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寿康宝鉴▪P14

  ..续本文上一页子所斥钻穴踰墙。郑风所讥采兰赠芍。未有端悫之士。淑静之女。而出于自由结婚者。请申论之。曲礼云。男女不杂坐。不亲授。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薰僚友。以厚男女之别。如是则男女皆别嫌明微。非礼勿视听言动。安得有自由结婚。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恶其男女无别也。孟子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贱其忘亲而寡廉鲜耻也。又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盖禽兽皆自由恋爱。人为万物之灵。故圣人作为礼义。以远于禽兽。奈何去之。昏礼云。父亲醮子。而命之亲迎。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男女有别。然后夫妇有义。郊特牲云。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然则男女皆遵父兄之命。安得有自由结婚。内则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又云。礼始于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又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男女之别。始于家庭。而达于道路。内外谨严如此。安得有自由结婚。且娶妇所以养亲也。诗常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孔子云。父母非顺矣乎。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此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先哲有言。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也。古者皆由父母主婚。故能博亲欢。而申孝养也。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婚姻礼之大本。人子具有孝心。自当以父母之心为心也。若乃不由父母。不问门第德性。而曰自由恋爱。则与嫖客娼妓何异。吾未见嫖客娼妓。而能孝养其父母舅姑者也。今自由邪说。首推翻昏礼。因之背天常之伦。弃父母之命。不孝又兼不信不义。其千言万语。种种理由。不过曰自由恋爱而已。试问羽毛鳞介之族。何一非自由恋爱。彼何知有礼义。何知孝亲敬长。可以人而同于羽毛鳞介乎。且夫妇以义合。主之以尊亲。重之以盟约。申之以六礼。故能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同患难。同安乐。孝亲睦族而宜子孙。今以自由恋爱。便成夫妇。背尊亲。蔑礼义。则金尽交绝。色衰爱弛。初则自由结合。终必自由离散。名节扫地。州乡不齿。彼以自由为终身幸辐。吾恐以不正当之自由。而牺牲男女终身幸福。玷家风而斩世泽者。居其大多数也。故曰。未有端悫之士。淑静之女。而忍出于自由结婚者。礼大传云。男女有别。不可与民变革。郊特性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盖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兄弟。男女无别。则夫妇之伦斁。而伦常尽废。人禽界混。自由结婚之流毒如此。可不慎哉。或且以东西各国为借口。讵知疏财仗义。欧美特长。各国政艺。可采亦多。独以不严男女之别为效法。以教私胎堕胎者日众。刑律不能制止。大背人道主义。近年法国以人口减少。而强迫婚姻。日本以女学生堕落。而注重风纪。究其原因。皆由淫佚。我国教化最先。妇女名节。迥非各国所及。今当采各国之长而舍其短。不当弃我之长。而效彼之淫靡薄俗也。孟子云。庠序学校。皆以明伦。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窃望全国学界。推行孔孟之教。以化寰球。以辟诐淫邪遁之说。而致万国于文轨大同之盛。其必自人人讲明伦理。敦崇礼义廉耻始乎。

  不可录纪验

  ◎友人季邦采。为吴兴知名士。住南浔镇。方予初印不可录。适季掌教镇海。札致二百本。嘱其分给生童。比接来信。责予迂阔。且云已将此录置之高阁矣。未两日。差人来言。愿刷五百本。予理前说以却之。旋复专足持札坚恳。始知梦伊父谆嘱云。尔不印送不可录。尔子乌能入泮。因嘱刷印一千本。广为流布。后据云接到伊子采芹之信。正发愿印书之日也。其灵验如此。杭城新桥。积翠庵僧静缘。向好善。一日大雪叩门。余以为募缘。曰我家贫寒。无力相助。僧曰愿借不可录板。刷印几千本施送。余欣诺之。而诘其何以陡发此念。冒雪而来。僧曰。昨夜梦土地神告曰。印送不可录。可免大灾。今早遍访施主。知板系潭府所藏。故特来借取耳。僧印送后。次年居民失火。左右均遭回禄。独僧庵无恙。益信神明劝善。冥冥不爽。陈海曙记

  ◎庚午初夏。夜梦两童子来。语予曰。文昌帝君召尔有话。因同往。引至中翠亭一院。见其额曰大洞阁。随童子至大殿。见 帝君中坐。予叩头起侍。 帝君言曰。世闲 送善书甚多。惟不可录久已不行。尔当为我布散。即命两童抬出一箱。内皆剥蚀字纸。检阅即不可录之残帙也。正在想念。此书未经见过。从何办起。 帝君又谕曰。乡试将近。当速为之。命两童送予出而醒。次日各坊寻觅。均称不知。焦思月余。突有人将不可录书板来售。序文首张已失。阅尾张。知系万九沙先生所刻。甚喜。买之。即刷印三千本。于七月初一早。虔送至院。甫到大门。一僧便启口问曰。可是陈居士送不可录来耶。予惟唯唯。却甚骇异。趋诣大殿焚香。叩呈 帝座之前。其僧延至客座待茶。叩其法名。为元本。问其何以知予送书来。且知书名。僧曰。昨夜得梦。帝君谕我候门接书。故早起相候。予深为肃然。可知善书行世。上格苍穹能身体力行者。其功德尤不可量。所愿共体帝君救世苦心。同登宝筏。望广为流传。俾举世力惩其不可。以勉为其所可。庶不负神明之付托云尔。清嘉庆庚午。六月古盐官陈海曙自记

  ◎丙戌岁。余妹于归后。忽起痰痫之证。时常啼哭。饮食不纳。或云。冲犯花粉煞所致。延师巫百方禳解。迄无效验。而且不肯服药。竭数人之力。药竟涓滴难入。以致半载之后。身瘦如柴。堂上深为忧虑。万分焦灼。生因在酆都帝。及城隍神前。具疏许愿。印送不可录五千本。许愿后。竟即转机。便肯服药。因连进消痰之剂。一月后。即平复如常。业已痊愈。将届一载。且身体较前反健。因即用活字板。如数排印。以答神庥。拜志灵验于右。清光绪戊子。三月娄东下郡悔过生谨记

  惜字近证

  书契之治。古以汗简。一变而用楮墨。再变而为剞劂。浸趋巧便。而文字之流行益广矣。剞劂之法。先以纸书之。覆而糊之于板。复摩擦其纸背。俾纸去而字存。此擦去之纸。仍有字形。不可亵污。嘉庆乙丑之秋。杭城保佑桥。锲工金姓。病中见两鬼隶摄去。拜谒堂皇。所见神如贵官像。神曰。汝秽亵字纸。法当刑责。金诉以术业在是。不得不尔。神曰。不然。汝当摩擦之际。所落纸屑。宜收置净处。随时焚送。汝乃洒弃皆除。甚至倾泼垃圾之中。无处不有。非秽亵而何。金无词。竟受责。迨醒。臀股痛楚殊甚。噫。之神示诫深切。而复为职是业者。开一消孽法门。人亦何惮而不遵奉哉。爰记是事。殿于末页。愿业刻字者。以此为前车之鉴。而谨循神教。则幸矣。陈海曙记

  

  

  

《寿康宝鉴》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寿康宝鉴撷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