這個念頭不對,馬上止住才行。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其“後念不起”,這就有信心了。有信心位的道友們,爲了護持叁寶,甯舍身命,從不考慮自己的身命,他考慮的就是佛法僧。我們有這種淨信嗎?而且他一聞法就能入,能入就能得定,能定就能生慧。他一定會發願,發願必須照自己的願去做,這都是淨信的表現。

  再說深一點,相信自己是佛,這才叫淨信。你們念地藏菩薩,就相信自己是地藏菩薩。或者反聞,反觀,觀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是合一的,我心即佛心,也就是衆生心。不但自己如是淨信,也能轉一切衆生都能成爲清淨信心,這個得求地藏菩薩加持。當我們至心念地藏菩薩聖號的時候,你就是地藏菩薩,這叫淨信。你至心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經成了阿彌陀佛。要建立這樣的信心,要尋求地藏菩薩的加持,而地藏菩薩的加持就是你的自心加持自心。

  還有“淨戒”,不論你受的叁歸五戒,八關齋戒,乃至于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叁百四十八戒,乃至于菩薩的重戒。總的說,叁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爲了持清淨戒,自己得清淨。

  “或爲靜慮”,靜慮就是定。定的別名,也就是叁昧,靜坐思惟,思惟修。

  “或爲神通”,大家都知道神通,人家不能的你能。你在這兒一作意就到了北京,一作意就到臺北了;那兒的刀兵劫,你在這兒一舉手,刀兵劫消失了,仗打不成了。像有位大和尚他看見大火發生了,借別人喝的酒,把那酒灑到空中去,就把那個火撲滅了,火撲滅了但聞到有酒氣;他那時人在西安,卻把北平府的火滅了,這叫神通。不過這種神通還是小神通,大神通就是有智能,慧性能夠通達一切。自然的心,恢複你自然本來的心,那就是神。神明天心,天心就是自性。很自然的心,通明慧性,妙用無邊,這叫神通。

  但一般現的是一些小境界,這不是什麼大神通。菩薩用神通的時候,一定要轉衆生的惑業,消除衆生的業障,增加衆生的清淨信心。

  “或爲般若”,般若就是指妙慧。我們讀《般若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至讀《心經》,成就智能。這個智能不是一般的智能,而是六度萬行的般若智,或者解脫道。“妙色”可作兩種解釋,就是相貌很莊嚴,超過一般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妙色。還有無色的妙色,無形無相,妙色、妙聲、妙香、妙味、妙觸,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一加上“妙”字,就不可思議。叫色聲香味觸法,即非色聲香味觸法,是名色聲香味觸法,這才叫“妙”。達不到這個地步,不叫“妙”。“妙”就是不可思議,明明是青紅赤黃,但一切色相,非色相,因爲在它的性上,知道這是緣起的,不是真的。在相上是現它的性,這就叫“妙”。色非色相,花非花,花不是花。

  我記得念過一句對聯。“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色是沒有的,那是你的心所變現的。“風聲雨聲鍾磬聲,聲聲自在。”聲也是沒有的。所以這個妙色,妙聲乃至妙香,就如是而已。那不是一般的境界,要想達到這個境界,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薩,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薩的心轉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薩,才能達到這種殊妙的境界。爲名聞、爲利養、爲要作功德,你也可以。

  “或爲仆使”,略說一下。家裏要想請幾個傭人,或者你要開公司,得雇用幾位職員,這就算是仆使了,或者你家裏要請保母,也算是仆使了。像這些情形求地藏菩薩加持一下,好像地藏菩薩什麼事都管。目的是你要至心念他的名號,等你念靈了,你自己的心思産生變化。《十輪經》是要轉變你的煩惱,前面是〈序分〉,說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讓你生起了一個信心,要我們相信地藏菩薩。你的心要是能信地藏菩薩,你的心就能跟地藏菩薩相合了。而後,把你的心轉成地藏菩薩的心,地藏菩薩的心就是大願,你也隨時隨順的發大願,地藏菩薩就是隨著諸佛菩薩發大願。

  我們學他,我們也發大願。他爲了成就我們,使我們跟他的願一致,使我們的心跟他的心一致,佛佛道同。你若能夠至心誠信的念誦歸敬地藏菩薩,那麼你以上…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