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心开始▪P5

  ..续本文上一页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来无去,无增无减,非一非异,不离本处,即得菩提。照见五蕴皆空清净心就显现,在真如的清净本体上, 不可以安立任何的知见。六祖讲:无端起知见,这个就是无明,莫名其妙的,烦恼就跑出来,莫名其妙的,就挂一个我的执着。所以世间会争论不休,会战争,会恶 斗,都是用妄想心,不是用真心。现在我叫你用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你搞通了,真心立刻就会显现。这个例子听不懂,至少你种一些善根。譬如说:现在就要注意听 了。什么叫做妄心?什么叫做真心?好,注意听!什么是妄?一切凡夫每天都在运用的,而没有觉察的,譬如说:一个男孩子,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认为有一个 对象可以追求、可以欣赏、可以爱,离开以后可以恨,然后这个心打结,爱恨交织,心起伏不定,用这个心叫做妄心。这个是什么?眼镜盒,众生所用的,统统是妄 心。这个是什么?那就毛巾。他那个第一眼的认识,这个就是毛巾嘛,有什么好争论的嘛!圣人看就不是这样子了。圣人看毛巾,就透视它是因缘生的东西,当体即 空,它空无自性。所以说:不见一物,名为见道。那么什么是真心呢?歇即是菩提。见一切相,总彻底地了悟,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万法皆是败坏之相。不管你今 天拥有多大的权位,多少的财势,长得多漂亮,长得多俊俏,绝对敌不过无常。那也是因缘生,短暂、虚幻不实的假相。在《楞伽经》,大慧菩萨问,说:世尊,为 什么要用缘起如幻?世尊说:只能用缘起如幻,才能最接近第一义谛。除了这个名词外,没有办法形容诸佛的妙理了。因缘生的东西,它就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 的。那么放眼看过去,哪一样不是缘起的?好,妄心就是看了某一种东西,拼死命地执着,拼死命地分别,内在的习气,加上外在的诱惑,变成业力,强大的业力牵 引着我们。就是等于一头牛,这个鼻孔被穿孔了,拉着一条绳子,你不得不跟他走。这个就是妄心造生死业,轮回的根本。什么是真心,真心就是眼睛像X光一样, 单刀直入,就可以透视,一切相不可得。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下就是空。讲当下就是空,非常困难体会,讲缘起空无自性,也非常困难体会,我现 在举一个例子,你注意看看,能不能体会一下缘起无自性?这个是抚尺,你现在有没有听到声音?没有。这个抚尺有没有声音?这个桌子有没有声音?没有。要。注 意看,缘起,声音就显现,刹那显现,马上怎么样?又消失。是不是?如果继续缘起,声音又跑出来。因缘生,声音跑出来,立刻消灭,佛经里面讲的,叫做生住异 灭,刹那无常。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子。佛陀所发现的真理,它是普遍性的,任何一棵树、一朵花、一个建筑物、任何一个人、一只狗,真理是普遍性的,随手拈 来,统统是真理。因为哪里都是缘起,哪里都是空无自性,哪里都没有永恒。放下,那一念叫做永恒。永恒不是说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是永远不执着,存在清净的 智慧心,叫做永恒。不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内心透视任何缘起缘灭的假相,不去分别这个是皇帝,这个是国家主席,这个是总统,这个是乞丐,一视同仁,对待 每一个众生,因为所有的众生,将来都将化做一堆骨头。没有例外。一百年后,今天所有的起心动念、情绪的高低潮,都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因为不明了佛所讲的 真理,在缘起缘灭里面完全迷失,完全迷失。完全迷失就是不知道,每天讲的我是一个假相,它只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工厂而已,吃下去的饭、菜化做能量,让你运 作,行住坐卧,衣食住行,有一天,它就是要死、要烂、要坏,不把它埋葬,就会长虫,就会流出尸体恶臭水,一定会变成一堆骨头,没有例外。用这样透视的心, 彻底地放下。有的人就说:师父,你这样讲,好了,我现在放下了,我跟你出家,那三个孩子怎么办呢?我那三个小孩呢?您不是讲放下吗?我说那个不是放下,那 个叫做放弃,还要卷舌:这个名词儿,差很多。放下是拥有的责任跟义务,同时拥有超越的思想,叫做放下。放弃就是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逃避现实,叫做放 弃。这人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学佛完全不影响你任何的事业,任何的职业。当官的、干大企业的,反而更好。你当一个领导,影响力大,反而更好,好做事。现在 身上拥有很多的钱,不影响的,实相无相无不相,遍一切处,看你怎么用心。你在哪儿上班,佛法绝对可以用得着的。不需要放弃你的工作,不需要放弃你的职责, 该有的责任跟义务,应当要尽,尽你的责任,尽你的义务。所以,但莫染污,别无圣解。但莫染污就是见所有相,都是虚妄。平常心是道。但是他没有悟,认为平常 心,好放下,我统统放下了!不!他把无心便是道认为:什么统统不要去想,我已经什么统统放下了,真心是不是显?不是这样子。这个问题就混在这个地方。这个 仍然是意识形态。好,我听师父的话,我什么都放得下,我什么都不执着,这个还是执着。要体悟到万法本来就是空,动念即乖,连动念都不行,连动一个说我放 下,我不执着,我无所住都不行。到了这个境界,叫做性相一如,本不可得。究竟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所有的相,透视它,都是短暂的,刹那生灭。简单讲:佛发 现生命的真理就是无常、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我们就是严重错误的思想,所以,我们要活得非常的痛苦、煎熬,搞得自杀。一念之间,可是这个很难的。台 湾发生一件不幸的事情,有一对男女,他们没结婚,但是同居在一起,平常是恩爱非常,呵护有加,这个女方发现男方好吃懒做,没有前途,不可靠,想要离开。二 个人叫出去外面谈判了。这个男的不要,苦苦地哀求。这个女的发现这个男的不实在,不可靠,后来,这个女的,就去外面另外交一个男朋友,可是不让这个甲知 道,甲的男朋友,第二个叫做乙的男朋友,偷偷地私下,手机、网络,反正就是全部都断绝,不让他知道,后来,这个男孩子也知道了,说她外面又交了一个男朋 友,这个男孩子就约她出来谈判,到底要合还是要离,因为爱的太深了,那种执着,严重到没有办法转圜的余地。这个女孩子就说:我决定跟你分手!他就从身上抽 出一把刀,预藏的刀,连续疯狂砍三十二刀,三十二刀。当场毙命。你想想看,人的一念之间,那种嗔恨、不满跟嫉妒,可以致人于死地。一念之间。我们学佛的 人,可以转识成智,可以把这份执着,把它转成大爱,学佛的人碰到任何的逆境和困难,都应当提起正念,如果是学佛的,真正下功夫的,人家女方就不要你了,是 不是?你还要穷追不舍?如果真的学佛的,那就看得很开了,因缘法就是这样子,没有缘就是没有办法嘛!好吧,彼此不要勉强,勉强会造成遗憾。任何事情都不可 以勉强,勉强就会造成遗憾。因此我们用真心,它就是真如不生不灭的,但是,要培养这一念,彻底地看破、放下,有多困难!如果说:佛法讲难,非常难。如果要 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来讲佛法,什么是佛法?就是彻底地看破。什么是佛法,就是彻底放下。什么是佛法?就是彻底解脱,就是佛法。什么是佛法?彻底的自在。什 么是佛法?万法毕竟空,不可得。虽然说:我们道理知道,可是内在的执着和欲望、习气,在《楞严经》讲,有十种习气:贪的习气;嗔、恨的习气;嫉妒心的习 气;淫欲的习气。这个在深度的医学报道,男女的欲,它叫做非理性行为,如果我们看过深度的医学报道,人类跟一棵树一样,这一棵树大了,它就会开花结果。人 类也是这样子。人类的男性跟女性,到达成熟的程度的时候,男性的荷尔蒙,女性的荷尔蒙,它是一种自然的冲力,要繁殖下一代,这个不是用理性可以克制的。不 是说你碰到境界,我要控制它,你就可以控制的。如果能够控制,就没有人类了。所以佛陀讲了一句最贴切的话:叫做欲来须避,如避火坑。世尊,就是这样子教导 我们的。那么,在家居士呢?叫做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在家居士就是把这个男女的欲望,慢慢看,慢慢看开,慢慢看,慢慢看开一点。不是说:我今天我听到了佛 法,我要克制它,那个没有办法的。那个需要很大的决心、功夫,还有时间。因此,我们要了解,修行不是吃饭这么简单的,说放下,嘴巴说一说行,碰到境界不执 着,困难!

  

  好了,先辨真心是佛,妄心是贼,妄心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真心是我们了生死的根本。所以,我们要用真心修行,叫做真如自性。《金刚经》讲,心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楞严经》讲:心不在内,不是在外,不是在中间。为什么这样讲,为什么这样讲呢?阿难就问佛了。要找心嘛,阿难心找不到。心不在内,心不在外,心不在中间。阿难问佛了。因为有七处征心,因为我们时间关系,没有办法。阿难一开始,错认为心在内,佛陀就告诉他:如果心是在内,应当先看到你的五脏六腑,心如果在内,你可以看到肺,看到心脏,看到胃、大肠、小肠,阿难,你何以看不到呢?为什么看不到你的五脏,心脏、肺脏、脾脏、胰脏等等,大肠、小肠,你既然说:心在内,为何看不到你内在的东西呢?嗯,阿难想:那么,心可能在外。佛陀说:如果心在外,回过头来,你应当看到你自己的脸,你看得到自己的脸吗?没有照镜子,你能看到自己的脸吗?不行。心不在外。如果心在外,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啊,那么成佛变成两尊佛了。佛陀开示阿难:如果心在外,可以先看到你的脸,那么,心在外,身心不相关,如果成佛,变成一个内在佛,一个外面佛,讲得通吗?阿难再想一想,嗯,可能心在中间。佛陀说:如果心在中间,那么一定有可以指出来的地方。是不是?有左边,有右边,你才讲这是中间嘛!阿难,中间在哪里?佛陀让阿难讲一讲,你所谓的心在中间,中间在哪里?你指出来给我看看。就是心找不到。就是二祖去见达摩大师,慧可大师去见达摩祖师,讲的那一句话,叫做: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到,这个就是这个道理。《楞严经》讲:心不在内、心不在外,心不在中间。《金刚经》讲:心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这个都是讲妄想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佛陀这样讲?过去心就是你所有的记忆,美好的记忆、恶的记忆,都一直记忆在你的内心里面。所以一般人回想过去的快乐事,好像在幻想、梦想一样。要回忆以前痛苦的,就恨,所以,一直忘不掉过去。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你不晓得啊,有一个法师,今年五十四岁,他的妈妈八十七岁,讲到四、五十年前的事情,这个法师的妈妈还会掉眼泪,你知道她是谁了啊。你想想看,五十年前的事情,想到我爸爸,她都还会哭,严不严重啊,这《金刚经》一句话就解决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你现在所看的一切的执着、认识的东西,叫做认识论。所以佛陀在《阿含经》里面讲:千万不要随着你的感觉而起舞,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因为法无定法。你认为好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好吃。你觉得这个人值得尊敬,另外一个人不一定觉得这个人值得尊敬,因为每一个人都随着感觉起舞,所以,这个就是生灭、无常、轮回的心。如果能够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如果我们了解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包括我们的色身。即生灭彻底放下,这一念,现前当下这一念,离一切相,究竟放下的心,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动念即乖,这一念就是佛。所以,《金刚经》:以要言之,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因为色即是空。受、想、行、识都是空。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佛陀所行的一切善,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执着,做他该做的工作。我也是这样子,没有什么伟大不伟大、了不起、了不了不起,我们没有这样的心。不住一法,名为佛法,你要讲佛法吗?《传心法要》讲,黄檗断际禅师讲:学道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这个无所住,是真功夫的无所住。不是讲一讲,是心体离念。如法界的平等毕竟空寂。什么是涅槃?现在就是。生死就是涅槃。生死放得下,同时就是涅槃。不能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离开了现前当下就一念,没有菩提可言。你只要了达万法皆是虚妄不实在的,这样的平常心,慢慢地培养。。。有一天,啪,像开关开了一样,喔,原来万法皆是妄。但是万法皆是妄,转一个角度来,万法皆真。万法皆妄是指众生讲的。佛指的众生都是用妄想心,所以说万法皆是妄。但是,成佛刚好反过来,《楞严经》讲: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当我们转识成智,转迷成悟的时候,山河大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本来面目,没有多上任何一层的执着。换句话说,等于照相机,众生就是没有把照相机的焦距调得很好,看出去,什么统统执着,什么统统分别,什么统统颠倒,无常的东西,他认为是永恒的,所以,他拼命地一直往外一直追求,以为要追求出什么东西,时间到了,两手一放,什么统统不是。他才发现,佛法的重要,来不及了!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六根、六尘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换句话说,山河大地无非是清净法身,这个就是迷悟一念间。迷了,就认为有一种东西可以执着,放下了,原来没有东西,本来无一物,缘起本来就尾生之信,没有什么好执着的。全世界跑遍了,就是这么一回事。是不是?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我们讲堂有人去黄山,没有三两三,不敢上黄山。安徽的黄山。买了一片DVD回来,我就用二个小时,把黄山全部看完了。黄山,安徽的黄山就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没有一座山峰,不是石头所构成的,叫做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没有一颗石头,没有长奇怪的松树出来。知道吗?黄山。怪石、奇石,第一个叫做奇石,第二个叫做怪松,第三个叫做云海,第四个叫做温泉。春夏秋冬随着这个云层变化莫测,好,黄山去过了。因为早就体悟了山河大地皆是清净法身。缘起就是毕竟空。是不是?所以看任何相,贯穿、透视,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达万法本来就空,这一颗清净的真如自性本来就存在。可是,它是无形相的大智慧心,讲不出所以然,不得不讲,就是像今天这样演讲。所以佛法为什么讲悟?悟,认识自己的心,叫做大悟。原来每一个人都是佛。

  

  

《从心开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