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

  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

  慧律法师主讲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报上刊载的事,有时也能启发我们,对修行亦颇有助益。日前,据报载,有一个调查局的员工已娶妾生子,但夫妻感情不睦,后来,这丈夫结识了一名护士,并进而同居。当初交往时,男子欺骗对方,说自己未婚,当护士得知实情,便坚欲与其分手,此人是个老实人,因为已将感情投注进去,无法收回,数度请求护士回心转意,仍无法挽回对方的心意。一次,他在极度郁闷下,写了一封信,信上表明,若护士离他而去,必定要手刃对方,然后自杀。这封信无意间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不以为意,认为纯属玩笑。不料,有一天,这丈夫去找护士谈判,两人发生口角,邻居听到二人大声地争吵,突然传来护士的一声惨叫,之后就阒然无声,一名不知情的邻居恰好撞见冲出来的凶手,也莫名其妙地被追杀。当电视新闻播报时,现场血迹斑斑,一片凌乱。

  众所皆知,要进入调查局,必须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经过国家高普考,而凶手本身又是个老实人,但他闯了祸,就想要杀人灭口,幸亏邻居机警,才逃过一劫。凶手知道犯下这桩案子,自己必定会被判死刑,就跑到铁道旁,见火车来了,便一头撞上去,结果被撞得支离破碎,死状凄惨。一念之间想不开,杀人、自杀,家庭破裂,叫妻儿日后依靠谁?这真是人间悲剧。

  由这则新闻反观自己,我们今天能够切确掌握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坐在此地念佛,终极的目标在了生死,不会为了儿女私情而毁掉自己的性命,糟蹋难能可贵的人生。所以,奉劝在座的女众,如果踫到有妇之夫,一定要保持距离,否则终究是自己吃亏。若陷入感情的纠纷,应以理性来了解生死无常,世间男女的情爱纠葛,无法让我们得到永久的快乐,眼前似乎很甜蜜,苦的却在后头。男女之间,快乐就像西瓜皮,只有薄薄的一层,痛苦却似西瓜肉,非常的多。世间人对欲望、感情,往往因为一念之间看不开,造成了人生的悲剧。就像这调查局员工。所以,大家能齐聚在此念佛,是多么不容易的因缘。万般放下,一同念佛、听法师开示,这是大家累劫所修的善根福报。

  学佛与否影响处世态度

  以前,丈夫殴打或杀死妻子的事时有所闻。现在打开报纸,倒是妻子杀死丈夫的案件屡见不鲜。

  有一对夫妻,丈夫懦弱无能,妻子气焰嚣张,常常辱骂丈夫,或威胁要离婚,丈夫敢怒不敢言。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回嘴了两句,这妻子一怒之下,抄起水果刀,刺向丈夫的心脏,一刀就要了丈夫的命。待冷静下来,还向八岁的儿子赔不是。然而一时的冲动,铸下大错,已后悔莫及。

  这就是学佛和没学佛的人之间极大的差别。学佛的人,即使嫁了个不成材的丈夫,会认命、接受。纵使无法共同生活,亦毋须置其于死地,用如此残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应以较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如今孩子成孤儿,自己也锒铛入狱。若非死刑,亦是无期徒刑。由于一念冲动,造成这种不幸的后果。

  念力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话说回来,世间人会在一念之间杀死人,由此可见,念头的力量很大。在座诸位,切莫小看打佛七这七天的时间。人的念力非常大,贪嗔痴的念头一动,往往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来。相对的,佛菩萨的愿力、般若智慧、善巧方便力亦不可思议。我们打七时,口念佛号,念念欲往生,百年之后,自然而然就朝西方而去。所以,往生也是靠我们的念力。世间人起心动念,非恨即嫉妒,在内心产生了一股力量,若遇因缘即起现行。像上述那位妻子,不满意自己的丈夫,亟欲离婚,到了有一天,因缘和合,两人争执,控制不住,就酿成杀夫的悲剧。我们每天都加强自己对往生与净土的信念,至死不渝,这种“心”的力量亦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把握在这里念佛的因缘。

  应选择最稳当的法门

  修行要抓住重点。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圣人看到毕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毕竟空的平等心性”——这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凡夫所见则是千差万别的假相,所以会著相。看到这,执著这;看到那,执著那。所以,自古以来,参禅而能肯定往生是很困难的。有许多人学禅,学得非常好,临命终却不自在。何以故?因为临命终会有病苦。一个人能坐著参禅八小时,远不如念佛、诵经、绕佛八小时,后者在临命终时绝对比前者有把握,因为他有佛的加被,心中有极乐世界,就算临命终有病苦亦无妨,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算临终无法出声念,仍可用忆念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禅宗则不然,若大彻大悟自不待言,如:六祖、大珠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工夫当然没问题。我们现在所指的是一般参禅,似悟未悟,临命终要用却使不上力的人而言。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真功夫又自我赞叹,未悟言悟,习气与贪嗔痴皆重的人。所以修行不能修那种没有把握的法门,为师者亦不可为弟子开示那种模棱两可,有可能了生死,亦有可能无法了生死的法门。所以说要开悟很难,但要求生净土,并不困难。

  经过我助念、处理的死者,迄今约有两、三百人,一般人都对死人怀有莫名的恐惧,但我不怕死人。我读大学时,老和尚曾开示:“要发菩提心。”某大德则告诉我们:“要行菩萨道。”所以,当同学的祖父罹患肝癌,吐血、拉血、痛苦挣扎,家属因为怕被传染,所以不敢靠近。我说:“没关系,我来!”就自告奋勇去帮忙,为患者加持,顺便帮他清理一下,心里一点也不怕,因为了知,有朝一日,自己也必定要面临死亡。我们无法肯定自己临命终一定没有病苦,所以,修行一定要选择最稳当的,千万不可作没把握的事,那么,即使临命终有病苦,我们仍有把握往生,就算念不出来,仍可用忆念的方式——“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是说。因此,也应当常常观看佛像。

  往生极乐应具足信心

  要往生极乐世界,首要条件在,具足坚定之信念。我曾问一位老比丘尼:“xx法师,你会往生吗?”老比丘尼答:“恐怕没办法,我不识字,每天只是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临命终,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引我?”我正色道:“你身为出家人,还这样说,信徒怎么会有信心?”老比丘尼说:“就是因为我是出家人,吃的是十方的布施,所以才更没把握。”这就是不懂得要具足信心,乃是往生的首要条件。所以,当别人问你:“XX居士,你会往生吗?”你一定要回答:“会,我绝对会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到底,这叫做坚定信心,因为佛说过,临终十念即会来接引,绝非虚言。

  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就读时,曾碰到过如下情形:一个年约三十岁的师姊,曾堕胎三次,平时并未学佛,才皈依一年两个月,很有福报的是,临命终有南普陀的法师为她助念,而南普陀的法师个个都持戒,修净土法门。广化老和尚也为她开示:“你现在要万缘放下,此时此刻,谁都无法救你,只有佛有办法救你。所以,你想什么都没用,要一心想佛,不要想你那些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目前唯一要作的,就是紧抓佛号不放,一心一意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成佛度众生。”当时,病者已不能言语,腹部膨胀。助念了多时,至凌晨五点多,病者似乎有话要说,就拉起别人的手,写了一个“生”字,她虽然因病苦而承受剧痛,但听了老和尚开示后就一心念佛,非常认真。老和尚走后,南普陀的法师仍轮班助念,我们就问:“你是不是见到佛?”病人点头。我们又问:“你是否决定往生?”她也点头示意。往生后现大丈夫相,十分庄严,比生前被病苦折腾时的相貌还要好看,往生得十分自在。这就是因为她信心坚定,方得以往生极乐世界。否则她堕胎三次,学佛不深,平日也不精进,唯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结善缘,临命终刚好有僧团前来助念,这表示她前世或今生曾和人结善缘。因此,往生极乐世界首重信心。不论你过去造多少恶业都不用担忧,只要好好求忏悔,时间若够,可加修安乐妙宝(若要品位高、若有犯戒,一定要持安乐妙宝,里面有令戒体清净的咒。)戒们今天学佛,只求往生,下下品亦无妨,那么,好好念佛即可,若要求上品,一定要持戒、求忏悔并加上观想——观想西方三圣。观想念佛时,佛像要看得很仔细,但一般人都只有念佛而已,所以不容易集中精神,若不持安乐妙宝,就要做大功德、持八关斋戒,方法很多,端看我们如何去运用。

  修行要有志气

  何谓志气?例如:我们修行,若选择修净土,就应当坚持下去,不会被别人左右,东参西参,到最后一事无成。修行若像蘸酱油般,终究是蜻蜓点水,是不会有成就的。修任何一种法,都必须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体悟无常

  修行的重点,要体悟无常。大家虽将无常挂在嘴上,却已经麻木不仁,失去警惕作用。固然天天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慎勿放逸。”但是否真正体悟到无常?到火葬场、殡仪馆看看,到左邻右舍探听一下,今天这个人死,明天那个人死,每天都有人死,你说,究竟要计较什么?修行就是不计较、不比较,试问:“哪一样是你的?”二十四小时都自问:“哪一样是我的?”这世间无一物是我们的。一切都是假相,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无常法。所以,我们要先体认到“无常”,就不会觉得修行太辛苦,才有办法来用功。你说一天拜这么多枝香很辛苦,可是,比起那些肩挑重担和作苦工的人,实在是轻松太多了。所以,若说修行辛苦,比起世间以体力工作的人,那他们的辛苦更甚于我们十倍。而且,世间人的辛苦没有目的,无论吃多少苦,仍是一个生死凡夫,继续六道轮回。我们今天在此吃苦,却是有目的的。我们修行,念佛、拜佛、持午、打八…

《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