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P56

  ..续本文上一页念。

  【故云:一念法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所以我们一念当中,就能演出河沙的偈,时人自不识。不然我请问你:你看从师父这个脑袋里讲出多少录音带,你去看看有多少录音带,都是靠什么呢?都是靠这个小小的脑袋,你看我这个脑袋,能装进那么多录音带吗?不可能。看到的东西我就记起来,这也没办法,脑筋这么好,我也没办法,可以说是过目不忘,看到之后,我就背起来了,全部背起来了。现在渐渐在老化了,有一点老化了,血管阻塞。

  【又问:何名大义城?】

  什么叫做大义城呢?大义这个【义】就是道理,哪一种是大大真理的城墙呢?

  【何名大义王?】

  什么人能够当作大道理的王呢?

  【师曰:】

  禅师说。

  【身为大义城。心为大义王。经云:多闻者善于义。】

  注意听。

  【不善于言说。】

  要注意听,这里的意思一定会弄错。多闻者,真正修行的人,多闻者,真正要听经闻法的多闻者,善于义,这个【善】就是很容易悟入,悟入这个道理。不善于言说不是说他不会讲话,而是不执着语言,这个不能误会,因为这句话,他用词是用我们一般的名相,但是实际的意思不是这样子。多闻者善于义,不善于言。简单讲,真正多闻的人,是应该很容易去悟入这个道理,而不会去执着这个语言,这个就是多闻者。

  【言说生灭。义不生灭。义无形相。在言说之外。心为大经卷。心为大义王。】

  我们的心能够悟到一切道理。

  【若不了了识心者。】

  不清清楚楚了解我们这个心。

  【不名善义。】

  这样不名善于了解悟入这个道理。

  【只是学语人也。又问:般若经云:度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九类众生就是《金刚经》讲的若有想、若无想等等这一些,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等,九类众生就是这个三界的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

  【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

  我们的无明就是像卵生,无明就像这个卵一样。

  【烦恼包裹为胎生。】

  包在里面,我们现在就是被烦恼包覆住了。【爱水】,爱水就是我们的情执不断。

  【浸润为湿生。】

  我们的爱水不断,我们的爱心,就是我们的情执。浸润,继续滋润我们的生死,为湿生。

  【倏起烦恼为化生。】

  烦恼无缘无故的就跑出来,化生。

  【悟即是佛。迷号众生。】

  【号】就是叫,迷叫做众生。

  【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菩萨只是怜愍众生,念念为了众生,为方便。

  【若了念念心体空。】

  我们若是念念了解,这个心当体就是空。

  【名为度众生也。】

  注意听,我们每一念都是度众生。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有人来请教:哎呀,我先生不学佛。那一天新加坡来的信徒就请教师父:请问师父,我先生不信佛,我要怎么样度他?我就这样告诉她:你先度你自己。你若是内心清清楚楚,了一切是空,你内心的众生就全部度尽了。所以说,佛是度尽一切众生。为什么?他没有烦恼嘛。什么叫做众生?众生就是因为烦恼一直众多而生叫做众生。现在所有众多的烦恼不生,就是度尽了一切众生。就是这样,佛已经度完众生了,你们度完了吗?度完你就成佛了。

  【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

  本际上度于无形,【本际】就是本体、自性。

  【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这样就是度一切众生。所以你若是知道无众生可度,你就是度一切众生,所以日日在度众生,讲经说法,日日不着相。

  【僧问:】

  有一位出家人这样问。

  【言语是心否?】

  我们讲话这个是心吗?

  【师曰:言语是缘。不是心。曰:离缘何者是心?师曰:离言语无心。曰:离言语既无心。若为是心?】

  那到底什么是心呢?【若为】就是那到底什么是心啊?

  【师曰:】

  禅师说。

  【心无形相。非离言语。】

  不能离开这个语言。

  【非不离言语。】

  也不能离开语言,也不能说不离开语言。非离语言就是不能离开语言;非不离语言,也不可以说不离开语言。所以第一个【非】也不可以说不能离开语言,也不可以说不离语言,不离语言的话,变成执着语言。对不对?

  所以【心常湛然。应用自在。】

  五十八页。

  【祖师云: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你若是了解我们的心,当下就无一切法的心,我们若是了解心,当下就是非心。始解心心法,你就会了解真心之心法。所以若是加两个字,你就容易了解。你就了解心心法,第一个【心】就是真心之心地法。所以加两个字你就了解了。始解真心之心地之法,这样就了解了,你若是了解,我们当下这个心,就是非一切心,因为我们若是了解,非心就是无一切妄想。若了心,你若是彻底了解我们的心,非心,就不是一切凡夫的妄想心,当下就是一切空性,你就了解真心之心法,这样你就了解了。

  【僧问:如何是定慧等学?】

  什么是定跟慧之, 学呢?

  【师曰:定是体。慧是用。】

  定就是体,智慧就是作用。

  【从定起慧。从慧归定。如水与波。一体更无前后。】

  没有前面也没有后面,水就是波,波就是水。

  【名定慧等学。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

  出家儿就是出家人。不要只跟着语言,随语言当中追逐。

  【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

  所以师父常常鼓励你们:要将本性拿出来。

  【什么处与道不相应?且住一时休歇去。】

  且住一时,请安住于无所住,这刹那之间放下一切。【休歇去】就是请你放下一切。最后一个字,你要划三条线。

  【若不随外境之风。性水常自湛湛。无事珍重。】

  太棒了!老和尚讲最后这一句,实在讲得是太迷人了。若不随外境之风,你若是不随着外境团团转,那么就全部没有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什么叫做大修行人?天大地大的事都没有事,人家恨他,他也不知道人家在恨他,人家在讲他是非,他也不想去了解人家在讲他什么是非,人家伤害他,他也不需要了解,人家赞叹他,他就感谢人家:感谢,感谢你赞叹我。你就是不随着外境之风转。你稍微想想看,在这个世间当中,哪一个人能够避免是非、对跟错呢?因为我们这个世间,认知度不一样,对不对?就算佛,也照常没办法,就是佛来做,都没有办法,所以圆融、理事无碍,是本事的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觉悟,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对得起三宝,对得起佛教,对得起众生,再来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不管别人怎么误解我们,像广钦老和尚讲的,他说:我们不要跟别人辩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明明知道对方诽谤我们,我们也是一笑置之。我们明明知道他确实是诽谤我们,我们也不必解释。所以广钦老和尚最常讲一句话:忍辱第一道。这是广钦老和尚每一次开示都会讲的,不相信你打开语录看看,他都告诉你:忍辱第一道。他说:这就是有机会,让我们学忍辱,不加辩白。刚好有这个机会,忍辱就是修学的第一道。所以在广钦老和尚座下修行当中,徒弟若是在起烦恼的时候,老和尚都这样跟他说:这个叫做修行嘛,逆境才叫做修行,就是要有这些多多少少的刺激才叫做修行。对对对。所以我们的本性,若是常自湛然,没有看到、没有听到,一切都没有事情,别人讲,那是别人的事情,别人负因果,我们不讲,我们没有事情,身、口、意,我们清净的本性的水,常常清清净净,这跟我们无关。这样我们就不违背因果,别人要堕地狱,那不关我们的事,所以我才说:你诽谤三宝,是你比较痛苦,不是我比较痛苦。我也是跟在家居士这样说。人家说:师父,你怎么常常劝人不要诽谤三宝?我说:经典就是这样讲的啊。诽谤三宝是你比较痛苦,不是我比较痛苦。你要注意听哦,你会下三途,不好。你将来的果报会很苦。而你要是有智慧,照顾自己的本性,无事珍重,那么就全部没有事,也不要听是非。依法,依照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祖师大德讲的法。那么下面,《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下》就是结束了,到最后五十九页这些,这就要自己看,那么下个礼拜,下星期的礼拜天,也不算下礼拜,今天已经是礼拜一了,明天共修,星期四我们请法观,我们这一次第一次请法观,来领导这个消灾的点灯法会,大法会,你们那个《药师经》准备好了没有?够不够啊?药师法会你们要来参加,知道吗?所有的法师、在家居士要来参加,法观要念《药师经》消灾解厄,你们也要参加。你们若是没有空,当然是没有话讲啦,因为一星期已经要上四天的课了。若是要赞助我们这个印经典的,或者是赞助这个短期出家的,就交到那边去。说明一下:赞助短期出家,我是希望每一位信徒可以帮助一千块,假设不够的话,五百,如果实在不够,没有办法,就五十,就是这样。有这个机会,大家做做功德,就是这样子。那么《顿悟入道要门论》已经讲完了,等一下我去问孙先生,总共讲几卷录音带,讲这样的速度很快了,买录音带的人比较没有负担,负担不会太重,录音带要切得恰好一点,因为很多人跟我反应,有时候我们的空档好像比较多,其实那一天我有听孙居士说,因为我们买的带子比较好、比较长,别人的带子比较短,我们的带子比较好、比较长,所以录我们的录完了,别人的还没完,因此你就认为空格好像比较大,其实不是,是因为我们的带子比较好又比较长,我听孙居士是这样解释。有的人说:我们卖的录音带,因为现在都是贴文殊讲堂的标志,有的人说:师父,后面都还剩下一大段。这就表示我们的录音带比较长,品质也比较好一点,不是那个故意给你们这样做的。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事要讲?要不要发表意见?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没有。教观纲宗也讲完了,大珠和尚也讲完了,我看再讲上两年,不晓得还会讲多少,我看一定讲很多,十四卷?十五卷。若是要买《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的人,可以先预订。看是去跟孙太太订也可以,或是跟玉清订也可以,或是去101订也可以,都可以,我们请孙居士大量的录,要订《入道要门论》的人,可以先预订,这样一次可以先做几百套,才不用赶时间。好,没有事,无事珍重,再见,下课。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