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座囚牢了。東西愈神聖,對人的禁锢愈厲害,對所謂的“神聖”,務必要特別小心!大家應該知道,沒有比“因緣法則”( the law of idappa-ccayata ) 更神聖的東西了,它是一切事物中最神聖的。除了因緣法則外,每一件神聖的事物之所以能神聖,都來自于人們自己的假設或捏造,即是由執著所産生的神聖,任何存有執著的神聖,就是囚牢。“因緣法則”不需要任何執著,本身就是神聖的。請勿掉入聖物的囚牢中,不要爲自己製造聖物的囚牢!
[善是囚牢]
接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囚牢,一個能引發各種問題的囚牢,這個囚牢即是所謂的“善”。每個人都好樂善,並且相互教導要行善,許多人因而崇拜所謂的善,但只要有執著摻雜其中,善就變成了囚牢。如果有善意、善行而不執著,善就不是囚牢;如果産生執著,善就會變成囚牢。就好比說,人們狂熱于善、迷醉于善、迷失于善,直到善變成了一個問題。因此務必要相當地小心,不要讓善變成一座囚牢。然而,現今每個人都被拘禁在善的囚牢中,而且是盲目地被束縛著,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
如果你是基督徒,請深入思索聖經創世紀中的一段經文,上面記載著上帝禁止亞當、夏娃去吃能使人辨別善惡的果實。不要去吃果實,否則它將導致你懂得如何分辨善和惡,如此一來,對于善和惡便會産生執著,于是善與惡就成了囚牢。這段教義非常微妙深奧而且極富睿智,但似乎沒有人真正了解它。人們對這段教義不了解且不關心注意,因此無法成爲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是合格的基督徒,就不會對善惡加以執著。不管是善是惡,都不要把它變成囚牢,別被善的囚牢給拘禁起來!
人們因吞噬那枚果實,便開始分別善和惡,進而陷入所有的善惡法中,被它系縛,從此以後,問題便不斷産生。因此它被稱爲“原罪”( original sin ),有時也稱爲“永久的罪”( perpetual sin),它變成了最初的囚牢或永恒的囚牢。請務必保持警覺,小心不要被這最初的囚牢或永恒的囚牢逮到,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這囚牢中!
人們一旦執著善,便爲善所系縛,就會向著至高無上的善前進,那時,無上的善也會變成無上的囚牢。如果是這樣,那麼上帝將變成至高無上的囚牢。但願大家能了解囚牢就是這般地由執著建造起來的。
[見解是囚牢]
下一個囚牢是我們自己的見解( ditthi ),巴利文 ditthi 這個字很難翻譯。舉凡我們個人的知識、思想、觀念、看法、信仰、認知,所有這些都可以說是 ditthi 。它不只是某些觀念或信念,而是指個人全部的思想和見解。我們被自己的見解所形成的囚牢給逮捕了,除了自己的見解外,我們無法聽從任何人,這真是一座最恐怖的囚牢!因爲我們沖動、鹵莽、急促地順著個人的見解前進,而喪失了原先應得的利益。因此,這些見解變成一座囚牢緊緊抓住我們,把我們鎖入那個只有單向認知方式的囚牢中。對于這種自我見解的囚牢,務必小心啊!
[清淨是至高無上的囚牢]
接下來我們要談一種奇妙且不可思議的囚牢,可以稱爲“至高無上的囚牢”。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清淨”( visuddhi )。巴利文 visuddhi 這個字很難翻譯,一般人把它翻譯成“天真無邪”( innocence ),有時也稱爲“純潔”( purity ), 但是人們從來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天真無邪”及“純潔”究竟是什麼。人們緊緊地執著崇拜清淨,並拿它來到處炫耀、競爭,吹噓自己是多麼地清淨。但是假如當中有了執著,那只是透過執著而産生的清淨,不是真正的清淨,只是假相的清淨罷了。例如:必須要經過洗浴、念咒、塗油、灑淨、占蔔等,或任何爲了使自己清淨所做出的許多儀式,這些都是存有執著的清淨。透過執著而來的清淨就是囚牢,請不要迷失,而禁锢在“清淨”的囚牢中。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愈執著自我,便愈執著于清淨,請務必小心!某些宗教甚至教導永恒的清淨,在永恒的清淨中有個恒常的自我,于是産生永恒的囚牢,這完全是因執著于清淨而使自己陷入永恒的囚牢之中。
請注意,這是最後一個囚牢。想逃脫、突破這清淨的囚牢,必須要空掉自我,全然沒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淨。不管從那一方面來看,真正永恒的清淨絕不可能是囚牢,除非人們誤解它,並執著它而産生自我,才會讓清淨變成了囚牢。讓我們毫不猶疑地從自我中全然超脫,這才是真正的清淨,而不是囚牢。
[拔除我執即是自囚牢中釋放]
總結前面所談的各種囚牢,即是巴利文所謂的“自我”( atta)。 “自我”就是囚牢,每一種囚牢最後都可歸因于“自我”,因爲執著自我,又産生“我所有”,這就是真正的囚牢,也是造成囚牢的罪魁禍首。所有的囚牢都歸結在自我,請務必拔除自我、愚癡,那麼所有的囚牢就會消失。如果你修習出入息念能真正有所成就,就可以徹底摧毀一切的囚牢。也就是說,摧毀“自我”則所有囚牢就會隨之毀滅,同時,再也不會建造任何的囚牢了。祝福大家都能成功地摧毀囚牢──“自我”。
專注觀呼吸的目的是要去除我執,唯有完全排除對自我的執著,才能究竟、徹底地止息苦。每一個宗教最終的目標皆是要得到救度,得救的利益是無可言喻的。因此,請大家務必精進地修習出入息念。若正確且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就能從人類各種的囚牢中解脫出來。今天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日後我也很樂意盡己所能幫助大家了解,並成功地修習出入息念,請容許我在此結束今天的演講吧!
[注釋]
(注一) 泰文Saiyasatr 中 Saiya 意指“睡眠”,Satr 意指“科學”,被當成“學”(]ology)使用。合譯爲“睡眠學”( sleepology)或“睡眠的科學”(sleepy science)。
【譯注一】 依泰本巴利藏第21冊, 62 頁。佛陀說:“就在這結合心、想的六尺之軀內學習。”
《生命之囚》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