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下 (慧祥法师)▪P5

  ..续本文上一页真。什么是真身?就是我们的“法身慧命”,也就是“永恒存在”的这个“法身慧命”,真正的身命。如果我们懂得修“福”,修“慧”,就能解脱自在,就能在永恒的时光中,真正地畅游法界!所以“福慧双修”是很重要的!

  修慧,则心得解脱自在。修福,则身得解脱自在。所以,为了身心解脱自在,则当修福修慧。《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乐而心不乐,如有福凡夫;复有业,能令众生得心乐而身不乐,如无福罗汉;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乐,如有福罗汉;复有业,能令众生得身心俱不乐,如无福凡夫。”

  众佛友!今天所分享的,是在提醒大家两件事:

  一、佛陀是永恒存在的,因为一切众生也都是永恒存在的,只是色身(假身)会死。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当归依那永恒存在的佛的法身。

  二、我们也是永恒存在,而色身(假身)会死。所以,在色身未死之前,当借假修真,累积“福慧”,才能身心得俱解脱快乐。

  好了!今天说明到此,下课!祝大家进步无障碍,直趣无上觉!谢谢大家,给我机会分享法喜给大家!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四十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7月30日

  讲别:第四十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通过说明三千大千世界,及福报是会用完的,来说明修福无厌的观念。现在接着说明《金刚经》的经文。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释经】佛陀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以色身具足与否,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佛呢?”

  【经文】“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应该以具足色身与否,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曾说过,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称为具足色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释经】佛陀又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用具足三十二相的标准,来作为判定此人是如来吗?”

  【经文】“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应该以具足三十二相作为标准,来判定此人是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曾说过,所谓诸相具足,是能具足一切相,又同时能不具足一切相,这时才能称为诸相具足。”

  【经文】“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释经】佛陀开示说:“须菩提!您不要认为如来会作这样的念头:我应该有所说法。请您不要如此起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这个人就是在诽谤佛陀。不能正确理解我所说法的意思。须菩提!真正懂得说法者,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法,是因为“说”而展现的,因此,这个人才有资格说法。”

  【经文】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释经】这时,长老须菩提请问佛陀说:“世尊!是否有众生在未来世时,听闻了这样的法后,能生起信心的呢?”

  【经文】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释经】佛陀回答说:“须菩提!这些有机会听闻佛法者,不能说他们一定是众生,也不能说他们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有的众生被称为众生,其实如来说这些众生,并不是一定永远是众生,所以假名为众生。”

  【说明】一、首先来说明,什么叫“具足色身”。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记载:“我若不修忍辱,则当诸根毁坏,色不具足,不能得菩萨具足色身。”(CBETA,T08,no.223,p.282,b16~18)。

  从此经文的说明中就知道,所谓“不具足色身”就是“诸根毁坏,色不具足。”可以得知,“具足色身,就是色身诸根完好,无不具足”。用白话来说,就是:身体没有任何的残疾。

  我们应当知道,转轮圣王,行十善,就能感得色身诸根完好无缺,也没有病苦。更何况佛陀,行一切善,岂会生病?岂会诸相不具足?如《十住毗婆沙论》云:“又转轮圣王有四如意德。一者,色貌端严,于四天下第一无比。二,无病痛。三,人民深爱。四,寿命长远,教诲众生以十善业。”(CBETA, T26, no.1521, p.121, c25~28)。

  但是,为什么我们从很多经典中,又看到释迦牟尼佛,有生病的记载呢?其实,那是佛陀的“化身”示现,而非“法身”与“报身”。因为佛陀的“法身”及“报身”是不会生病的。又佛陀的“法身”与“报身”是不会入涅槃的。

  会示现入涅槃的,一定是佛的化身。

  何以知之呢?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载佛言:“为佛应身(报身)刹那迁变,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以是归依清净法身。”又从这经文可以知道,佛陀的法身是湛然常住的。

  但是,又如何得知,佛陀的应身(报身)不是永远常住,只会迁变,不会入涅槃的呢?如《妙法莲华经》载佛说:“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这里所说“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就是指“佛陀的应身(报身)”。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法身”,本来就是永恒常住的,是不假修证的。修行是为了成就报身圆满。

  “佛陀的化身”,是会依度众因缘开显而入涅槃的。行菩萨道所修出来的寿命,则是指“业报身(或称报应身,或称报身,或称应身)”。

  因此,我们应当知道,释迦牟尼佛不曾入灭。会有示现入灭或生病的释迦牟尼佛,都只是佛陀的化身示现,非真入灭,非真生病。那么,这是否有经文可以证明呢?

  有!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记载有段故事,“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从《维摩经》的经文就可以知道,释迦佛本来就不会有疾病,只是为度脱五浊恶世的众生,所以示现。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不可以说如来,一定要“具足色身”,或一定“不能具足色身”。因此,我才将经文“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理解为:“因为如来曾说过: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称为具足色身。”

  二、接着来说明什么叫“具足诸相见”。

  如《阿差末菩萨经》“佛言:善哉!天王怀慈,五浊之世,甚难开化,当分三乘,开化诱进,然后能入无上大道。此梵天,福不可称限,其兴佛寺功德亦然,积无量度。因此,功勋具足,诸相三十有二,奉行若干众善之本,由是周满八十种好。”

  从此经文得知,所谓“具足诸相”,是指“具足三十二相”。而有关这个问题,其实《金刚经》前面的经文中已说明过了。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请众佛友,再回头去参考之前的说明。

  三、再来说明,为什么“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呢?

  原因有很多。

  第一、没有任何一法,是因为说法者说了法之后,就能创造出来的。例如:当说法者说“杯子”时,这杯子并不是因为说法者说了之后,才创造出来的。

  又例如:当说法者说“饿了要吃东西才会饱”时,如果有人肚子饿,…

《《金刚经》讲解 下 (慧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