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佛七圓滿開示
慧律法師主講
情愛糾葛,苦多樂少
我們這幾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發生了很多事,報上刊載的事,有時也能啓發我們,對修行亦頗有助益。日前,據報載,有一個調查局的員工已娶妾生子,但夫妻感情不睦,後來,這丈夫結識了一名護士,並進而同居。當初交往時,男子欺騙對方,說自己未婚,當護士得知實情,便堅欲與其分手,此人是個老實人,因爲已將感情投注進去,無法收回,數度請求護士回心轉意,仍無法挽回對方的心意。一次,他在極度郁悶下,寫了一封信,信上表明,若護士離他而去,必定要手刃對方,然後自殺。這封信無意間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不以爲意,認爲純屬玩笑。不料,有一天,這丈夫去找護士談判,兩人發生口角,鄰居聽到二人大聲地爭吵,突然傳來護士的一聲慘叫,之後就阒然無聲,一名不知情的鄰居恰好撞見沖出來的凶手,也莫名其妙地被追殺。當電視新聞播報時,現場血迹斑斑,一片淩亂。
衆所皆知,要進入調查局,必須有大專以上的學曆,經過國家高普考,而凶手本身又是個老實人,但他闖了禍,就想要殺人滅口,幸虧鄰居機警,才逃過一劫。凶手知道犯下這樁案子,自己必定會被判死刑,就跑到鐵道旁,見火車來了,便一頭撞上去,結果被撞得支離破碎,死狀淒慘。一念之間想不開,殺人、自殺,家庭破裂,叫妻兒日後依靠誰?這真是人間悲劇。
由這則新聞反觀自己,我們今天能夠切確掌握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坐在此地念佛,終極的目標在了生死,不會爲了兒女私情而毀掉自己的性命,糟蹋難能可貴的人生。所以,奉勸在座的女衆,如果踫到有婦之夫,一定要保持距離,否則終究是自己吃虧。若陷入感情的糾紛,應以理性來了解生死無常,世間男女的情愛糾葛,無法讓我們得到永久的快樂,眼前似乎很甜蜜,苦的卻在後頭。男女之間,快樂就像西瓜皮,只有薄薄的一層,痛苦卻似西瓜肉,非常的多。世間人對欲望、感情,往往因爲一念之間看不開,造成了人生的悲劇。就像這調查局員工。所以,大家能齊聚在此念佛,是多麼不容易的因緣。萬般放下,一同念佛、聽法師開示,這是大家累劫所修的善根福報。
學佛與否影響處世態度
以前,丈夫毆打或殺死妻子的事時有所聞。現在打開報紙,倒是妻子殺死丈夫的案件屢見不鮮。
有一對夫妻,丈夫懦弱無能,妻子氣焰囂張,常常辱罵丈夫,或威脅要離婚,丈夫敢怒不敢言。有一天,終于忍不住,回嘴了兩句,這妻子一怒之下,抄起水果刀,刺向丈夫的心髒,一刀就要了丈夫的命。待冷靜下來,還向八歲的兒子賠不是。然而一時的沖動,鑄下大錯,已後悔莫及。
這就是學佛和沒學佛的人之間極大的差別。學佛的人,即使嫁了個不成材的丈夫,會認命、接受。縱使無法共同生活,亦毋須置其于死地,用如此殘暴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應以較理性的方式來解決。如今孩子成孤兒,自己也锒铛入獄。若非死刑,亦是無期徒刑。由于一念沖動,造成這種不幸的後果。
念力如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
話說回來,世間人會在一念之間殺死人,由此可見,念頭的力量很大。在座諸位,切莫小看打佛七這七天的時間。人的念力非常大,貪嗔癡的念頭一動,往往會做出駭人聽聞的事情來。相對的,佛菩薩的願力、般若智慧、善巧方便力亦不可思議。我們打七時,口念佛號,念念欲往生,百年之後,自然而然就朝西方而去。所以,往生也是靠我們的念力。世間人起心動念,非恨即嫉妒,在內心産生了一股力量,若遇因緣即起現行。像上述那位妻子,不滿意自己的丈夫,亟欲離婚,到了有一天,因緣和合,兩人爭執,控製不住,就釀成殺夫的悲劇。我們每天都加強自己對往生與淨土的信念,至死不渝,這種“心”的力量亦是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把握在這裏念佛的因緣。
應選擇最穩當的法門
修行要抓住重點。我常說:“開悟很困難,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徹大悟,見到平等的空性。禅宗雲:“聖人見體,凡夫見相。”聖人看到畢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畢竟空的平等心性”——這是聖人所見到的境界。凡夫所見則是千差萬別的假相,所以會著相。看到這,執著這;看到那,執著那。所以,自古以來,參禅而能肯定往生是很困難的。有許多人學禅,學得非常好,臨命終卻不自在。何以故?因爲臨命終會有病苦。一個人能坐著參禅八小時,遠不如念佛、誦經、繞佛八小時,後者在臨命終時絕對比前者有把握,因爲他有佛的加被,心中有極樂世界,就算臨命終有病苦亦無妨,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算臨終無法出聲念,仍可用憶念的方式,往生極樂世界。禅宗則不然,若大徹大悟自不待言,如:六祖、大珠和尚、虛雲老和尚的工夫當然沒問題。我們現在所指的是一般參禅,似悟未悟,臨命終要用卻使不上力的人而言。最怕的就是這種,沒有真功夫又自我贊歎,未悟言悟,習氣與貪嗔癡皆重的人。所以修行不能修那種沒有把握的法門,爲師者亦不可爲弟子開示那種模棱兩可,有可能了生死,亦有可能無法了生死的法門。所以說要開悟很難,但要求生淨土,並不困難。
經過我助念、處理的死者,迄今約有兩、叁百人,一般人都對死人懷有莫名的恐懼,但我不怕死人。我讀大學時,老和尚曾開示:“要發菩提心。”某大德則告訴我們:“要行菩薩道。”所以,當同學的祖父罹患肝癌,吐血、拉血、痛苦掙紮,家屬因爲怕被傳染,所以不敢靠近。我說:“沒關系,我來!”就自告奮勇去幫忙,爲患者加持,順便幫他清理一下,心裏一點也不怕,因爲了知,有朝一日,自己也必定要面臨死亡。我們無法肯定自己臨命終一定沒有病苦,所以,修行一定要選擇最穩當的,千萬不可作沒把握的事,那麼,即使臨命終有病苦,我們仍有把握往生,就算念不出來,仍可用憶念的方式——“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如是說。因此,也應當常常觀看佛像。
往生極樂應具足信心
要往生極樂世界,首要條件在,具足堅定之信念。我曾問一位老比丘尼:“xx法師,你會往生嗎?”老比丘尼答:“恐怕沒辦法,我不識字,每天只是念阿彌陀佛,不知道臨命終,阿彌陀佛會不會來接引我?”我正色道:“你身爲出家人,還這樣說,信徒怎麼會有信心?”老比丘尼說:“就是因爲我是出家人,吃的是十方的布施,所以才更沒把握。”這就是不懂得要具足信心,乃是往生的首要條件。所以,當別人問你:“XX居士,你會往生嗎?”你一定要回答:“會,我絕對會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堅持到底,這叫做堅定信心,因爲佛說過,臨終十念即會來接引,絕非虛言。
我在南普陀佛學院就讀時,曾碰到過如下情形:一個年約叁十歲的師姊,曾墮胎叁次,平時並未學佛,才皈依一年兩個月,很有福報的是,臨命終有南普陀的法師爲她助念,而南普陀的法師個個都持戒,修淨土法門。廣化老和尚也爲她開示:“你現在要萬緣放下,此時此刻,誰都無法救你,只有佛有辦法救你。所以,你想什麼都沒用,要一心想佛,不要想你那些孩子。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目前唯一要作的,就是緊抓佛號不放,一心一意要到極樂世界,以後成佛度衆生。”當時,病者已不能言語,腹部膨脹。助念了多時,至淩晨五點多,病者似乎有話要說,就拉起別人的手,寫了一個“生”字,她雖然因病苦而承受劇痛,但聽了老和尚開示後就一心念佛,非常認真。老和尚走後,南普陀的法師仍輪班助念,我們就問:“你是不是見到佛?”病人點頭。我們又問:“你是否決定往生?”她也點頭示意。往生後現大丈夫相,十分莊嚴,比生前被病苦折騰時的相貌還要好看,往生得十分自在。這就是因爲她信心堅定,方得以往生極樂世界。否則她墮胎叁次,學佛不深,平日也不精進,唯一最大的優點就是有結善緣,臨命終剛好有僧團前來助念,這表示她前世或今生曾和人結善緣。因此,往生極樂世界首重信心。不論你過去造多少惡業都不用擔憂,只要好好求忏悔,時間若夠,可加修安樂妙寶(若要品位高、若有犯戒,一定要持安樂妙寶,裏面有令戒體清淨的咒。)戒們今天學佛,只求往生,下下品亦無妨,那麼,好好念佛即可,若要求上品,一定要持戒、求忏悔並加上觀想——觀想西方叁聖。觀想念佛時,佛像要看得很仔細,但一般人都只有念佛而已,所以不容易集中精神,若不持安樂妙寶,就要做大功德、持八關齋戒,方法很多,端看我們如何去運用。
修行要有志氣
何謂志氣?例如:我們修行,若選擇修淨土,就應當堅持下去,不會被別人左右,東參西參,到最後一事無成。修行若像蘸醬油般,終究是蜻蜓點水,是不會有成就的。修任何一種法,都必須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體悟無常
修行的重點,要體悟無常。大家雖將無常挂在嘴上,卻已經麻木不仁,失去警惕作用。固然天天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慎勿放逸。”但是否真正體悟到無常?到火葬場、殡儀館看看,到左鄰右舍探聽一下,今天這個人死,明天那個人死,每天都有人死,你說,究竟要計較什麼?修行就是不計較、不比較,試問:“哪一樣是你的?”二十四小時都自問:“哪一樣是我的?”這世間無一物是我們的。一切都是假相,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無常法。所以,我們要先體認到“無常”,就不會覺得修行太辛苦,才有辦法來用功。你說一天拜這麼多枝香很辛苦,可是,比起那些肩挑重擔和作苦工的人,實在是輕松太多了。所以,若說修行辛苦,比起世間以體力工作的人,那他們的辛苦更甚于我們十倍。而且,世間人的辛苦沒有目的,無論吃多少苦,仍是一個生死凡夫,繼續六道輪回。我們今天在此吃苦,卻是有目的的。我們修行,念佛、拜佛、持午、打八…
《一九九八年佛七圓滿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