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P79

  ..续本文上一页?无相嘛!

  47页(新版第58页)

  【旷劫由来不生灭,】

  自无量劫来,「由」就是本,「由来」就是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是因为我们妄想、颠倒、执着,才有生灭。

  【何须生灭灭无余。】

  何须用一个生灭的心,去灭绝这个生灭,令尽无余,就是何必要将心取心呢?何须用生灭的心,然后最后三个字,

  灭无余,去把它灭掉这个生灭,而令尽无余呢?如果用一颗生灭的心,去灭掉这个生灭,那么又产生生灭,过患

  无穷了,犯无穷的过患,动念,观照当体即空,放下就OK了,可是我们不是,我们一动念,落入生灭,我们想要

  除掉这个生灭,要除掉生灭的这个心,它又是生灭,所以何须用一颗生灭的心,去断除这个生灭,而令尽无余,

  为什么?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这个讲得太好了,一百分,一百分!一切诸法皆如幻,当然知道如幻就无所着了。本性自空,哪用除呢?本性本

  来就空,你除什么呢?

  【若识心法非形像,】

  「形像」就是外表。不是长短,不是长、不是短,不是善、不是恶,不是是、不是非,统统放下两边、二分法。

  如果你了解这个心性,不是外相可以追求到的,你就

  【湛然不动自真如。】

  这个「真」划掉,改成「如」。不是自真,是自如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

  「凝」就是专注精神。这个凝神最主要是破除习气。一更是让我们了解理性佛,这个二更是让我们了解,差别相

  里面还是要修行,因为习性没办法嘛,所以二更为什么要凝神?你要专注才有办法嘛!凝神就是保任的功夫。保

  持这个自性,使我们任用之。保任就是保持,然后妙用现前。要用一点心,虽然自性本自具足,可是事相上,我

  们很容易迷惑。所以说二更凝神,就是专注精神。转明净,慢慢的习气除掉,你又明又净。

  【不起忆想同真性。】

  「忆想」就是指执着这个妄想。你只要不起这个执着,不要起这个妄想,即同,「真性」就是真如本性。不起执

  着、不起妄想,本性就现前了!

  【森罗万像并归空,】

  「并」就是皆。统统归于空性。

  【更执有空还是病。】

  这个要念两次:更执有、更执空。如果「有空」解释说:有一个空,就错了!也可以勉强说,更执有空还是病,

  如果更执有一个空性,那还是病。这样解释也可以。

  【诸法本自非空有,】

  那么一切法,本来就无所谓的空,也无所谓的有。可是

  【凡夫妄想论邪正。】

  邪正,邪正一生,颠倒就生了,所以就执着自己的看法是正,就攻击、伤害别人了。

  【若能不二其居怀,】

  「若能」后面加两个字:当下。其居怀就是居其怀,「怀」就是心。若能当下不二,安住在空性的绝对这个不二,

  不二就是垢净不二、生灭不二、善恶不二、能所不二、根尘不二。随便背一背就很多不二了。所以若能当下悟到

  绝待的不二法门,安住在这一颗心里面,

  【谁道即凡非是圣。】

  「谁道」就是谁说。这个「即」就是当下。那么谁说凡夫不是圣人呢?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等」就是如同。当然心净的话,就像虚空一样,没有止境。所以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这个简单,不必解释就知道。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亦无「无」性,这个无字划掉,改成「本」。这句话要解释一下,世界的本性,它本来就是真如自性,没什么好

  讨论的啦,也没有所谓本性这个字,这个文字观念的执着,那么当下就是含融。如果你执着:我就要悟入一个真

  如自性。真如自性不是观念,我们很容易把真实境化作观念性,真实境就是悟道的人,见到真如的智慧的本体,

  是真实境,是一点都不马虎。自性就是真实性,真正有智慧、真正清净心,这是丝毫不含糊的,如果你悟到这样

  的一颗清净的性,但是不能执着的说:我有一颗本性让我悟。悟的人就泯能所、绝对立,所以亦无本性这个观念,

  当下就是妙性本空,无一法可得。这样叫含融。在旁边写:理事圆融。叫做含融。说理无生,说事,说到事相千

  差万别,含融就是圆融。

  48页

  (新版第59页第5行)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不只是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众生也有这个能力。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平」就是平等无异。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等无异。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不起诸见后面加一个「即」字,无名可名后面加一个「即」字,意思就能清楚了。不起诸见,这个就是如来的见。

  你想要了解如来有什么看法吗?如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见无所着,离一切相,不起诸见,这个就是如来见。这

  个「见」就是妄想、颠倒、执着的意思。无名可名真佛名,所以佛在哪里啊?我们不在这一颗灵灵觉觉、清清净

  净的觉性上去悟,你哪里找佛啊?佛不管是画的,还是雕塑的,你把它劈开来火化,佛在哪里啊?我们即使把这

  个身体碎为微尘,我们又能找到什么佛呢?没有的啦,火化以后,剩几根骨头而已。佛是什么?就是觉性,觉悟

  了,你就是佛。觉性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心中。所以你哪里去找佛?你念阿弥陀佛,你不用这个心去念佛,你怎

  么能够成就道业?所以说你一定要了解禅的思想,才有办法彻底的了解净土的思想,否则很困难。要不然就学老

  太婆,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拼命念阿弥陀佛,不要管它,就用这个办法。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未会」就是没有体会自性佛的人(众生),「由」就是从来。「若盲」就是如同眼睛瞎掉的人。这一句话就是,

  只有悟道的人,可以了解自性就是佛,不能够体会到自性佛的众生,从来就像眼睛瞎掉的盲人一样。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般若」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不起一念历三千,不动一个念头就遍三千,「历」就是遍。简单讲,就是无量的

  世界。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这个太好了!这达摩大师不是一个普通人!你想要见到真如平等吗?很简单!你只要在当下不要动念,「即目前」

  就是在眼前。就是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六祖讲的:言下。就是当下了。慎勿生心即目前,就是在当下。

  这「目前」不是眼睛前面。就是当下这一念放得下,透得过,你就是见本性平等的人。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这个不可思议的见性的妙理,不是我们凡夫心可以测的,你根本就不要去找,不用去寻找,不要去追逐。令疲极

  就是疲惫不堪。所以有的人拜佛、念佛、修行,弄得他自己疲惫不堪,明明有这个肾结石,或者是心脏衰竭,拼

  命的用功,拜佛、拜山。没有错!这固然是好,可是内心烦恼不除,拜这个有用吗?佛法是心法啊,不在心地上

  用功,拼命在外相里面拜佛、礼佛,可以结到善根啦,没有错!所以说: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

  河沙。那个念佛一声,是怎么念的?是从自性念的啦,要不然怎么功德无量呢?自性才具足功德嘛!这一句很难

  的啊,念佛一声,功德无量,没有自性,哪里有功德?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怎么能够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这

  个真正的礼佛,是能礼是空,所礼是空。能所双亡,那就罪灭河沙。是这样子的呀!哦!原来如此,我以为怎么

  那么容易!这是不容易的,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这谈何容易啊!有的人,头撞得这边像

  包公,一个月亮都跑出来了,还是不会消灾啊,为什么?左邻右舍全得罪光了,想跟邻居借一点水用也借不到,

  人家不给他,他家里的水管坏了,连一点水也没有人肯借,你看做人有多失败!

  【若能无念即真求,】

  如果无念,你要没有分别心,大地的众生统统平等。「真求」就是要求一个真的心。但无念就是真心。如果能够

  无念,就是真心之求。求就是无所求,你要求什么?求佛道,无所求就是求佛道。无念就是真求,要是有念就是

  妄求。

  【更若有求还不识。】

  如果还有一个求的心,「还」就是终究。「不识」就是不了解我们自性的佛。

  【达摩大师《悟性论》终。】

  好了!我们再看《达摩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着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渝州」就是四川。「校」就是校对。「刻」就是刻印。我们现在都是用电脑打字的,快乐了,比较不会那么麻

  烦了,

  49页(新版第61页)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省」就是节省。「要」就是精要。又节省又快,抓住重点修行。省要,这个很重要,你的生命有限,我们这个

  生命有限,无常很快就来临了,你不选一个最直接了当、最快的,你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外相上打转。修何法

  最为省要?就是节省精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观照这一颗心。观心一法,总摄诸法,「诸」就是一切。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为什么一法就可以摄诸法呢?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

  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

  你有根,你才生这个子。

  【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

  就不必弄得很痛苦,又不能成道,又不能了生死。如果了解这个心来修道,那么就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成就了。

  【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在「不了心而修」后面加一个「道」字。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为什么说观照这一颗心,叫做了呢?才叫做明白呢?

  【答曰: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

  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

  「亦自然本来俱有」,这…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