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家律要廣集▪P6

  ..續本文上一頁製戒輕重。唯願如來。亦爲我等優婆塞。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識戒相。使無疑惑。

  迦維羅衛。中天竺國之名。即世尊生處也。淨飯王。即世尊之父。以父王爲當機。而請五戒法相。正表此五戒法。乃是叁世諸佛之父。依于五戒。出生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讵可忽哉。

  佛言。善哉善哉。憍昙我本心念。久欲與優婆塞分別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叁塗故。

  上契佛意。下契群機。故再歎善哉也。憍昙即瞿昙是王之姓。西國以稱姓爲敬故。受持不犯。則當成佛。犯而不悔。則墮叁塗。五戒爲法界。 十法界皆趣五戒。皆趣不過也。問。受持不犯。當成佛道。受而犯者。亦當成佛否。犯而不悔。常在叁塗。犯而悔者。亦墮叁塗否。答。受而犯者。亦當成佛。惟不受戒。則永無成佛因緣。犯而悔者。不墮叁塗。但犯分上中下叁種差別。悔亦有作法。取相。無生。叁種不同。理須各就當戒委明。未可一言盡也。

  爾時佛爲淨飯王。種種說已。王聞法竟。前禮佛足。繞佛而去。佛以是因緣。告諸比邱。我今欲爲諸優婆塞。說犯戒輕重可悔不可悔者。諸比邱佥曰。唯然。願樂欲聞。

  問。比邱律儀。是大僧法。所以不許俗聞。今五戒相。是優婆塞所學。何故不向王說。乃待王去之後。以是因緣告比邱耶。答。七衆戒法。如來皆于比邱僧中結者。正以比邱爲七衆中尊。佛法藉僧寶而立。故雲佛滅度後。諸尼應從大僧而學戒法。夫尼戒尚屬比邱況五戒而不屬。比邱耶。故今向比邱僧說此五戒。正欲令優婆塞。轉從比邱學也。

  佛告諸比邱。犯殺有叁種奪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叁者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奪他命。教人者。教語他人言。捉是人。系縛奪命。遣使者。語他人言。汝識某甲不。汝捉是人。系縛奪命。是使隨語奪彼命時。優婆塞犯不可悔罪。

  殺戒以五緣成不可悔。一是人(謂所殺者人。非畜生等)。二人想(謂意在殺人)。叁殺心。四興方便。五前人命斷。今之自作。教人遣使。皆是以殺心而興方便。故奪彼命時。犯不可悔罪也。不可悔者。初受優婆塞戒之時。說叁歸竟。即得無作戒體。今犯殺人之罪。則失無作戒體。不複成優婆塞。故不可作法忏悔也。既不可悔。則永棄佛海邊外。名爲邊罪。不可更受五戒。亦不得受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亦不得受沙彌戒。及比邱戒。亦不得受菩薩大戒。惟得依大乘法。修取相忏。見好相已。方許受菩薩戒。亦許重受具戒。十戒。八戒。及五戒等。爾時破戒之罪。雖由取相忏滅。不墮叁塗。然其世間性罪仍在。故至因緣會遇之時。仍須酬償夙債。除入涅槃。或生西方。乃能脫之不受報耳。可不戒乎。

  複有叁種奪人命。一者用內色。二者用非內色。叁者用內非內色。內色者。優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余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非內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槊。弓箭。白镴段。鉛錫段。遙擲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內非內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槊。弓箭。白镴段。鉛錫段。木段。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此叁種亦皆殺法。所謂興方便也。手足身分。是凡情之所執受。故名內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執受。名非內色。有處亦名外色。用彼內色。捉彼外色。故爲雙用內非內色也。因此方便而死。不論即死後死。總是遂其殺心。故從前人命斷之時。結成不可悔罪。後不因死。則但有興殺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殺心。故戒體尚未曾失。猶可殷勤悔除。名爲中可悔罪也。

  複有不以內色。不以非內色。亦不以內非內色。爲殺人故。合諸毒藥。若著眼耳鼻身上瘡中。若著諸食中。若被蓐中。車輿中。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此以毒藥爲殺方便也。既不用手足等。又不用木石刀杖等。故雲不以內非內色。而前人命斷是同。則不可悔罪亦同。

  複有作無煙火坑殺他。核殺。弶殺。作阱殺。撥殺。毗陀羅殺。墮胎殺。按腹殺。推著水中火中。推著坑中殺。若遣令去就道中死。乃至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于中起方便殺(弶者。木檻詐取也。撥者。弩石也)。

  此更廣標種種殺方便也。核弶及撥。皆是殺具。毗陀羅即起屍咒術。下文自釋。余並可知。

  無煙火坑殺者。若優婆塞。知是人從此道來。于中先作無煙火坑。以沙土覆上。若口說。以是人從此道來故。我作此坑。若是人因是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爲人作無煙火坑。人死者。不可悔。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從人邊得方便罪。不從非人邊得殺罪也。以于非人。無殺心故)。畜生死者。下罪可悔(下字恐誤。准一切律部。亦是中罪。亦從人邊得方便罪。不從畜生邊得殺罪也。以于畜生。無殺心故)。爲非人作坑。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非人謂諸天。修羅。鬼神。載道義弱。故殺之者。戒體未失。猶可悔除也)。人死。是下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可悔罪(亦皆從非人邊得方便罪。不從人及畜生得殺罪。以于人及畜生。本無殺心故)。若爲畜生作坑。畜生死者。是下罪可悔(畜生較諸天鬼神更劣。故殺之者。罪又稍輕)。若人墮死。若非人墮死。皆犯下罪可悔(還從畜生邊得方便罪也)。若優婆塞。不定爲一事作坑。諸有來者。皆令墮死。人死者。犯不可悔罪。非人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無死者。犯叁方便可悔罪。是名無煙火坑殺也。

  此廣釋無煙火坑殺他。以例核殺。弶殺。作阱殺。撥殺。無不爾也。問。一切有命。不得故殺。殺者。非佛弟子。何故今殺天龍鬼神。僅結中罪。殺畜生。僅結下罪。猶不失戒。不至墮落耶。答。凡論失戒。須破根本四重。所謂殺人。盜五錢。邪淫。大妄語。此四重中。隨犯一種。決非作法之所能忏。至如殺非人畜生等。性罪雖重。而于違無作罪。猶爲稍輕。今雲中罪可悔。下罪可悔。乃是悔除違無作罪。免墮叁塗。非謂並除性罪也。殺一命者。必償一命。故殺者。固當故償。誤殺者。亦須誤償。縱令不受戒者。亦必有罪。故大佛頂經雲。如于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爲高下。無有休息。佛製殺戒。良由于此。受持不犯。便可永斷輪回。設複偶犯。至心忏悔。永不複造。亦可免墮叁塗。故名中可悔。下可悔耳。設不念佛求生淨土。何由永脫酬償之苦哉。

  毗陀羅者。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屍令起。水洗。著衣。令手持刀。若心念口說。我爲某甲故。作此毗陀羅。即讀咒術。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諸叁昧。或天神所護。或大咒師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罪。是名毗陀羅殺也。半毗陀羅者。若優婆塞。二十九日作鐵車。作鐵車已。作鐵人。召鬼咒鐵人令起。水灑著衣。令鐵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說。我爲某甲讀是咒。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諸叁昧。諸天神所護。若咒師所救解。不成死者。是罪中可悔。是名半毗陀羅殺。斷命者。二十九日。牛屎塗地。以酒食著中。然火已。尋便著。水中。若心念口說。讀咒術言。如火水中滅。若火滅時。彼命隨滅。又複二十九日。牛屎塗地酒食著中。畫作所欲殺人像。作像已。尋還撥滅。心念口說。讀咒術言。如此相滅。彼命亦滅。若像滅時。彼命隨滅。又複二十九日。牛屎塗地。酒食著中。以針刺衣角頭。尋還拔出。心念口說。讀咒術言。如此針出。彼命隨出。是名斷命。若用種種咒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叁種咒術斷命。並名厭禱殺。皆毗陀羅之類也。

  又複墮胎者。與有胎女人吐下藥。及灌一切處藥。若針血脈。乃至出眼淚藥。作是念以是因緣。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若爲殺母故墮胎。若母死者。犯不可悔罪。若胎死者。是罪可悔(仍于母邊得方便罪。不于胎邊得罪。以無殺胎心故)。若俱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俱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爲殺胎故。作墮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母死者。是中罪可悔(仍于胎得方便罪也)。俱死者。是犯不可悔。是名墮胎殺法。按腹者。使懷妊女人重作。或擔重物。教使車前走。若令上峻岸。作是念。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爲胎者如上說。是名按腹殺也。遣令道中死者。知是道中有惡獸饑餓。遣令往至惡道中。作如是念。令彼惡道中死者。犯不可悔。余者亦犯。同如上說。是名惡道中殺。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加羅邏時。以殺心起方便。欲令死者。犯不可悔罪。余犯。同如上說。

  加羅邏。或雲歌羅邏。或雲羯邏藍。此翻凝滑。又翻雜穢。狀如凝酥。乃胎中初七日位也。

  贊歎殺有叁種。一者惡戒人。二者善戒人。叁者老病人。惡戒人者。殺牛羊。養雞豬。放鷹捕魚。獵師。圍兔射獐鹿等。偷賊。魁儈。咒龍。守獄。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惡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惡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語。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贊歎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還到語言。汝等惡人。或以善知識因緣故。親近善人。得聽善法。能正思惟。得離惡罪。汝勿自殺。若是人受其語。不死者。是中罪可悔。善戒人者。如來四衆是也。若到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

《在家律要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八大人覺經略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