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命之囚▪P2

  ..续本文上一页生命,更使得生命本身变成囚牢。

  若能看到生命是囚牢,必然能够看到生命中的执著。如果从未看到生命中的执著,就不可能了解生命即囚牢,反而会把生命视为天堂而心满意足。生命当中有许多能满足我们、迷惑我们的东西,对这些令人满足、合意、迷恋的事物存有执著,就会造作出一座座的囚牢。对事物喜爱的程度有多深,则因执著生起的囚牢便有多大的束缚力,这是属于正面的执著;而当我们憎恨或厌恶某些事物时,就形成负面的执著。只要是沉迷于事物中,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执著,同样都是囚牢。

  此外,每个人都要了解:只要对生命有执著,生命就会变成囚牢;对生命没有执著,生命就不再是囚牢。此时此地,大家可以自己反省:“我对生命是否有执著?我的生命是不是一座囚牢?我是否正住在一座执著的囚牢中?”必须非常详细地观察自己并彻彻底底地检查,生命对你而言是不是一座囚牢?你是否已经有了囚牢?是否正住在囚牢中?否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静坐、修习止观呢?就本质来说,修习止观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毁囚牢。至于研习与修持能否成就,或能否摧毁囚牢,那是另一回事,但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毁生命的囚牢。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无法辨识执著,那么甚至会在不认得囚牢的情况下被捕入牢内,更糟的是,还会对囚牢感到满足和迷恋,就如同满足和沉迷于生命一样。由于满足和沉迷于生命,我们便被禁锢在生命之囚中。那要怎么做才不会使生命成为囚牢呢?这是个必须谨慎而且准确回应的问题。

  要如何生活才不会使生命成为囚牢?这意味著生命原本就不是囚牢,是人们起了执著,才使生命变成囚牢,是我们自己的无明、愚痴和缺乏正见,才使生命有了执著,而让生命演变成一座囚牢。在泰国有句粗鄙且含责难意味的俚语“ Som nam na man ”,意思是“活该”!。生命本来不是囚牢,是我们无明的执著才产生囚牢,这只能说“活该”了!

  如果你能成功地修习出入息念,就会相当了解生命,并进一步充分了解执著。如此,在生命中就不会存有一丝执著,日后便不再产生囚牢,现有的囚牢也会瓦解消失。这是非常有价值且具意义的事;但人们是否能接受,却是另一回事,不见得人人都能够了解。请试著来认识这些应该要了解的事实吧!它将激发我们以精力和毅力去摧毁囚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命必须随顺自然法则,或者说我们必须遵守自然法则来履行责任。我们必须觅食、运动、休息及松弛身心,必须靠工作维持生计,不去做这些,根本不可能!而被迫使去做,也是一座囚牢。我们得随时遵循自然法则,这样的事实就是一种囚牢。然而要如何打破这座囚牢呢?

  为什么我们会被禁锢在“必须服从自然法则”的囚牢里?因为我们对自身或对生命产生执取,一旦生起执著,“我”便产生,便开始对生命感到不安、焦虑、害怕和恐惧。如果我们对生命没有任何执著,这些便不会像囚牢一样系缚我们,而我们就可在没有苦恼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需求,如去谋生、运动或照顾身体。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遵行自然法则而不起执著,那么不论做什么都不会感到苦,这便是真理的微妙、奥秘、不可思议之处。

   [本能是囚牢]

  接下来要谈的囚牢是“本能”。我们一直活在本能的影响下,处于本能的势力下,不论是人类、动物或植物,只要有生命就具有本能。我们经常受本能的摆布行事,尤其是性欲或繁殖的本能,它控制、逼迫我们,困扰我们的程度是多么大啊!然而我们还是无法摆脱它,甚至有时还乐此不疲。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性欲的本能发育成熟时,也会被这座囚牢禁锢住。

  即使是喜欢炫耀也是一种本能,但许多人根本未察觉它是一种本能。实际上想表现自己就是一种本能,即使动物也具有想炫耀自己是漂亮的、强壮的、敏捷的或其他种种特征的本能,像这种最糊涂、荒谬的本能也是一种囚牢。假如这种本能不是囚牢,它应该丝毫不会压迫到我们才对。然而,它迫使我们去买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而且还要拥有一大堆。为什么我们要拥有这么多的装饰品和漂亮的鞋子呢?为什么这些我们通通都想要呢?(请容我说:女众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好表现的本能就是一种囚牢,人们禁不起这种本能的驱使,只好被迫去随顺它。这种好卖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种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谬的一种!而它确实是一座囚牢。因为身陷这种囚牢,人们的钱从来不够用。请仔细思考我们前面提过关于本能的例子,它们全是囚牢啊!

  如果我们想一想、算一算花费,会发现我们花在打扮自己以随时保持漂亮的钱,比花在食物上的费用来得多。再加上还要装潢美化房子,花费就更可观了。如果合起来算,这两项花费比维持生命所需的费用超出太多了,可见我们花在生命非必需品的钱,比花在食物等生命必需品的还多。这又是另一种身陷本能囚牢的情况。

   [六根是囚牢]

  接下来, 要谈一个最有趣、最贴近我们的囚牢, 那就是人人都有的六入( ayatana)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们也是囚牢。让我们细细观察,专心聆听,以了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何变成囚牢。

  巴利文称六根为 ayatana 。 原义是指和外界相接触、沟通的工具或管道等等,如果大家愿意的话,可以直接用巴利文 ayatana 这个字。这六根全都是囚牢。

  透过六根,我们得以和外界沟通、接触,产生感受、经验等,导致我们对自身生命产生执取。当执著于六根时,我们便得侍候它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为了满足眼睛,我们得侍候眼睛;为了满足耳朵,我们得侍候耳朵;为了满足鼻子,我们得侍候鼻子;为了满足舌头,我们得侍候舌头;为了令皮肤及周身感到舒适,我们就得侍候身体;为了让内心感到平顺、舒畅,我们就得随顺心意。我们的所作所为正都为了取悦六根,因而屈服于它们,沦为它们的奴隶。然后,它们便压榨、控制我们,令我们无法逃脱,这就叫作“陷入六根的囚牢”。

  想想看,你们有谁不正像奴隶般地服侍六根?而且,还很乐意地去服侍它们,不是吗?为了使眼、耳、鼻、舌、身、意感到舒适和快乐,总是忍受一切艰苦,并竭尽心力地服侍它们。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正是奴隶。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隶,被禁锢在六根的囚牢里,只要能正确圆满地修习出入息念,就可以逃出这囚牢;如果未能正确圆满地修习出入息念,我们将被拘留在囚牢中,而且没有人知道会被关到何时。

   [迷信是囚牢]

  接下来要谈另一种人们沉迷于其中的囚牢,叫做 saiyasatr (注一)。 所有迷信的仪式及信仰都是 saiyasatr 。 愈是无明的人,愈缺乏知见,就被迷信的囚牢禁锢得愈严重。现今,教育和科学的进展,使我们更加认清自然的真理及事物的真相,但仍有许多人被禁锢在迷信的囚牢中。这因人而异,有些人迷信得较深,有些人没有那么严重,但都还是被禁锢在 saiyasatr 的囚牢中,只是迷信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

  虽然科学的进步已破除大量的迷信,但寺院或教堂中仍存有相当多的迷信。请容我这么说:在教堂、寺院或其他类似的处所,是我们能找到最多迷信的地方。只要有祭坛、有人鞠躬膜拜神圣事物的地方,便存留著「睡眠者的科学”( science of the sleeper )。 saiyasatr 只提供给心灵处于昏昧状态,或是无明而缺乏正见的人。例如在我们还年幼无法以理知判断时,便被灌输的许多迷信观念。假如你仍相信“十三”是不吉祥的数字,那就是 saiyasatr ,表示你还在昏昧状态中。 此外,还有许多迷信的例子,但最好不要一一点破它们,这类的事情都是囚牢,为什么不仔细地把它们看个清楚?竟然让“十三”这样的数字也变成一座囚牢!

   [道场是囚牢]

  接下来,我们应当谈谈那些庄严神圣、声名远播、普受赞扬的道场、学会、学院等,它们的名气令人们只要登记为会员,就摇身一变和道场一样响叮当。这种情形处处可见,人们一登记为该道场的一份子,便开始认为:“我们比别人优秀”、“我们是明智的一群,其他人都是愚痴的。”他们不经任何思索评论,便执持这些观念。如此一来,这些道场就变成囚牢了。因此恳请各位,千万不要认为解脱自在园是个圣地,否则它会变成你的囚牢。应该自由思考、仔细检核,然后精确地评估,只了解及相信真正有益的事,而不要陷落任何一个闻名的道场所形成的囚牢中。

   [师父是囚牢]

  现在要谈的囚牢叫“师父”( ajahn ),尤其是指声名远播的师父。 在缅甸有某某“萨耶多”( Sayadaw ),在斯里兰卡有某某“阿姜”( Ajahn ),在西藏有某某“喇嘛”( Lama ),而在中国有某某“大师”( Master ),不管是全国性、区域性或地方性,每个地方都有家喻户晓的大师。人们执持自己的师父是唯一如法的师父,唯有自己的师父才是正确的,而其他师父则完全错误。他们拒绝去听闻其他师父的教法,对自己师父所开示的法,丝毫不加思索和判断,因此他们身陷于“师父之囚”中。他们把师父变成一座囚牢,然后身陷其中。这是一个真正荒谬可笑的执著,不管大师也好,一般师父也好,身陷其中的执著是一样的,都是不断从师父那边筑起一座座的囚牢。请千万不要陷入这种囚牢中!

   [神圣是囚牢]

  下面要谈的囚牢是我们处处可见的“神圣经典”。在缺少智慧的人群里,经典被严重地执持,被执持为“神圣的”,甚至可以取代上帝!此像只要拿起圣典,便可以实际得到救助一样,因而演变出许多种神圣物品:圣遗骸、圣水,以及所有神圣的事物。各位要特别留意所谓的“神圣”,在你尚未发现它之前,它就已经变成一…

《生命之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人类手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