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理门论述记·1卷

  理门论述记·1卷

  泰法师撰

  初言因明者。五明论中论。即是诸因明论之通名也。正理门论者。此论之别目也。初言因者。有其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今此所辨正说了因。兼辨生因。就了因中复有三种。一者义因。谓通是宗法。所作性义。二者言因。立论云者。所作性言。三者智因。诸敌论之者。及证义人。解前义因及言因。心心数法。通名为智。此之三因。并能显照声无常。如灯照物。故名明也。此即因是境名。明是智称。又即此明智。能照因境。了得本宗。故云因明。此即因即是明为言说。名因明者。一从因明生。即因明其名因明。二生因明故名因明。从果名因明也。若因义即因明境。故名因明。又释。因者即前智境具。明者辨也。谓此论辨明此因。故名因明。此因明二字。法比量论云物名。言正理者。智能照理。从名理因。理者起言故。言亦名理。智所照境。亦名为理。理有耶正。简耶云正。理此正理。用此论为门。方能悟解。故名正理门。又解。正理者。即集量等五十余教名也。此论为彼门故。名正理门。天主所造入正理者。此论名正理。彼能入此。名入正理。略无门字。其犹升阶趣门。即天主所制之号。复犹因门入室。即此论云名也。又解。正理者。即法法道理。有正不邪。今以此论为门。通生正智悟至正理。故名正理门也。言正理者。陈那菩萨所造集量等。辨诸法正理。此论与彼论。为趣入方便门也

  太域龙者 本音云摩诃特(地力反)那(去声)伽摩诃(此云大)特(此云域)那伽(此云龙)此菩萨。如大方域之龙。有大威德故以名

  为欲等者 此论一部。分有其三焉。此之一论。是序述发起分。第二宗等多言下。辨释正宗分。第三论末四句。显所为契真分。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俱申立破。今欲于彼立破义中。简智彩言。持取真实。谓智因明。或非过谓过。过谓非过。今显简智此持取过是过。非过云非过者。此即若能立能破似俱名能立。能破能立破名真实义。非一向取无过能立破

  宗等 一句如余处

  是中(至)名宗 有四种。一共所余宗。如言青莲华香。此有立已成过故不立。二本所习宗。于自教中立亦有已来过故不立。三义唯宗。如立声是无常。唯是空无我。非本其所立故不立。四随自意宗。及乃至自教中。立余教义。故无过也。广如余处

  非彼相(至)遣者 宗有五过。名相违义。以此五过即义与宗相违故。此相违义。能遣至业令成至以若非彼相违义。能遣至宗名正宗

  由宗(至)了义者 同小胜说

  故此(至)能立者 引天亲所造诸论。亦立一因二唯为多言名能立。以证前文。言论式等。则等取论轨及论心。此三论并世亲所造。弁等余比量论。皆一因二喻为能立

  一言(至)立性者 颂中宗所等三言总说名能立者。为显一因二喻。总成一能立性。如椽梁壁户多物总成一舍。不可以椽等前故至舍亦多

  由此(至)立过者 宗因喻三支中随一种名缺减。能立性过。陈那已前。若言“門@報”宗。或随阙因喻。名能立过。一师释云。自有宗而无因喻。自有因而无宗喻。自有喻而无宗因。为三句。有宗因而无喻。有宗喻而无因。有因喻无宗。因喻为第七句。如此七句。名能立缺减性过。复有师释云。前之云句可然。第七句不可以。若有一二小余可云缺减。第七宗因喻俱无。何名“門@報”耶。故不可也。陈那云。但于因同喻异喻能立之中有减性过。自贤爱以前师释言。自有有因无同异喻。有同喻无因及异喻。有异喻无因及同喻。“門@報”二为三句自有有因同喻无异喻。有同异喻无因。有异喻因即同喻。“門@報”一为三句。自有无因同异二喻。为第七句。向实爱已后法师。不立第七句。如前所辨。言名能立过者。此唯义解以

  是中(至)故名者 释云。此是支语之端。如此方盖闻若夫及唯等欲支言。释前第一句宗义。故曰是中。次释云。是宗等多言中。简土因喻。持取其宗。故各是中。谓举拱取别故。言是宗等中。故名是中也。或简持者。简增损边。持其取中。谓似宗因喻过谓为真名增。真宗因喻谓非真名损。简此二边。持取中道。即是上文能立破能义中真实名是中。问真言非真名为损。似言非似何不尔耶。答真谓非真度生正理得名损。似谓非似度失非理不名减。亦可属论皆得。问此文既释真宗。何以是中亦中其似耶。答颂中第四句言。非彼相违义能遣。方简似宗。当知前三句。谱含总语真似。又释。是中之言。但是真宗等中。所以智然。既颂言为所成立说名宗。非彼相违义能遣。当智上句所说之宗。非彼相违义能遣。若言上句亦通似宗者。下句亦。应贯通真似。言是宗等中者。其宗因喻三。皆离增减二边。谓于中离增减边。而取中道。故言是中。或可简耶持正宗等三中。故言是中

  言唯取等者 欲简知因喻。别取其宗。或可能知因喻。简取其宗。名简别义。若唯复释前简持义者。亦应言简取。不唯简知也。二可简谓简择。择是即取择非即知。谓若是宗简取也。若是能立简知也。别者异义。亦通知取。谓别去因喻。别取其宗。若尔言简即是。何须别耶。答简名是通。今此简知是简别也。非谓简持等。故复言别

  随自(至)意立者 宗有四。如前释。第四随自乐宗。如萨波多现已辨才。不“至*頁”前三论宗。于自教中。随其自意。假作余教师。立余教义。名随自意立。即无过

  论云属为(至)名宗者 业为两字。简似因喻。所立二字。简真因喻。言乐为所成立者。诸立论者。但意乐作所成立。论者但意业作所成立宗谓宗义成。而欲成立。故名乐为所成立。是立论者本意也。真因真喻先格成故。故不乐为能成立性。若异此乐为之言。但云所立为宗。简真因喻。能成立性者。说所成立。似因似喻。更须成立。应亦食宗。然虽是所立。非立论者本意所乐。虽是所立。而非宗也。言似因便更成立者。声明论有二种。一立声从缘生而不灭。二立声但从缘显不生不灭。如佛弟子对声明论。立声是无常(宗)。所作性故(因)。犹如极微(同喻)。此因对声显论。有随一不成过。以彼敌论者。不许声是所作性故。其因更须成立。声是所作性(业)。从缘持实故(因)。犹如瓶等(同喻)。又极微喻。敌论者不许是无常故。有所立不成过。然更须成立云。极微是无常。(宗)。有质碍故(因)。犹如瓶等(同喻)。声论师立极微是常。而是有对故。此因及喻。受成立时。虽是所立。然立论者意。当时唯乐宗为所成立。不乐成立似因似喻。又释。乐为所立宗。以宗不成宗。为所成立故。谓不乐为因喻。不成成立因喻。若异比乐为所立。乃业为能成立者。说所成立似因似喻。不成更成能成立性。应亦名宗。然似因似喻。虽更成立。得时唯是能成立性。非所成立宗。故知乐为所成立为宗。不乐成立。能成立似因似喻为宗也。成立因喻如前说。此文即是入理中。随自乐为也然此文无极成有法。极成差别性故者法。论师释云。商羯罗不乐此论者。如数论对释子。立乘是恩。同是因中所依不成过。持以因必于有法上立。有法既无故。立因不成。只为敌论不信我故。便立乘断有所过。言极成能别。如佛牧子数对论立声减恼。此自是无同喻过。以数论宗。不许有恼灭法故。故无有喻。只为不信声有灭恼。乘立灭恼。断亦所过。言义性者。如立宗言声是无常。无常与声。受相差别。至言必尔。何须更以差别之言。而差别耶。是故比论无比之句也

  论云为显(至)义遣者 谓余外道等立宗。即有五种过失。今为欲显离余外道等立宗过失。故有第四句言也。亦可立有过宗是无过宗我余。今欲明离余有过宗。故有斯言也。言非彼相违义遣者。即是显文。但略无能字也。言相违义者。即是以宗与正宗相违故。食相违义。即此真实宗。不为似宗所破。故言非相违义。能遣言义者。即是相违义。言声下所诠义也。遣者即除破义也。此之一义。入理论无也。前虽业为所立。犹未成宗。要须知其五失。方成宗也。下出违义不能遣也

  论云若非(至)所遣者 其违义言声。即是离五过。真宗言真宗言所目义。与有过宗相违。故名相违义。若有过宗。便为彼有过相违真义所遣。若无过宗。相违真宗所遣。即此宗若非彼五过宗言所遣。名为真宗。此即五过宗相拟代中。当其能遣。真宗为所遣也。下出能遣。显此能遣不能遣真宗。又释。以宗望真宗。非是能遣。以有过故。故言非彼相违义言声所遣。谓真宗有所遣。下举五过望其真宗。但为所遣。显非彼为能遣也。即是释颂第四句

  论云如立(至)是妄者 此自语相违过也。谓有外道。立一切语皆悉不实。此所发语便自相。何故。说一切语是妄者。汝口中语为实为妄。若言是实。何因言一切皆是妄语。若自言是妄。即应一切语皆实。若复救云。解我口中所语。余一切语皆妄者。更有第二人闻汝所说一切语皆是妄。即复发言。汝此言谛实。彼人发语。为妄为实。若言是妄。汝语即虚。若言是实。何故便言除我所说。若复救言。除道我语此一人是实。除一切悟皆悉是妄。若尔受有第三人复云。此第二人语亦是实。此第三人语。为虚为实。若言是虚。此第二人并初人语是实应妄。若第三人语是实。何故言除我及此人。余虚妄耶

  论云或先(至)为常者 此自教相违。亦名自宗相违也。鸺鷭子宗中。先立声是无而。设立声是常。便于自宗中。违先所立

  论云又若(至)同有故者 此世间相违也。谓若于所立宗中。由不共故者。如月唯怀菟者。是月受无余同类法是月。此月于余法更无。故名不共。亦如所闻性故因。此因不共。由同是不共法故。即无同喻等。万成比量。故云无有比量。有法愚人见无比量。成立为月。遂即成立。言是非月。虽为此立。然为世间共说是月相违义遣。言极成者。世间共许是月也。言者说月之言也。相违义者。即言下所诠共许同义。即此共许同义。能遣其所立怀菟非月义。若唯此释。前言非彼相违义能遣者。非谓以宗与真宗相违食相违也。谓若立宗有其…

《理门论述记·1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