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理門論述記·1卷

  理門論述記·1卷

  泰法師撰

  初言因明者。五明論中論。即是諸因明論之通名也。正理門論者。此論之別目也。初言因者。有其二種。一者生因。二者了因。今此所辨正說了因。兼辨生因。就了因中複有叁種。一者義因。謂通是宗法。所作性義。二者言因。立論雲者。所作性言。叁者智因。諸敵論之者。及證義人。解前義因及言因。心心數法。通名爲智。此之叁因。並能顯照聲無常。如燈照物。故名明也。此即因是境名。明是智稱。又即此明智。能照因境。了得本宗。故雲因明。此即因即是明爲言說。名因明者。一從因明生。即因明其名因明。二生因明故名因明。從果名因明也。若因義即因明境。故名因明。又釋。因者即前智境具。明者辨也。謂此論辨明此因。故名因明。此因明二字。法比量論雲物名。言正理者。智能照理。從名理因。理者起言故。言亦名理。智所照境。亦名爲理。理有耶正。簡耶雲正。理此正理。用此論爲門。方能悟解。故名正理門。又解。正理者。即集量等五十余教名也。此論爲彼門故。名正理門。天主所造入正理者。此論名正理。彼能入此。名入正理。略無門字。其猶升階趣門。即天主所製之號。複猶因門入室。即此論雲名也。又解。正理者。即法法道理。有正不邪。今以此論爲門。通生正智悟至正理。故名正理門也。言正理者。陳那菩薩所造集量等。辨諸法正理。此論與彼論。爲趣入方便門也

  太域龍者 本音雲摩诃特(地力反)那(去聲)伽摩诃(此雲大)特(此雲域)那伽(此雲龍)此菩薩。如大方域之龍。有大威德故以名

  爲欲等者 此論一部。分有其叁焉。此之一論。是序述發起分。第二宗等多言下。辨釋正宗分。第叁論末四句。顯所爲契真分。自古九十五種外道。大小諸乘。各製因明。俱申立破。今欲于彼立破義中。簡智彩言。持取真實。謂智因明。或非過謂過。過謂非過。今顯簡智此持取過是過。非過雲非過者。此即若能立能破似俱名能立。能破能立破名真實義。非一向取無過能立破

  宗等 一句如余處

  是中(至)名宗 有四種。一共所余宗。如言青蓮華香。此有立已成過故不立。二本所習宗。于自教中立亦有已來過故不立。叁義唯宗。如立聲是無常。唯是空無我。非本其所立故不立。四隨自意宗。及乃至自教中。立余教義。故無過也。廣如余處

  非彼相(至)遣者 宗有五過。名相違義。以此五過即義與宗相違故。此相違義。能遣至業令成至以若非彼相違義。能遣至宗名正宗

  由宗(至)了義者 同小勝說

  故此(至)能立者 引天親所造諸論。亦立一因二唯爲多言名能立。以證前文。言論式等。則等取論軌及論心。此叁論並世親所造。弁等余比量論。皆一因二喻爲能立

  一言(至)立性者 頌中宗所等叁言總說名能立者。爲顯一因二喻。總成一能立性。如椽梁壁戶多物總成一舍。不可以椽等前故至舍亦多

  由此(至)立過者 宗因喻叁支中隨一種名缺減。能立性過。陳那已前。若言“門@報”宗。或隨阙因喻。名能立過。一師釋雲。自有宗而無因喻。自有因而無宗喻。自有喻而無宗因。爲叁句。有宗因而無喻。有宗喻而無因。有因喻無宗。因喻爲第七句。如此七句。名能立缺減性過。複有師釋雲。前之雲句可然。第七句不可以。若有一二小余可雲缺減。第七宗因喻俱無。何名“門@報”耶。故不可也。陳那雲。但于因同喻異喻能立之中有減性過。自賢愛以前師釋言。自有有因無同異喻。有同喻無因及異喻。有異喻無因及同喻。“門@報”二爲叁句自有有因同喻無異喻。有同異喻無因。有異喻因即同喻。“門@報”一爲叁句。自有無因同異二喻。爲第七句。向實愛已後法師。不立第七句。如前所辨。言名能立過者。此唯義解以

  是中(至)故名者 釋雲。此是支語之端。如此方蓋聞若夫及唯等欲支言。釋前第一句宗義。故曰是中。次釋雲。是宗等多言中。簡土因喻。持取其宗。故各是中。謂舉拱取別故。言是宗等中。故名是中也。或簡持者。簡增損邊。持其取中。謂似宗因喻過謂爲真名增。真宗因喻謂非真名損。簡此二邊。持取中道。即是上文能立破能義中真實名是中。問真言非真名爲損。似言非似何不爾耶。答真謂非真度生正理得名損。似謂非似度失非理不名減。亦可屬論皆得。問此文既釋真宗。何以是中亦中其似耶。答頌中第四句言。非彼相違義能遣。方簡似宗。當知前叁句。譜含總語真似。又釋。是中之言。但是真宗等中。所以智然。既頌言爲所成立說名宗。非彼相違義能遣。當智上句所說之宗。非彼相違義能遣。若言上句亦通似宗者。下句亦。應貫通真似。言是宗等中者。其宗因喻叁。皆離增減二邊。謂于中離增減邊。而取中道。故言是中。或可簡耶持正宗等叁中。故言是中

  言唯取等者 欲簡知因喻。別取其宗。或可能知因喻。簡取其宗。名簡別義。若唯複釋前簡持義者。亦應言簡取。不唯簡知也。二可簡謂簡擇。擇是即取擇非即知。謂若是宗簡取也。若是能立簡知也。別者異義。亦通知取。謂別去因喻。別取其宗。若爾言簡即是。何須別耶。答簡名是通。今此簡知是簡別也。非謂簡持等。故複言別

  隨自(至)意立者 宗有四。如前釋。第四隨自樂宗。如薩波多現已辨才。不“至*頁”前叁論宗。于自教中。隨其自意。假作余教師。立余教義。名隨自意立。即無過

  論雲屬爲(至)名宗者 業爲兩字。簡似因喻。所立二字。簡真因喻。言樂爲所成立者。諸立論者。但意樂作所成立。論者但意業作所成立宗謂宗義成。而欲成立。故名樂爲所成立。是立論者本意也。真因真喻先格成故。故不樂爲能成立性。若異此樂爲之言。但雲所立爲宗。簡真因喻。能成立性者。說所成立。似因似喻。更須成立。應亦食宗。然雖是所立。非立論者本意所樂。雖是所立。而非宗也。言似因便更成立者。聲明論有二種。一立聲從緣生而不滅。二立聲但從緣顯不生不滅。如佛弟子對聲明論。立聲是無常(宗)。所作性故(因)。猶如極微(同喻)。此因對聲顯論。有隨一不成過。以彼敵論者。不許聲是所作性故。其因更須成立。聲是所作性(業)。從緣持實故(因)。猶如瓶等(同喻)。又極微喻。敵論者不許是無常故。有所立不成過。然更須成立雲。極微是無常。(宗)。有質礙故(因)。猶如瓶等(同喻)。聲論師立極微是常。而是有對故。此因及喻。受成立時。雖是所立。然立論者意。當時唯樂宗爲所成立。不樂成立似因似喻。又釋。樂爲所立宗。以宗不成宗。爲所成立故。謂不樂爲因喻。不成成立因喻。若異比樂爲所立。乃業爲能成立者。說所成立似因似喻。不成更成能成立性。應亦名宗。然似因似喻。雖更成立。得時唯是能成立性。非所成立宗。故知樂爲所成立爲宗。不樂成立。能成立似因似喻爲宗也。成立因喻如前說。此文即是入理中。隨自樂爲也然此文無極成有法。極成差別性故者法。論師釋雲。商羯羅不樂此論者。如數論對釋子。立乘是恩。同是因中所依不成過。持以因必于有法上立。有法既無故。立因不成。只爲敵論不信我故。便立乘斷有所過。言極成能別。如佛牧子數對論立聲減惱。此自是無同喻過。以數論宗。不許有惱滅法故。故無有喻。只爲不信聲有滅惱。乘立滅惱。斷亦所過。言義性者。如立宗言聲是無常。無常與聲。受相差別。至言必爾。何須更以差別之言。而差別耶。是故比論無比之句也

  論雲爲顯(至)義遣者 謂余外道等立宗。即有五種過失。今爲欲顯離余外道等立宗過失。故有第四句言也。亦可立有過宗是無過宗我余。今欲明離余有過宗。故有斯言也。言非彼相違義遣者。即是顯文。但略無能字也。言相違義者。即是以宗與正宗相違故。食相違義。即此真實宗。不爲似宗所破。故言非相違義。能遣言義者。即是相違義。言聲下所诠義也。遣者即除破義也。此之一義。入理論無也。前雖業爲所立。猶未成宗。要須知其五失。方成宗也。下出違義不能遣也

  論雲若非(至)所遣者 其違義言聲。即是離五過。真宗言真宗言所目義。與有過宗相違。故名相違義。若有過宗。便爲彼有過相違真義所遣。若無過宗。相違真宗所遣。即此宗若非彼五過宗言所遣。名爲真宗。此即五過宗相擬代中。當其能遣。真宗爲所遣也。下出能遣。顯此能遣不能遣真宗。又釋。以宗望真宗。非是能遣。以有過故。故言非彼相違義言聲所遣。謂真宗有所遣。下舉五過望其真宗。但爲所遣。顯非彼爲能遣也。即是釋頌第四句

  論雲如立(至)是妄者 此自語相違過也。謂有外道。立一切語皆悉不實。此所發語便自相。何故。說一切語是妄者。汝口中語爲實爲妄。若言是實。何因言一切皆是妄語。若自言是妄。即應一切語皆實。若複救雲。解我口中所語。余一切語皆妄者。更有第二人聞汝所說一切語皆是妄。即複發言。汝此言谛實。彼人發語。爲妄爲實。若言是妄。汝語即虛。若言是實。何故便言除我所說。若複救言。除道我語此一人是實。除一切悟皆悉是妄。若爾受有第叁人複雲。此第二人語亦是實。此第叁人語。爲虛爲實。若言是虛。此第二人並初人語是實應妄。若第叁人語是實。何故言除我及此人。余虛妄耶

  論雲或先(至)爲常者 此自教相違。亦名自宗相違也。鸺鷭子宗中。先立聲是無而。設立聲是常。便于自宗中。違先所立

  論雲又若(至)同有故者 此世間相違也。謂若于所立宗中。由不共故者。如月唯懷菟者。是月受無余同類法是月。此月于余法更無。故名不共。亦如所聞性故因。此因不共。由同是不共法故。即無同喻等。萬成比量。故雲無有比量。有法愚人見無比量。成立爲月。遂即成立。言是非月。雖爲此立。然爲世間共說是月相違義遣。言極成者。世間共許是月也。言者說月之言也。相違義者。即言下所诠共許同義。即此共許同義。能遣其所立懷菟非月義。若唯此釋。前言非彼相違義能遣者。非謂以宗與真宗相違食相違也。謂若立宗有其…

《理門論述記·1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