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大定就是首楞严定。他说: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禅那的定,三种定加起来就是 首楞严大定。
大佛顶首楞严经重点提示(三)
慧律法师主讲
三种定加起来,就是首楞严大定。奢摩他定、三摩、禅那,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 三摩翻译成中文叫做观,禅那翻译成中文叫做止观均衡、平等。奢摩他定、三摩定、禅那定,三个加起来,叫做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见性 的定,二六时中统统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定中,说法也在定,统统在定。所以开讲《楞严经》,就是要开采人人、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所以这 是一部最上乘的禅宗的宝典。也是最上的密宗宝典,也劝人家念佛。什么是如来藏性呢?为什么要开采如来藏性呢?在《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波斯匿 王是佛陀的弟子,波斯匿王跟佛陀是同年龄的。换句话说,佛陀讲《楞严经》是六十二岁,因为波斯匿王也是六十二岁。波斯匿王六十二岁,佛陀刚好也是六十二 岁。佛陀就问波斯匿王:你几岁的时候见过恒河呢?他说我三岁的时候见过恒河。你今年六十二见过恒河,你的见性有没有改变呢?他说:没有变!那么你什么东西 变呢?我们从出生,婴儿出生,慢慢地成长,到了老了,开始有皱纹,开始有这个皱纹,老了就开始有皱纹,什么名牌、什么化妆品,都没有办法。用抺墙壁的来, 也没有办法。还是见到了皱纹。这波斯匿王说:老了,看到皱纹了!佛陀告诉他:你可曾知道,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是不起皱纹的吗?波斯匿王说:啊?我们身上有 一种东西不起皱纹?是什么呢?就是如来藏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求其生,不可得;求其老,不可得;求其死,不可得。生老病死,皆不可得。因为那是精 神层次的东西,哪里有皱纹呢? 我们身上是有一种东西没有皱纹的,我们为什么会有皱纹呢?都是在相上,都是在假相里面说,这是有皱纹的。我们的心灵,在什么时候起皱纹?执着的时候,起执 着的时候,起分别心的时候,起颠倒见的时候起愤怒的时候,起嫉妒心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这个时候,心灵就被无明所推动,就起皱纹,烦恼。所以,无明风 一动,境界一来,心控制不住,重复地一直烦恼。。。我们的心灵的大海,一直起这个波浪。。。全世界的每一个众生都爱惜自己的家庭、老婆、儿女,爱自己的丈 夫,所以要讲解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在亲情的升华和佛道的超越保持一个平衡点,这是需要有理性、智慧功夫的人。既想要了生死,就不能对六亲眷属 太贪染、太执着。太过冷漠无情,也不是一个佛弟子,佛弟子也很有感情,但是,却很有理性和智慧,很有理性和智慧,却不失热诚,不失诚恳。所以,佛之大定, 就是首楞严。佛陀有了首楞严的大定,功夫如何呢?这功夫就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在《楞伽经》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大慧菩萨问佛,说:世尊!您何不简单形容 一下,如来的心境如何?哪一种人才堪称为如来?世尊说:若有百千万亿的众生,来到世尊、佛前,无理的打骂佛陀,无理的打骂世尊,经百千万亿劫,佛陀不生一 念嗔恚之心,是名如来。你做得来吗?佛陀为什么值得我们这么样子的推崇?佛陀为什么这么样子的值得我们崇拜?这样子的赞叹呢?因为他做得到,我们做不来。 不是像上帝,你看圣经,上帝动不动就降灾给人民。我看了三藏十二部的经典,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动一个嗔恨心,不但不动嗔恨心,还要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释 迦牟尼佛说:榨沙不出油,大慧,榨沙不出油。佛陀烦恼断尽,经百千万亿劫的圧榨,佛陀不起一贪烦恼之心。沙非油因,榨这个沙,绝对出不了油。佛陀已经全部 烦恼断尽了,无论你如何地伤害他,无论你如何地毁谤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烦恼之心。诸位,我们想想看,我们二、三句话就彻夜难眠,别人才讲一句、二句的话, 我们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的骨头咬碎。我们看看什么是如来?是怎么样才能够进入解脱的境界?就是定。没有定,你就是没有办法进入解脱的境界,因为你 定不下来,你想尽办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到最后,就没有办法忍得下来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对怨偶,请听师父的劝告。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没关系, 不要常常讲,我忍耐你很久了,这样有一天会爆炸。我忍耐你很久了,这一句话要转,要转识成智。要转,怎么个转法呢?要常常告诉自己:我的债快还完了,我的 债快还完了。世间人看到老公死的时候,痛哭流涕。如果儿女都长大了,都五、六十了,老公不幸地死掉,世间人她是痛哭流涕,悲伤。首楞严大定的人,要躲在门 缝偷笑!为什么?她没有这个淫欲嘛,这一关就断了。要进入佛的首楞严大定,出家,离欲,在家,要少欲。欲望要少,尤其淫欲要少。所以,修学佛道,跟世间人 看法刚好相反。世间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当然太年轻死了也不好,孩子没有爸爸,或者没有妈妈不好。如果修首楞严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经六十了,还留了 一大笔的财产,刚刚好。不需要应付任何麻烦的事,身上又有钱,然后又放得下,哇,修首楞严大定特好。所以有这样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记得在门缝笑得很开 心,从此以后,清净行,远走高飞。所以说:佛的大定,他必须要戒杀、盗、淫、妄、酒,统统要戒。你没有三昧成就,没有进入大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佛道。不管 你修哪一宗,你就是要有定。念佛要有功夫;拜佛也要有功夫;平常生活与人相处,都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培养楞严大定的功夫。
整部《楞严经》在讲什么呢?几个重点:
一、舍识用根,先分清楚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
二、五会楞严神咒是非常重要的。
三、 要防止魔事,后面讲的五十种阴魔,这是《楞严经》的特色,教你防止色、受、想、行、识所引发出来的贪染心,而不着魔。譬如说,那里面有讲的,就你念佛,念 到你看到了十方佛,净土跟你如同一个世界,没有了娑婆世界,当你念佛的时候,进入了定的当中,念佛念到南无阿弥陀佛。。。见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极乐世 界在你前面,《楞严经》讲,记得你要如如不动,不作圣解,若作圣解,即着群邪,连到这个功夫的时候,统统不可以动一个念头的执着,也不能大妄语说你已经成 佛,大彻大悟了。
《楞严经》的重点:舍识用根;重视楞严咒;防止魔事,五十种阴魔。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记得赶快离开。大 妄语。真的菩萨再来的人,他不会讲的,也不可能讲给你听。《楞严经》的重点:舍识用根:识就是妄识,就是妄心,用根,就是用心,用真心。妄心就是生灭心, 真心就是不生不灭的心。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碰到任何的事情,不要太情绪化,常常告诉自己:此是幻,此亦是幻。今天碰到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告诉自己,此 是幻,这是幻,缘起如幻的事情。明天再碰到你解不开的事,告诉自己,此亦是幻,这个也是幻化,缘起幻化,不实在的世间。云何在缘起不实在的幻化的世间,用 执着、用分别、用颠倒的心,统统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需要修行的课程,千万不要被假相所黏住。看一件事情,听一件事情,音声,动用到执着的心,这个 就是妄心。叫做意识心。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只要动执着的念头,统统叫做妄心。那么真心何处觅呢?真心现前当下一念,不执着、不分别、不颠倒, 同时就是真心。离开妄心,找不到真心。立一个真心,这个真还是妄,真心不可立。一法不立,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 达摩大师讲:见相即见鬼,见相即见鬼。见到缘起的东西,了知空无自性,万法着不得。来赞叹你的,你就随喜功德;来毁谤你的,你就合掌令欢喜;你也要如如不 动。赞叹是生灭,毁谤还是生灭。赞叹是幻,是虚幻,毁谤还是虚幻的东西。所以当我们了幻即离,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圆觉经》讲和很清楚。 所以我们要舍识用根,舍妄心,用真心;但是你不要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真心,妄放下,同时就是真。不可以再立一个真,头上安头。如果我用一句话,可以解决你 所有的烦恼,只要你听得进去,这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你一定要背起来。你就不会头上安头。这一句话你呼得进去,你一辈子都没有烦恼,如果你肯用的时候,这 句话就是: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彻底没有,你有意见,就会知见立知。我们就是意见太多,这个也意见,那个也意见,就开始这个烦恼,那个烦 恼。。。我们意见提出来,人家高不高兴我不管,我就一直讲,就一直讲。。。但是,我们在团体里面要提出意见,是用好心,善良的心,佛的心,提出良好的建 议,这个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如果我们情绪一直在知见立知,就是头上安头,清净自性本来就没有贪嗔痴慢这些虚妄的东西,相不可得,相尽性就显嘛!而我 们在缘起缘灭里面拼命地住着,拼命地提出种种的知见,头上安头,清净心本来就很清净的东西,你一定要把它安一个尘。所以,你对一件事情有意见,这一件事情 又必须去推广它。所以,夫妻为什么常常会吵架,就是因为想要改变对方。用自己的知见,想要改变对方。所谓知见,就是观念。用自己的观念,一直强加在对方的 身上,叫做知见立知。这样夫妻都会活得非常非常的痛苦!同事也好,师生之间,师徒之间也好,同参道友之间也好,记得!勉强会造成不幸,千万不要用你的观 念,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你活得很辛苦,对方也活得很累,夫妻之道也是这样子。你只要遵守我这一句话: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彻底没有意 见,大家就可以发挥其所长。为什么每一个团体都会争吵不休呢?因为知见立知。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角度、自…
《大佛顶首楞严经重点提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