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P85

  ..续本文上一页

  【且如诵之与念,】

  我们就拿这个口诵跟心念来讨论,

  【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

  执相,把这个「相」划掉,改成「外」。执外求理,执着这个外相,求这个无生之理,

  【终无是处。】

  这样修行就错了。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

  所修后面加两个字「念佛」,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

  【皆非外说,唯只推心。】

  所以师傅不是讲过吗,自性与弥陀本来就不二嘛。你要用心念嘛,念念相应念念佛嘛,你一直着外面的相,那永远不能

  成就啦。所以

  【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

  「息心」改成「真心」。由真心生,真心就是无心。

  【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

  「心」是我们今生今世最重要的门户。

  【心是解脱之关津。】

  「关」就是关卡。「津」就是渡口。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

  【知门户者,岂虑难成?】

  「成」改成「入」。如果你知道哪里是门户,你就能够进去。岂虑,哪里去烦恼很难进入呢?

  【知关津者,何忧不达?】

  「达」就是通。你知道关卡和渡口在哪里,何忧不达呢?如果我们要到旗津去,那要先去渡船口啊,如果你不知道渡船

  口在哪里,就没有办法了。

  【窃见今时浅识,】

  我私下看到现在的人很肤浅,根本不了解佛法,

  【唯知事相为功,】

  拼命在外相上用功,在外相拼命打转。礼拜啦,念佛啦,心却完全不悟理,这个心完全不了解佛法是什么,乱修行,乱

  修一通,结果耗费了十年、二十年,烦恼依然故我,人我见还是那么大,世间不大,我相最大。

  【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

  「促」改成「役」。虚役人夫,平白的劳役人力,浪费人力。见性法门才是真正重要,你见了性,你懂得了这颗心,那

  你怎么念佛都成。你见性了,修密宗,修密宗成。你见性了,你持戒,持戒成。你见性,你修禅,修禅成。你修华严,

  华严成。你修天台,天台一定成就。如果你不见性,你修什么都不成。意识心,分别心,烦恼心,你怎么能够成就呢?

  你就是领众来念佛,你一样不能成就。何以故?你本身没降服故,你怎么度众生呢?释迦牟尼佛说:我佛法中,有一件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降服自己的心。你不先降服自己的心,你去领众,你一样不能解脱。你不以以为那个叫做功德,

  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功德是什么,功德来自于自性,功德来自于一颗清净的心。没有颠倒的心叫做功德。所以发心为众生

  帮忙固然很好,但是降服自己的心更是重要。你不能自利,焉能利他?你自己都不懂心性,你怎么度众生呢?说法就会偏,没有依据嘛,你无明还在嘛,分别心、意识心还在,你怎么说法?你所有的法,都不与自性相应。所以慢慢来,要悟了才有办法。

  68页第一行 (新版84页最后1行)

  【积木叠泥,】

  因为我们建道场,要积木、要叠泥,

  【图青画绿,】

  要雕梁画栋,

  【倾心尽力,】

  大家都很累,

  【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知」改成「悟」。何曾觉悟啊?以为建道场,功德就很大了,然后拼命建道场,结果怎么样?没有人才。师傅就曾经

  讲过了,佛教不是没有道场,是没有人才。佛教现在的道场多得不得了。一间道场那么大,住两个人。所以东部那个地

  方,宜兰那个地方,听说有一个道场很大,里面几个人?一个师傅,老法师。惠律法师,你想不想接啊?我说:好,那你问老和尚看看嘛。所以说,我们不要忙着建道场,要先栽培僧才,道场是其次的。有道才有场嘛,你没有道哪里有场呢?场是排在后面的嘛,道先嘛。有道何怕无场,有场不见得有道。世尊!斯理是否?善哉!善哉!本来就是如此,你有道,你哪里怕没有场地可以修行。你有场的,不一定有道啦。所以说:道场、道场,道排在前面。

  【经云: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

  【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

  这个要划起来,什么是修行?并不一定要打坐。打坐,好!是很好,方便,也可以,一天有空坐着,打坐就不攀缘嘛,摄心的

  方便,初学佛法应当这样,多多打坐,多多使外缘止息。记住!行住坐卧常了然,清清楚楚叫做了然。守本真心,一定要很清

  楚的观照这一颗心,让它没有起心跟动念、分别跟执著。

  【会是妄念不生,】

  「会是」就是正是。

  【我所心灭。一切万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

  「行行」就是种种的造作。

  【遂使教门差别。】

  因为有方便,它就有种种的差别,其实都是一心嘛。为什么说,禅跟净土到最后,都是究竟义、平等呢?禅下手就是因地心、

  就是平等心、就是见性的心。那么净土一下手,也是平等,因为阿弥陀佛那是平等,极乐世界是因为法身平等心显现出来的一

  个清净的国土,那当然就是果地的觉悟,才有这个果报清净的极乐世界净土!所以我们观照禅的这一颗见性的这一颗心,到究

  竟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清净的这个果报身,或者是正依二报,就是实报庄严土,那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禅的究竟,

  见法身,净土的究竟,它见法身,净土的究竟见法身,反映出来的、显现出来的,就是实报庄严土。在理来讲,是法身清净平

  等,在相来讲的话,在事来讲,它是实报庄严土。那你有实报庄严土,你当然一定要悟到平等的法性身,才能够建立正依二报。

  所以禅跟净土根本都是一样的东西,没有什么两样的。如果把净土的法门,认为是跟上帝来接引,信上帝得永生的思想一样,

  我想这个是有差距的,我想这是不能够彻底了解究竟义,才会作如是说,了解了究竟义,就不可能会这样说的。所以我们念阿

  弥陀佛,他就是平等法身,为什么?报身怎么能够离开法身?你禅,单刀直入的,见性平等的法身,他也是一样,禅是从无相

  下手,无相也是究竟义。净土是从有相下手,「有」到最后,它于性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没什么两样的,禅就是净土,禅不能

  离开净土,净土就是禅。

  【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位体,】

  「八道」就是八正道。

  【七十二贤行宗,】

  「贤行」就是威仪。依照这八个正道,正思维、正见、正精进、正命等等,去修行,一定成就道业。在身来讲的话,要七十二

  个威仪。比如说有事师法,如何侍奉自己的师傅,或者是白师法,对师傅应该怎么讲话。真正修学佛道的人,跟师傅讲话都是

  跪着说的,全部都是跪着说的,没有人敢坐着,跟师傅平起平坐的,这是真正的礼敬三宝。在台湾、中国是大乘法,比较不重

  视这个,你到泰国去看,那都是按部就班来的,要跟师傅讲话,他的头一定不敢超过师傅。比如说,我坐的椅子比较矮一点,

  他要通过师傅前面的时候,他不敢抬头的,他一定头低低的赶快走过去,表示我很恭敬师傅。大乘佛法不一样了,没有这种教

  化,也没有这种教育。他们跟师傅讲话,一定跪着合掌,禀白,跪着讲话,没有人敢坐着跟师傅讲话的,这是真正的法。但是

  如果你现在这样子的话,可能很麻烦!所以说每一个地方、区域,有一点不同。他肯学佛已经不错了,这么恭敬三宝,当然是

  对他好,对他本人好。可是可能一下子不能适应,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佛教国家嘛!泰国创国到今天八百多年,它一直都是佛教

  国家。入众法等,总共七十二种威仪。所以说八正道的位体,七十二个威仪,

  【莫过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

  就是要磨掉习气,磨炼就是锻炼。

  【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莫住,就是一切法无所住,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切法不可得、不可住,不能动一个念头,去执著什么东西,那么就是自见

  佛性。

  【于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十二部经,念念常转。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

  「义」就是法。如果你了解清净的本性,那么一切的心法自然显现。所以见性的人就等于看完三藏十二部经典,大彻大悟的人

  不关文字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他见性以后,他流露出来的法无量无边,这个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方便教化。所以说:

  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如果还没有见性,劝劝大家,还是不要离开善知识。我不晓得你们见性了没有,见性的举手,还

  没有什么消息。有的菩萨来跟我讲:师傅!我都听不懂,直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死?我说:没气就死了嘛。没有关系,慢慢来。

  听不懂就念佛、念佛。所以这一次不用台语讲,全部用国语讲。

  【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

  「满」就是圆满。

  【一切皆办,不受后有。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会」是正的意思。正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舍此身已,定得无生,】

  就进入了方便有余土,功夫高的,进入了实报庄严土。因为方便有余土就具足法身,实报庄严土也是有法身,就是凡圣同居土,

  也不离法身,四土是同一土,三身四土都是一颗心嘛!定得无生,

  【不可思议。努力莫造作,】

  莫造后面加两个字:莫造「虚妄」之作。就是莫虚妄的去造作的意思。

  【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

  这样的真实见性,不妄语的法门,是难可得闻的。所以说祖师慈悲,一代传一代,弘扬见性法门,难可得闻。

  【闻而能行者,】

  听了这个见性法,又可以真正的付诸行动,

  【恒沙众中,莫过有一。】

  所以在这个世界、宇宙当中,要找一个见性的人,难如登天!

  【行而能道到者,】

  就是见性以后,再继续把习气磨掉,到成佛,

  【亿万劫中,希有一人。】

  那就是佛了。像六祖,那是亿万人中,找不到一个的,中国就出这么一个六祖。

  【好好自安自静,】

  意思就是很诚恳的劝告你:自安自静。

  【善调诸根,就视心源,】

  「就」就是好好的从事。「视」不是看的意思,是指观察。好好的从事这个观察心地的功夫,…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