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在家律要广集▪P2

  ..续本文上一页轻遮。惟出家戒须问。以僧宝体尊。故加慎重。若五戒便先致问。则出家受具。何必又问耶。设欲问者。但问五逆。及自破净戒。破他净戒。七事可耳。至于一分。乃至满分。自可量力受持。若夫临时开导。贵在随机。法无一定。不应预拟成言。俾授者仅事读文。听者了不解旨也○一戒为一分。二戒为少分。三戒为半分。四戒为多分。五戒为满分。应随所受称之。不应混滥。戒经云。若受三归。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无分)。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为(一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尽形寿为(一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若善女人。即称优婆夷。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亦尽寿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亦尽寿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亦尽寿不邪淫。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亦尽寿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亦尽寿不饮酒。

  随受几戒。则语几戒。亦不应混滥也。

  以此受戒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

  萨婆多论云。优婆塞者。秦言离恶修善。亦名亲近。又云。受三归竟。已得五戒。所以说五戒名者。欲使前人识五戒名字故。又云。若破重戒。更无胜进。后还舍戒。后更受者。更不得戒也(未破则可舍。已破则无可舍。舍则可更受。破则不可更受。所以名为边罪也。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既不得律仪戒。则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然则受戒者。可不深心护持根本重罪也哉)。优婆塞戒经云。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 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 生死者。无有是处 是菩提道。初根本地。名之为戒。如是戒者。亦名初地。亦名导地。亦名平地。亦名等地。亦名慈地。亦名悲地。亦名佛迹。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以是因缘。智者应当受持不毁 大般涅槃经云。戒是一切善法梯邓。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是诸善根之最导首。如彼商主。导诸商人。戒是一切善法胜[施-也+童]。如天帝释所立胜[施-也+童]。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摧结恶贼铠仗。戒是灭结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桥梁。

  问。萨婆多论云。若破重戒。更无胜进。然设在家已受五戒。或受一日一夜八关戒斋。烦恼现前。犯不可悔罪。后求出家。诚心忏悔。还许剃度。并受具否。答。萨婆多论。自是通途轨式。凡受戒者。皆应专精护持。设有毁犯。便从堕落。岂能更有胜进。至于忏悔。则无罪不灭。乃诸佛格外深慈。必须依经如法行道。极其诚恳。方通一线。不可视作等闲也。

  此三归五戒。约受者自说。而略录之。若在师前受。金陵华山。杭州昭庆。皆有授居家二众三归正范。及五戒正范。流通已久。兹不录。又据正范。若在长老比邱所受。依范全用。若是比邱未任方丈。或二三同修。或自独处。或比邱尼。式叉尼。沙弥。沙弥尼。偶有善信。发心求受三归。或求受五戒者。只须从开导与之受归受戒。及发愿而已。余仪不必全用。或依此略录亦可。既三归五戒。当发慈心。愍念众生。及厌世无乐。故进之以厌离经。

  No. 1123-3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出龙藏善字函)陈增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为阿那邠邸长者。说过去久远有梵志。名毗罗摩。饶财多宝。若布施时。用 八万四千金钵。盛满碎银。八万四千银钵。盛满碎金。复以八万四千金银澡罐。复以八万四千牛。皆以金银覆角。复以八万四千玉女。庄严具足。复以八万四千卧具。众彩自覆。复以八万四千衣裳。复以八万四千象马。皆以金银鞍勒。复以八万四千房舍布施。复于四城门中布施。随其所欲。皆悉与之。复以一房舍施。招提僧。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所以然者。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是故归佛法僧。其福不可计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满具。其福胜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福。复不如弹指顷慈念众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慈念众生福。复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能令行者灭生死苦。终成佛道。故其福最胜也。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终)

  (按灌顶部。即以护戒神王名为咒。律藏所摄也)。

  No. 1123-4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出龙藏恭字函大灌顶神咒部)陈增

  东晋西域三藏帛尸黎密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邱。菩萨万人。 天龙八部。悉来在会。咸然一心。叉手听法。于是异道有鹿头梵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久闻瞿昙。名声远振。今欲舍置异学。受三自归。并五戒法。佛言。善哉善哉。梵志。汝能舍置余道。归命我者。当自悔过生死之罪。其功无量。不可称计。梵志言。诺。受教。即净身口意。复作是念。唯愿世尊。施我法戒。终身奉行。不敢毁缺。佛言。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三世诸佛。说是戒法。佛言。梵志。谛听谛受。心持念之。又言。梵志。尽形寿归命诸佛无上尊。尽形寿归命法离欲尊。尽形寿归命僧众中尊。佛言。梵志。以三自归竟。是为真正弟子。不为邪恶所干娆也。佛告梵志。汝能一心受三自归已。我当为汝。及十方人。敕天帝释。所遣诸鬼神。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梵志因问佛言。何等是也。愿欲闻之。开化十方诸受归者。佛言。如是灌顶善神。今当为汝。略说三十六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罗婆(此言善光)。主疾病。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呵娑(此言善明)。主头痛。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逻波(此言善力)。主寒热。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抗陀罗(此言善月)。主腹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陀利奢(此言善见)。主痈肿。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娄呵(此言善供)。主颠狂。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婆帝(此言善舍)。主愚痴。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悉坻哆(此言善寂)。主嗔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菩提萨(此言善觉)。主淫欲。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提波罗(此言善天)。主邪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呵娑帝(此言善住)。主伤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若罗(此言善福)。主冢墓。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苾阇伽(此言善术)。主四方(字略残缺疑是善术)。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隶娑(此言善帝)。主怨家。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阇遮(此言善主)。主偷盗。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修干陀(此言善香)。主债主。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檀那波(此言善施)。主劫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多那(此言善意)。主疫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婆那(此言善吉)。主五瘟。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钵婆驮(此言善山)。主蜚尸。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三摩驮(此言善调)。主注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戾禘驮(此言善备)。主注复。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陀(此言善敬)。主相引。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此言善净)。主恶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虔伽地(此言善品)。主蛊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毗梨驼(此言善结)。主恐怖。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陀那(此言善寿)。主厄难。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林摩(此言善逝)。主产乳。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留伽(此言善愿)。主县官。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阇利陀(此言善固)。主口舌。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伽驮(此言善照)。主忧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诃婆(此言善生)。主不安。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娑[木*口]逻(此言善至)。主百怪。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此言善藏)。主嫉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固陀那(此言善音)。主咒咀。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韦驮罗(此言善妙)。主厌祷。

  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梵志言。诺。唯唯。天中天。梵志又白佛言。世尊。以赐三自归法。天帝遣善神三十六大王。护助我身。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法戒。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法戒。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尊等正觉。皆由三归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随逐护汝身。佛语梵志。是为三归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因白佛言。世尊。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营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唯愿世尊。为我说之。佛言。梵志。我今略演敕天帝释。使四天王。遣诸善神。营护汝身。如是章句。善神名字。二十五王。其号如是。

  神名察刍毗愈他尼。主护某身。辟邪除恶 …

《在家律要广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八大人觉经略解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