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之囚▪P2

  ..續本文上一頁生命,更使得生命本身變成囚牢。

  若能看到生命是囚牢,必然能夠看到生命中的執著。如果從未看到生命中的執著,就不可能了解生命即囚牢,反而會把生命視爲天堂而心滿意足。生命當中有許多能滿足我們、迷惑我們的東西,對這些令人滿足、合意、迷戀的事物存有執著,就會造作出一座座的囚牢。對事物喜愛的程度有多深,則因執著生起的囚牢便有多大的束縛力,這是屬于正面的執著;而當我們憎恨或厭惡某些事物時,就形成負面的執著。只要是沈迷于事物中,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執著,同樣都是囚牢。

  此外,每個人都要了解:只要對生命有執著,生命就會變成囚牢;對生命沒有執著,生命就不再是囚牢。此時此地,大家可以自己反省:“我對生命是否有執著?我的生命是不是一座囚牢?我是否正住在一座執著的囚牢中?”必須非常詳細地觀察自己並徹徹底底地檢查,生命對你而言是不是一座囚牢?你是否已經有了囚牢?是否正住在囚牢中?否則爲什麼要到這裏來靜坐、修習止觀呢?就本質來說,修習止觀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毀囚牢。至于研習與修持能否成就,或能否摧毀囚牢,那是另一回事,但真正目的就是要摧毀生命的囚牢。

  仔細想想!如果我們無法辨識執著,那麼甚至會在不認得囚牢的情況下被捕入牢內,更糟的是,還會對囚牢感到滿足和迷戀,就如同滿足和沈迷于生命一樣。由于滿足和沈迷于生命,我們便被禁锢在生命之囚中。那要怎麼做才不會使生命成爲囚牢呢?這是個必須謹慎而且准確回應的問題。

  要如何生活才不會使生命成爲囚牢?這意味著生命原本就不是囚牢,是人們起了執著,才使生命變成囚牢,是我們自己的無明、愚癡和缺乏正見,才使生命有了執著,而讓生命演變成一座囚牢。在泰國有句粗鄙且含責難意味的俚語“ Som nam na man ”,意思是“活該”!。生命本來不是囚牢,是我們無明的執著才産生囚牢,這只能說“活該”了!

  如果你能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就會相當了解生命,並進一步充分了解執著。如此,在生命中就不會存有一絲執著,日後便不再産生囚牢,現有的囚牢也會瓦解消失。這是非常有價值且具意義的事;但人們是否能接受,卻是另一回事,不見得人人都能夠了解。請試著來認識這些應該要了解的事實吧!它將激發我們以精力和毅力去摧毀囚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必須隨順自然法則,或者說我們必須遵守自然法則來履行責任。我們必須覓食、運動、休息及松弛身心,必須靠工作維持生計,不去做這些,根本不可能!而被迫使去做,也是一座囚牢。我們得隨時遵循自然法則,這樣的事實就是一種囚牢。然而要如何打破這座囚牢呢?

  爲什麼我們會被禁锢在“必須服從自然法則”的囚牢裏?因爲我們對自身或對生命産生執取,一旦生起執著,“我”便産生,便開始對生命感到不安、焦慮、害怕和恐懼。如果我們對生命沒有任何執著,這些便不會像囚牢一樣系縛我們,而我們就可在沒有苦惱的情況下,尋找自己的需求,如去謀生、運動或照顧身體。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遵行自然法則而不起執著,那麼不論做什麼都不會感到苦,這便是真理的微妙、奧秘、不可思議之處。

   [本能是囚牢]

  接下來要談的囚牢是“本能”。我們一直活在本能的影響下,處于本能的勢力下,不論是人類、動物或植物,只要有生命就具有本能。我們經常受本能的擺布行事,尤其是性欲或繁殖的本能,它控製、逼迫我們,困擾我們的程度是多麼大啊!然而我們還是無法擺脫它,甚至有時還樂此不疲。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性欲的本能發育成熟時,也會被這座囚牢禁锢住。

  即使是喜歡炫耀也是一種本能,但許多人根本未察覺它是一種本能。實際上想表現自己就是一種本能,即使動物也具有想炫耀自己是漂亮的、強壯的、敏捷的或其他種種特征的本能,像這種最糊塗、荒謬的本能也是一種囚牢。假如這種本能不是囚牢,它應該絲毫不會壓迫到我們才對。然而,它迫使我們去買漂亮的衣服和鞋子,而且還要擁有一大堆。爲什麼我們要擁有這麼多的裝飾品和漂亮的鞋子呢?爲什麼這些我們通通都想要呢?(請容我說:女衆這種現象特別嚴重!)好表現的本能就是一種囚牢,人們禁不起這種本能的驅使,只好被迫去隨順它。這種好賣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種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謬的一種!而它確實是一座囚牢。因爲身陷這種囚牢,人們的錢從來不夠用。請仔細思考我們前面提過關于本能的例子,它們全是囚牢啊!

  如果我們想一想、算一算花費,會發現我們花在打扮自己以隨時保持漂亮的錢,比花在食物上的費用來得多。再加上還要裝潢美化房子,花費就更可觀了。如果合起來算,這兩項花費比維持生命所需的費用超出太多了,可見我們花在生命非必需品的錢,比花在食物等生命必需品的還多。這又是另一種身陷本能囚牢的情況。

   [六根是囚牢]

  接下來, 要談一個最有趣、最貼近我們的囚牢, 那就是人人都有的六入( ayatana)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們也是囚牢。讓我們細細觀察,專心聆聽,以了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何變成囚牢。

  巴利文稱六根爲 ayatana 。 原義是指和外界相接觸、溝通的工具或管道等等,如果大家願意的話,可以直接用巴利文 ayatana 這個字。這六根全都是囚牢。

  透過六根,我們得以和外界溝通、接觸,産生感受、經驗等,導致我們對自身生命産生執取。當執著于六根時,我們便得侍候它們,成爲它們的奴隸。爲了滿足眼睛,我們得侍候眼睛;爲了滿足耳朵,我們得侍候耳朵;爲了滿足鼻子,我們得侍候鼻子;爲了滿足舌頭,我們得侍候舌頭;爲了令皮膚及周身感到舒適,我們就得侍候身體;爲了讓內心感到平順、舒暢,我們就得隨順心意。我們的所作所爲正都爲了取悅六根,因而屈服于它們,淪爲它們的奴隸。然後,它們便壓榨、控製我們,令我們無法逃脫,這就叫作“陷入六根的囚牢”。

  想想看,你們有誰不正像奴隸般地服侍六根?而且,還很樂意地去服侍它們,不是嗎?爲了使眼、耳、鼻、舌、身、意感到舒適和快樂,總是忍受一切艱苦,並竭盡心力地服侍它們。因此,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正是奴隸。缺乏智慧的人必然是六根的奴隸,被禁锢在六根的囚牢裏,只要能正確圓滿地修習出入息念,就可以逃出這囚牢;如果未能正確圓滿地修習出入息念,我們將被拘留在囚牢中,而且沒有人知道會被關到何時。

   [迷信是囚牢]

  接下來要談另一種人們沈迷于其中的囚牢,叫做 saiyasatr (注一)。 所有迷信的儀式及信仰都是 saiyasatr 。 愈是無明的人,愈缺乏知見,就被迷信的囚牢禁锢得愈嚴重。現今,教育和科學的進展,使我們更加認清自然的真理及事物的真相,但仍有許多人被禁锢在迷信的囚牢中。這因人而異,有些人迷信得較深,有些人沒有那麼嚴重,但都還是被禁锢在 saiyasatr 的囚牢中,只是迷信的程度和方式不同罷了。

  雖然科學的進步已破除大量的迷信,但寺院或教堂中仍存有相當多的迷信。請容我這麼說:在教堂、寺院或其他類似的處所,是我們能找到最多迷信的地方。只要有祭壇、有人鞠躬膜拜神聖事物的地方,便存留著「睡眠者的科學”( science of the sleeper )。 saiyasatr 只提供給心靈處于昏昧狀態,或是無明而缺乏正見的人。例如在我們還年幼無法以理知判斷時,便被灌輸的許多迷信觀念。假如你仍相信“十叁”是不吉祥的數字,那就是 saiyasatr ,表示你還在昏昧狀態中。 此外,還有許多迷信的例子,但最好不要一一點破它們,這類的事情都是囚牢,爲什麼不仔細地把它們看個清楚?竟然讓“十叁”這樣的數字也變成一座囚牢!

   [道場是囚牢]

  接下來,我們應當談談那些莊嚴神聖、聲名遠播、普受贊揚的道場、學會、學院等,它們的名氣令人們只要登記爲會員,就搖身一變和道場一樣響叮當。這種情形處處可見,人們一登記爲該道場的一份子,便開始認爲:“我們比別人優秀”、“我們是明智的一群,其他人都是愚癡的。”他們不經任何思索評論,便執持這些觀念。如此一來,這些道場就變成囚牢了。因此懇請各位,千萬不要認爲解脫自在園是個聖地,否則它會變成你的囚牢。應該自由思考、仔細檢核,然後精確地評估,只了解及相信真正有益的事,而不要陷落任何一個聞名的道場所形成的囚牢中。

   [師父是囚牢]

  現在要談的囚牢叫“師父”( ajahn ),尤其是指聲名遠播的師父。 在緬甸有某某“薩耶多”( Sayadaw ),在斯裏蘭卡有某某“阿姜”( Ajahn ),在西藏有某某“喇嘛”( Lama ),而在中國有某某“大師”( Master ),不管是全國性、區域性或地方性,每個地方都有家喻戶曉的大師。人們執持自己的師父是唯一如法的師父,唯有自己的師父才是正確的,而其他師父則完全錯誤。他們拒絕去聽聞其他師父的教法,對自己師父所開示的法,絲毫不加思索和判斷,因此他們身陷于“師父之囚”中。他們把師父變成一座囚牢,然後身陷其中。這是一個真正荒謬可笑的執著,不管大師也好,一般師父也好,身陷其中的執著是一樣的,都是不斷從師父那邊築起一座座的囚牢。請千萬不要陷入這種囚牢中!

   [神聖是囚牢]

  下面要談的囚牢是我們處處可見的“神聖經典”。在缺少智慧的人群裏,經典被嚴重地執持,被執持爲“神聖的”,甚至可以取代上帝!此像只要拿起聖典,便可以實際得到救助一樣,因而演變出許多種神聖物品:聖遺骸、聖水,以及所有神聖的事物。各位要特別留意所謂的“神聖”,在你尚未發現它之前,它就已經變成一…

《生命之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類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