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十疑论》译解 9▪P2

  ..续本文上一页我就跟他说不要诽谤我,这样会下地狱。但是他不听,说:你出家人不慈悲,真枉费你拜佛!还跑过去把大殿的佛像打破,他把佛像丢下来我就接住,实在可恶!就一脚踢向他。结果痛彻肺腑,因为我练过跆拳,猛力踢到了墙壁﹋所以意识在梦中的经历就像真实的一样。生净土也是一样,动一个念头就到了,不必怀疑。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喑哑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 」

  二乘,在一旁标注「 未发菩提心者,名为二乘人 。」所以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成佛度众生。生彼国无女人,指往生到极乐世界后,那里是没有女人的。盲聋暗哑,指导失明、耳聋、不能说话的人。不道,不是说;此间,娑婆世界。而不是说娑婆世界的女人、五根不全者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即如 韦提 夫人,是请生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 」

  若是照这样说,就是愚痴无痴,根本不了解经典的意思。 韦提 夫人是摩羯陀国频婆沙罗王的皇后,阿阇世王的母亲。《观经》记载,阿阇世很不孝,受提婆达多唆使图谋篡位,便将父亲囚禁并断绝饮食盼其早死, 韦提 夫人就在身上涂满蜂蜜,借探监的机会刮下来给国王吃,借以维生。后来看守告密,太子一怒之下又囚禁了王后,并想杀掉国王和王后。大臣们苦苦劝谏,弑父杀母者畜牲不如,无法向世人交待,才使国王和王后免于一死。国王和王后对这飞来的横祸痛心不解,在狱中面向灵鹫山世尊的方向跪地祈拜:宿世何罪生此恶子?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如何脱离阎浮恶世、往生无忧恼处?佛与诸大罗汉现身监牢空中说法,对他们讲述了恩怨的始末。

  之后,佛为 韦提 夫人示现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最后韦提选择了极乐净土,九口莲花化生,无有众苦但有诸乐。佛便为她开示了求生西方的十六观法,其中第十六观便是持名念佛:「教令念佛,…… 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命终之时 , 见金莲花 , 于一念顷 ,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意思就是,平时要一心念佛,临终称念十声阿弥陀佛,若不能称阿弥陀佛,称念无量寿佛也一样能往生,这样就能远离五浊恶世。

  《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如此而来,从中能够了解极乐世界如何殊胜、无比庄严、如何观想用功,我们下一部经就要讲《十六观经》。那么 韦提希 夫人由于受了逆子的非法磨难,才发愤生起出离心,这也要感谢她的儿子;在她的请求下佛陀指明开示了求生西方净土之法,也是最容易往生净土的方法,所以我们今天也要万分地感 谢韦提 夫人,祈请世尊为我们说法。这就是这部经的缘起,而 韦提 夫人也就是「请生净土主」。五百侍女,也就婢女,同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佛全部授记她们往生净土。

  「但此处女人,及盲聋喑哑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 」

  而娑婆世界的女人,以及盲聋喑哑之人,心中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不只是口头上念,或口不能念而心念也可,只要佛号不断,都能往生极乐,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再不复有女人或五根不全的人,大家都有健康健全的身体。

  「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 」

  二乘人只要回小向大,发菩提心普渡众生,便能在往生极乐世界之后,破我执、修我空观、断见思惑,修行直至成佛度众生。

  「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 」

  所以,不是说娑婆世界的女人与五根不全者不能往生极乐净土,并非极乐世界不收女人及残障人士这种业很重者。

  有人会问:极乐世界肯收五不全者,出家人为什么就不收五不全者呢?这是佛制的戒律。佛说:由于凡夫的分别心和执著重,若是允许残障者出家,佛门将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好比我慧律若是少一只胳膊的上台来说法,众人看了会讲:「你看慧律法师那只手有残疾,于是娶不到老婆,又没法在社会上做事养活妻儿,就是这样才来出家。」这对佛门来说是何等的轻贱!所以看到这条戒律,实在是佩服佛陀非常地了不起!因为他太了解众生的根性,知道众生若因此诽谤三宝将会遭到堕入地狱的恶报。所以佛制戒,五不全者不能出家,有轻微缺陷的也最多只能受沙弥戒,不能受比丘戒,比如眼睛有些斜视,尚不能算是残障和丑陋。

  甚至现在也有不只一人向我反映:因为戒律的原因,由于他有诸如手的轻度残疾而不能出家,这是不是变成没有平等心了?其实佛制戒,用意在于保护救度更多的众生免堕恶道。今日佛门若将五根不全的人都剃度出家,那么讲堂就真的变成「龙发堂」了﹋(注,龙发堂,台湾高雄县七十年代成立的以收容精神病患并施以「锁铐治疗」的寺庙,颇受争议)。佛真是厉害!今天我以大丈夫庄严的威仪走上讲台,还有人敢讲第二句话吗?比比看,有哪个人威仪胜得过我?﹋除了身高胜我以外﹋身高就没办法了,师妈生的,去怪她好了﹋我现在若是独眼、无腿或半身不遂,你们还会顶礼我吗﹋众生的心思里,师父要高大威严,学识丰厚,智慧辩才无碍,向他顶礼才会感觉心服口服,不然去拜龙发堂的人你愿意吗﹋

  所以佛的伟大之处就是他不许可残障者出家,预先杜绝了众生的诽谤。这条戒是何于何时制定的呢?在《比丘尼戒·波夷提罪》记述,佛对诸女众说:「你们可以开始收徒弟了。」比丘尼们听后欢天喜地,于是就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其中便容留了很多肢体残疾、五根不全者。结果在家居士都不再礼敬三宝,不肯供养,因为其中很多都是五不全者,在他们眼中,残废的人都是无用之人,无法立足于社会的人。随后逐渐议论纷纷,说这些人出家只是为了受人供养,不必劳作就得到免费的食物。流言传到佛陀耳中,于是佛陀出言,从此不准再剃度这些人为僧。因此制戒,这种状况才渐渐熄止。

  就是因为佛陀当时在世,有人收了这一类徒弟,从而有人诽谤三宝,攻击佛门,于是在二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佛陀就制定了这样的戒律,保卫了佛教二千年来的健康的发展。所以当今出家人能够站在讲台上与世人一较短长,得到众生应有的尊重,也是同此大有关系。因为威仪的因素,众生才了解到,出家确确实实不是为了逃避现实,或是婚姻失败。

  像我当年初出家时,师妈去菜场买菜就有人问了:「你儿子是有什么地方不健全的,不能娶老婆吗?为什么要出家呢?」师妈也不懂很多,就回答:「这是他的兴趣,他想修行嘛。」所以可见,像我这样健全有才的人想出家众生都会有这种看法﹋又何况其他人呢?所以为了平衡身体残障者的心态,这里要强调,佛的意思确实是为了顾全整个佛教,不能因为少数残障者的出家,就把整个佛教毁了。所以去戒场的话可以看到,绝对没有残疾人,实在有也是很轻的一点微疾。

  「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况生彼国,更受女身。根缺者亦尔。」

  《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中讲:「以后我若成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念阿弥陀佛名号,若是厌恶女身,临命终百年之后,绝对不会再做女人。」何况往生到极乐世界中,怎么还会再当女人?绝对不会,也绝不会五不全。厌恶女身,因为女身是有漏之身,比如每月都有几天月事不净。

  

《《净土十疑论》译解 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