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净灰、】
净灰,洗完的时候涂在身上的。
【六者苏髇、】
这个「髇」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乳液。洗澡完了要用乳液全身抹一抹,因为印度的天气热,蚊虫多,所以「苏髇」就是
等于我们现在的乳液,摩身的乳液那一类的。
【七者内衣。】
洗完了当然要用到这个啦。
【以此七法喻于七事,】
把「法」字和「事」字颠倒过来,以此七事喻于七法,用这七件事情来比喻七法,
【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其七法者:】
【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
意思就是你要修行,要先持净戒。「僭」字改成「愆」,就是罪过、过失的意思。我们如果持净戒可以洗荡,「荡」就
是涤除、净尽。「愆」就是过失,所以洗荡愆非。愆,诸位都晓得,我们唱这个杨枝净水赞就知道,洗荡愆非,
【犹如净水濯诸尘垢。】
「濯」就是洗涤。
【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
这个「然」字改成「燃」。你要观照内外,一切皆空。
【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
「分别」就是用智慧来拣择。「简」就是拣别、分别的意思。「弃」就是舍弃。我们用清净智慧来分别善恶,然后把恶
的除掉。
【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
【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
印度风大,洗澡完了,他们就用这个净灰。
【六者谓柔和忍辱,犹如苏髇通润皮肤。】
这个「谓」划掉。在「忍辱」后面加两个字「甘受」。柔和忍辱甘受。
【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这个「谓」划掉。在「惭愧」的后面加逗点。我们现在的内衣已经不一样了,穿上跟没穿差不多的,那个电视广告,那
还得了!那跟我们中国和印度古时相差很大了,我们现在不是遮丑的。以前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内衣,它是遮到这边的,
然后一个好像围兜兜一样的,古时候的女众就是这样。现在的女众的样子,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那个电视啊,我们会
变坏,都是电视教的。不然我们怎么会想到那种形状,不可能的啦。看都看不到,哪里去想象那个东西。那是什么遮丑
陋的?不是啦。它是显露性感的。所以我们现代人,可以说是很难修行。内衣是遮丑形体的。
【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
【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
「当尔」就是当时。
【其温室者,即身是也。】
因为要洗澡,要有一个温度差不多的房子。
【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
【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
「当尔」改成「当日」。
【今时众生,莫测其事,】
「测」就是测度、了知。今时众生,也不了解人家在讲什么。
【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
自己认为这就是根据经典,
【岂非误也?】
不懂佛法,着相而求。
【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无为身」就是清净法身。怎么能够洗到清净法身呢?你只能洗到这个污垢烦恼的肉身而已。所以说:
【事不相应,】
为什么事不相应?不通理的无生嘛,他怎么能够相应呢?如果你要事相应,就是跟理相应。事是缘起,理就是一定要性
空。
【云何悟道?】
不可能啦。世间都在这个假相里面打转,洗错了!一天到晚洗澡,洗完澡来拜佛,这当然是很好啦,可是内心那一颗心
洗不掉,这怎么能够悟道呢?
【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
我们就是因为贪着五欲六尘,由这个不清净的念头所产生的。不净就有业嘛,不净就是无明嘛,就产生了这个色身。
【臭秽骈阗,内外充满。】
「骈」就是茂盛众多。「阗」就是盈满的意思。我们这个臭秽的色身,由很多的肮脏的东西填满,
【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
如果你想要洗这个色身,你把它洗得很干净,而能够得到清净的见性法门的心,就像
【犹如堑堑尽方净,】
「犹如堑堑尽方净」改成「犹如洗堑,堑尽方净」。第一个「堑」是名词,就是深沟、护城河的意思。犹如洗堑,就是
清理这个护城河。堑尽方净,第二个「堑」是动词,洗净了、挖净了,才能得到清净。你要把它挖土,挖得干干净净的,
你才能够得到清净。
【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洗这个色身,这不是佛的用意啦,非佛说,就是不是佛的用意。佛的用意是要悟到那个清净无相的法身。洗这个臭秽的
身哪里是修行呢?
【问: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答:】
【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空,无生之念,无念就是正念嘛!正念必得往生。
【邪念云何达彼?】
你要是邪念,不正念,你怎么能够达到极乐世界呢?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
【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
上面这句改成「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了如是义,名之为念。」
如果你了解这一层的道理,这才能称为你在念佛。
【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言、声音,只是增上缘。最主要是要忆持,口念要忆持,念念在心,不间断,所以不在音声上的言,而是在念头上的心。
【因筌求鱼,】
「筌」就是用竹编的篓子,用来抓鱼的。把这个竹编的篓子,放在水里,鱼跑进去出不来。
【得鱼忘筌;】
你抓到了鱼,你就要放下这个竹篓,你总不能说:鱼已经抓到了,晚上还拿着竹篓一起睡觉。抓完鱼了,回来就放下。
得到了鱼,就忘了这个筌。
【因言求意,得意忘言。】
我们藉这个音声的语言求本意,我们得到了这个意,就要放下。这个「忘」就是放下那个言,就是不要着文字相,或者
语言相。得到这个宗旨,就要放下那个音声。
【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
如果内心里面,不是真正的去体悟到自性弥陀本无二,那么就
【口诵空名,】
嘴巴念念:阿弥陀佛......那没有什么用的啦!有的人念佛啊,我有时候去看看那个男众跟女众,因为男众少嘛,男众
比较少。女众来念佛,有的人念得很痛苦,怎么念呢?她这样念,眼睛闭起来:阿弥陀佛......眼睛要弄得很紧,然后
很痛苦的样子。我好痛苦......这个念佛也是很不可思议。她在念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可以放进一颗鸡蛋,很难看
的。女众念佛,稍微看看你那个雅相嘛,如果我照下来,等一下洗一张照片给你,你不敢看你念佛的相了,有的人念阿
弥陀佛,头还歪一边,像得了淋巴腺癌一样,那个很不好看。还有的人点头,阿弥陀佛......好像中风了,什么病都有,
阿弥陀佛......念佛时身体抖个不停,何必要这样子?有的人像中风,有的人是点头,有的人是动脚,念阿弥陀佛,脚
一直动一直动。心念嘛,君子动念,不动头、不动脚。所以说,我们如果不了解心法,这个念佛什么相都有。当然我知
道他是在专心,不过这专得不是很雅观。所以说,即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就是没有实在,就是不诚
心,口诵空名。
【三毒内臻,】
「臻」就是聚集。贪嗔痴还是聚集在心里面,你看你念到驴年,你也不能成就啊!十二生肖里面没有驴子,驴年就是表
示不可能成佛啦。简单讲,内心里面,三毒一定要先除掉。
【人我填臆,】
「臆」就是我们的胸襟。「填」就是充满。人我分别心,充满这个心。你三毒内臻,三毒聚集在我们的心,然后人我见,
充满着整个心。人我就是人我见,我是我,你是你,自私自利,我好就好,管你去死。人我填臆,我们三毒在内心里面
聚集,人我见又充满着整个胸襟,那么
【将无明心不见佛,】
这不可能明心见性的啦。不见佛,就是向外求佛。「不见」划掉,改成「向外求」。向外求佛,
【徒尔费功。】
「徒尔」就是徒然。「费功」就是虚费功夫。就是说,你用了很大的体力、耐力去念,没有用的!
【且如诵之与念,】
我们就拿这个口诵跟心念来讨论,
【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
执相,把这个「相」划掉,改成「外」。执外求理,执着这个外相,求这个无生之理,
【终无是处。】
这样修行就错了。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
所修后面加两个字「念佛」,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
【皆非外说,唯只推心。】
所以师傅不是讲过吗,自性与弥陀本来就不二嘛。你要用心念嘛,念念相应念念佛嘛,你一直着外面的相,那永远不能
成就啦。所以
【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
「息心」改成「真心」。由真心生,真心就是无心。
【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
「心」是我们今生今世最重要的门户。
【心是解脱之关津。】
「关」就是关卡。「津」就是渡口。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
【知门户者,岂虑难成?】
「成」改成「入」。如果你知道哪里是门户,你就能够进去。岂虑,哪里去烦恼很难进入呢?
【知关津者,何忧不达?】
「达」就是通。你知道关卡和渡口在哪里,何忧不达呢?如果我们要到旗津去,那要先去渡船口啊,如果你不知道渡船
口在哪里,就没有办法了。
【窃见今时浅识,】
我私下看到现在的人很肤浅,根本不了解佛法,
【唯知事相为功,】
拼命在外相上用功,在外相拼命打转。礼拜啦,念佛啦,心却完全不悟理,这个心完全不了解佛法是什么,乱修行,乱
修一通,结果耗费了十年、二十年,烦恼依然故我,人我见还是那么大,世间不大,我相最大。
【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
「促」改成「役」。虚役人夫,平白的劳役人力,浪费人力。见性法门才是真正重要,你见了…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