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平常多观照,然后变成一种习惯,那么你的起心动念,一动念你马上就知道,观照力强,
一动念马上知道。不会随着习性而走。
【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
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
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为喻」就是为之作比喻。
【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
显现在六根,我们的眼睛就是六根,你看了就产生六识,就分别六尘,
【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
凡夫只要没有听到佛法,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躲过这个贪着的境界。包括师父在内,没有办法!如果今天没有听到
佛法,就拼命的创业,拼命的贪嗔痴,是世间的善人没有错啦,偶尔拿一些钱来布施,可是不能解脱。也是三世
的佛冤,福报享尽了,又去做牛做马。贪着万境,
【能成恶业,】
哪一个恶不是因为贪着而来的?
【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
小泉源,洎流不绝,】
「洎」是水,加水的肉汁叫做洎。这个「洎」字划掉,改成「涓」。「涓流」就是细流。
【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
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
【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
【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
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好了!明天再从这个地方开始讲。明天是八关斋戒,欢迎大家参加。还有水陆法会,我们已经开始报名,不要等
到最后的时候才报名,这样子我们作业很麻烦。有钱的就先拿出来嘛,不要这样吝啬,叫你布施你就布施嘛!先
参加内坛或者是外坛,我们在处理,就可以慢慢把法会的牌子写起来,不要等到最后才一大堆的挤在后面,这个
作业起来很麻烦。好了!停课的时候,就用这一张,把星期六改成金刚法会,就诵《金刚经》。因为师父讲课讲
了六年,修持的时间很少,所以一方面让师父休息,一方面我们加强修行,所以星期六,我们有金刚法会。我们
星期天大悲法会,就是礼拜大悲忏。我们由法显来领众,法宣跟法显来领众。那么法深跟法然在台东,如果回来
的话,再给他领众一天。星期一是药师法会,诵《药师经》。这个都很好的,非常好的,《金刚经》、大悲忏,
乃至于药师法会,都很好。诵《药师经》、念药师咒。星期二共修不变。只有大悲忏在一楼、二楼,不过要做这
个忏以前,我希望法宣跟法显先自己彩排,先自己冷静想想看:我这个法会,应该怎么唱才会庄严。你不要既没
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彩排,一来的话就领众,然后楼上念一种,楼下念一种,课本也不够,要香花迎、香花请,
结果没看到什么香,也没看到什么花,统统没有。说要内心要想说:我应该准备什么东西,那一天领众,我应该
怎么做,麦克风应该弄几支,法器是谁来控制,要先有一个理念嘛!其实做事并不难,只要你冷静,把你的计划,
一、二、三......先自己有个规定,然后私下彩排,法器要彩排,唱念要彩排,否则的话,你一上台一领众啊,
就麻烦了,真的!像我们以前在念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有一个比丘,他认为他自己维那很行,那一天我打木鱼,
他认为他自己维那很行,就把眼睛闭起来了,结果那个磬跟掉了好几个磬位。我要跟他比的时候,他眼睛又闭起
来了,他又不看,我在打木鱼的时候,我在左边锵一声,他没有看到,虽然他很有办法,可是他太自负,师父做
事情不敢这样。像这本经书我们都看得懂,可是我今天要讲,已经看了四次了,每天凌晨起来,就要再翻一遍,
就怕讲错。要不然讲这个有什么困难,可是不可以这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可轻敌啊!我们如果轻视了我
们的职业、职责,我们会失败的。所以这么简单,师父都要看四次,怕讲错违背因果。所以这个法会不能随随便
便的,自己私下要练习,要多准备,谁、麦克风、位置站哪里,一定要整个僧团彩排,大悲忏能够下来全部参加
共修,尽量不要缺席。没有课的时候,就四点做晚课。有法会的时候,全体法师都参加,这不是很庄严吗?然后
晚上请一个人出食就可以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位请翻开《达摩破相论》的第52页,倒数第二行 (新版第65页第7行)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
【答曰:
众生不了正因,】
「正因」就是成佛的正因。那么什么是成佛的正因呢?那就是明心见性。众生不了成佛的正因,就是明心见性,
是成佛最主要的正因。
【迷心修善,】
这个迷心,就是迷了这个平等的心、空性的心,也就是说,以执着的心来修这个善。
【未免三界,生三轻趣。】
罪业比较轻,就是三善道的意思。比较重就生三恶道。
【云何三轻趣?】
轻是对重来讲的。为什么说三轻趣呢?
【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
迷修十善的意思就是:迷了这一颗心,来修这个十善,只能得到人天果报,妄求快乐。所以说
【未免贪界,】
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贪心,所以
【生于天趣。】
那么第二,
【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
持五戒,但是心没有办法断除这个爱跟恨,爱恨交织,这当然就是嗔恨。所以他有持五戒,可是心不平稳,所以
只能
【生于人趣。】
那么第三,
【迷执有为,】
有为就是生灭。迷,又执着于有为,然后
【信邪求福,】
信邪就是不正。他有布施的念头,但是没有正念。所以叫做信邪求福。
【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
【云何三重?】
少了一个字,三重「趣」,就是恶业比较重一点的。
【所谓纵三毒心,】
放纵我们贪嗔痴的心,
【唯造恶业,】
一天到晚吃饱饭无所事事,就去抢银行、掳人勒索、抢女孩子的皮包,偷人家的机车啊、汽车啊、贩毒啊,无所
不造。
【堕三重趣。】
第一个,
【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
贪心不除嘛!再来,
【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
所以畜生大部分都是愚痴。那我们一愤怒起来,就会堕地狱趣。
【如是三重,通前三轻,】
那么三重加上三轻,
【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
心起心动念,造这个业,所以说
【但能摄心,】
摄心就是只要我们能够控制这一颗心,把它守住,
【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
「离苦」两个字划掉。
【即得解脱。】
「离苦」两个字是多余的。
【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
【制三毒,即名解脱?】
加一个字,「而」制三毒,即名解脱?
【答:
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
【胡言阿僧祇,】
「胡言」就是印度话。
【汉名不可数。】
「汉」就是中国。在中国来讲,就是不可数。
【此三毒心,】
54页,(新版第67页第1行)
【于中有恒沙恶念,】
我们不只恒沙的恶念,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动这个恶念。坐着也是恶念,站着也是恶念,只想:我不能吃亏,
别人死,那没有什么关系啦!所以不只恒沙的恶念,我们一天的起心动念,不计其数。
【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
所以说,在相上来讲,有时空的架构来说,有三大阿僧祇。
【故言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
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这颗心,所以现在这个讲的是《破相论》,但于相不着,离一切相就是破相,破相就是离相。
【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
「三解脱」就是空、无相、无愿。空门、无相门、无愿,「愿」就是求,也可以说是无所求。这是三解脱。也就
是你修空就解脱。乃至于修无愿,就是无求,修无相,都可以解脱。
【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
加三个字「要经历」,遂言成佛要经历尘劫。「未期」两个字划掉。
【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在前面加一个「斯」字。在行人后面加两个字「令人」。「斯岂不疑误行人,令人退菩提道。」,「斯」就是如
此。那么这样讲,成佛要那么久,这样不是,「疑」就是疑惑,「误」就是误导。这不是疑惑、误导了修行人,
令人家退菩提道吗?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
【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学者就是修行人。那么为什么现在只要令学者,好好的观照这一颗心,而不去修戒行,那怎么能够成佛呢?
【答:
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
三聚净戒,就是制这个三毒的心。
【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
【胡名波罗蜜,】
在印度来讲:波罗蜜,
【汉名达彼岸,】
「汉」就是中国话。中国话来讲就是达彼岸,
【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
所以我们修行,要在内在里面下功夫,能令六根清净。六根同一本性,但无相,六根即得清净,同时解脱,所以
说六根清净,其实同一个本性。只要你离相,六根顿时全部清净,这样就可以度烦恼河。
【至菩…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