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在家律要广集▪P6

  ..续本文上一页制戒轻重。唯愿如来。亦为我等优婆塞。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识戒相。使无疑惑。

  迦维罗卫。中天竺国之名。即世尊生处也。净饭王。即世尊之父。以父王为当机。而请五戒法相。正表此五戒法。乃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于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讵可忽哉。

  佛言。善哉善哉。憍昙我本心念。久欲与优婆塞分别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缘。当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涂故。

  上契佛意。下契群机。故再叹善哉也。憍昙即瞿昙是王之姓。西国以称姓为敬故。受持不犯。则当成佛。犯而不悔。则堕三涂。五戒为法界。 十法界皆趣五戒。皆趣不过也。问。受持不犯。当成佛道。受而犯者。亦当成佛否。犯而不悔。常在三涂。犯而悔者。亦堕三涂否。答。受而犯者。亦当成佛。惟不受戒。则永无成佛因缘。犯而悔者。不堕三涂。但犯分上中下三种差别。悔亦有作法。取相。无生。三种不同。理须各就当戒委明。未可一言尽也。

  尔时佛为净饭王。种种说已。王闻法竟。前礼佛足。绕佛而去。佛以是因缘。告诸比邱。我今欲为诸优婆塞。说犯戒轻重可悔不可悔者。诸比邱佥曰。唯然。愿乐欲闻。

  问。比邱律仪。是大僧法。所以不许俗闻。今五戒相。是优婆塞所学。何故不向王说。乃待王去之后。以是因缘告比邱耶。答。七众戒法。如来皆于比邱僧中结者。正以比邱为七众中尊。佛法藉僧宝而立。故云佛灭度后。诸尼应从大僧而学戒法。夫尼戒尚属比邱况五戒而不属。比邱耶。故今向比邱僧说此五戒。正欲令优婆塞。转从比邱学也。

  佛告诸比邱。犯杀有三种夺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教人者。教语他人言。捉是人。系缚夺命。遣使者。语他人言。汝识某甲不。汝捉是人。系缚夺命。是使随语夺彼命时。优婆塞犯不可悔罪。

  杀戒以五缘成不可悔。一是人(谓所杀者人。非畜生等)。二人想(谓意在杀人)。三杀心。四兴方便。五前人命断。今之自作。教人遣使。皆是以杀心而兴方便。故夺彼命时。犯不可悔罪也。不可悔者。初受优婆塞戒之时。说三归竟。即得无作戒体。今犯杀人之罪。则失无作戒体。不复成优婆塞。故不可作法忏悔也。既不可悔。则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不可更受五戒。亦不得受一日一夜八关斋戒。亦不得受沙弥戒。及比邱戒。亦不得受菩萨大戒。惟得依大乘法。修取相忏。见好相已。方许受菩萨戒。亦许重受具戒。十戒。八戒。及五戒等。尔时破戒之罪。虽由取相忏灭。不堕三涂。然其世间性罪仍在。故至因缘会遇之时。仍须酬偿夙债。除入涅槃。或生西方。乃能脱之不受报耳。可不戒乎。

  复有三种夺人命。一者用内色。二者用非内色。三者用内非内色。内色者。优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余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非内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槊。弓箭。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内非内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槊。弓箭。白镴段。铅锡段。木段。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此三种亦皆杀法。所谓兴方便也。手足身分。是凡情之所执受。故名内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执受。名非内色。有处亦名外色。用彼内色。捉彼外色。故为双用内非内色也。因此方便而死。不论即死后死。总是遂其杀心。故从前人命断之时。结成不可悔罪。后不因死。则但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故戒体尚未曾失。犹可殷勤悔除。名为中可悔罪也。

  复有不以内色。不以非内色。亦不以内非内色。为杀人故。合诸毒药。若着眼耳鼻身上疮中。若着诸食中。若被蓐中。车舆中。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此以毒药为杀方便也。既不用手足等。又不用木石刀杖等。故云不以内非内色。而前人命断是同。则不可悔罪亦同。

  复有作无烟火坑杀他。核杀。弶杀。作阱杀。拨杀。毗陀罗杀。堕胎杀。按腹杀。推着水中火中。推着坑中杀。若遣令去就道中死。乃至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于中起方便杀(弶者。木槛诈取也。拨者。弩石也)。

  此更广标种种杀方便也。核弶及拨。皆是杀具。毗陀罗即起尸咒术。下文自释。余并可知。

  无烟火坑杀者。若优婆塞。知是人从此道来。于中先作无烟火坑。以沙土覆上。若口说。以是人从此道来故。我作此坑。若是人因是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为人作无烟火坑。人死者。不可悔。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从人边得方便罪。不从非人边得杀罪也。以于非人。无杀心故)。畜生死者。下罪可悔(下字恐误。准一切律部。亦是中罪。亦从人边得方便罪。不从畜生边得杀罪也。以于畜生。无杀心故)。为非人作坑。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非人谓诸天。修罗。鬼神。载道义弱。故杀之者。戒体未失。犹可悔除也)。人死。是下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可悔罪(亦皆从非人边得方便罪。不从人及畜生得杀罪。以于人及畜生。本无杀心故)。若为畜生作坑。畜生死者。是下罪可悔(畜生较诸天鬼神更劣。故杀之者。罪又稍轻)。若人堕死。若非人堕死。皆犯下罪可悔(还从畜生边得方便罪也)。若优婆塞。不定为一事作坑。诸有来者。皆令堕死。人死者。犯不可悔罪。非人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无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是名无烟火坑杀也。

  此广释无烟火坑杀他。以例核杀。弶杀。作阱杀。拨杀。无不尔也。问。一切有命。不得故杀。杀者。非佛弟子。何故今杀天龙鬼神。仅结中罪。杀畜生。仅结下罪。犹不失戒。不至堕落耶。答。凡论失戒。须破根本四重。所谓杀人。盗五钱。邪淫。大妄语。此四重中。随犯一种。决非作法之所能忏。至如杀非人畜生等。性罪虽重。而于违无作罪。犹为稍轻。今云中罪可悔。下罪可悔。乃是悔除违无作罪。免堕三涂。非谓并除性罪也。杀一命者。必偿一命。故杀者。固当故偿。误杀者。亦须误偿。纵令不受戒者。亦必有罪。故大佛顶经云。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佛制杀戒。良由于此。受持不犯。便可永断轮回。设复偶犯。至心忏悔。永不复造。亦可免堕三涂。故名中可悔。下可悔耳。设不念佛求生净土。何由永脱酬偿之苦哉。

  毗陀罗者。若优婆塞。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水洗。着衣。令手持刀。若心念口说。我为某甲故。作此毗陀罗。即读咒术。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诸三昧。或天神所护。或大咒师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罪。是名毗陀罗杀也。半毗陀罗者。若优婆塞。二十九日作铁车。作铁车已。作铁人。召鬼咒铁人令起。水洒着衣。令铁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说。我为某甲读是咒。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诸三昧。诸天神所护。若咒师所救解。不成死者。是罪中可悔。是名半毗陀罗杀。断命者。二十九日。牛屎涂地。以酒食着中。然火已。寻便着。水中。若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火水中灭。若火灭时。彼命随灭。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酒食着中。画作所欲杀人像。作像已。寻还拨灭。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此相灭。彼命亦灭。若像灭时。彼命随灭。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酒食着中。以针刺衣角头。寻还拔出。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此针出。彼命随出。是名断命。若用种种咒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三种咒术断命。并名厌祷杀。皆毗陀罗之类也。

  又复堕胎者。与有胎女人吐下药。及灌一切处药。若针血脉。乃至出眼泪药。作是念以是因缘。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若为杀母故堕胎。若母死者。犯不可悔罪。若胎死者。是罪可悔(仍于母边得方便罪。不于胎边得罪。以无杀胎心故)。若俱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俱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母死者。是中罪可悔(仍于胎得方便罪也)。俱死者。是犯不可悔。是名堕胎杀法。按腹者。使怀妊女人重作。或担重物。教使车前走。若令上峻岸。作是念。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为胎者如上说。是名按腹杀也。遣令道中死者。知是道中有恶兽饥饿。遣令往至恶道中。作如是念。令彼恶道中死者。犯不可悔。余者亦犯。同如上说。是名恶道中杀。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加罗逻时。以杀心起方便。欲令死者。犯不可悔罪。余犯。同如上说。

  加罗逻。或云歌罗逻。或云羯逻蓝。此翻凝滑。又翻杂秽。状如凝酥。乃胎中初七日位也。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侩。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还到语言。汝等恶人。或以善知识因缘故。亲近善人。得听善法。能正思惟。得离恶罪。汝勿自杀。若是人受其语。不死者。是中罪可悔。善戒人者。如来四众是也。若到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

《在家律要广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八大人觉经略解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