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下 (慧祥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多的佛世界中的国土中所有的众生,有若干种心念,如来全都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这种种【心念】,都不是真正的【心体】,因此名为【心念】。”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心念不可得,现在的心念不可得,未来的心念不可得。”

  【说明】听我说一偈:

  三世心念不可得,于中无常而幻化,

  当处发生当处灭,念念生灭无去来,

  于中心体亦不失,亦不随于心念转,

  心念譬如诸万相,心体譬如虚空性,

  万相生灭虚空在,心念生灭体湛然。

  众佛友!“心念”者,就是“心相”,是随缘生灭的!请勿追逐这生灭相而流转!

  “心体”者,就是“心性”,是“亙古今而不易,歷万劫而弥新”的,请如实照见,勿再迷失!如《首楞严经》载佛说:“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众佛友!如来佛就是“不逐生灭,守于真常”,所以才能成就“无上知觉”,才能“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而一般人“追逐生灭,不守真常”,“不知不觉,后知后觉”。所以,连自己心念的生灭,都常常不能觉知,又如何能觉知到众生的心念呢?!

  众佛友!为了训练自己成就“无上知觉”,所以,平时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时,都要时时“安住于四念处”。也就是,将注意力,用来反观自己的“身、受、心、法”。有关这四念处的训练,在《中阿含经》【念处经】中说明得很清楚,请众佛友去参考。

  众佛友!如佛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心念(心相)”即是“物”,我们要学能“转物”,而别被物转。也就是,我们要转念,别被念转。如《中阿含经》载佛说:“得自在,欲念则念,不念则不念。若比丘欲念则念,不欲念则不念者,是谓比丘随意诸念,自在诸念跡。”(CBETA,T01,no.26,p.589,a6~8)。

  众佛友!因为今天我有事,要提早下课。非常感谢众佛友愿意给我机会发表个人的浅见,也希望各位不吝指教。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三十九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7月23日

  讲别:第三十九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说明了一些有关“心体”与“心相”的现象与道理。其实,那些说明是不够的!您们当深入观照“心”。我在此就不多说,继续解说《金刚经》的经文。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释经】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如果有人以满满的整个银河系那么多的七种宝物用来布施,这个人以这样的因缘,所得到的福报多吗?”

  【经文】“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就是这样,世尊!这个人以这个因缘所得到的福报是非常多的!”

  【经文】“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释经】释迦佛又说:“须菩提!如果福报功德是实际永远存在着的,如来就不会形容说福报功德很多。因为实际上福报功德有一天终会用完,所以经过比较后,如来才会说,这样修福报,所得到的福报功德比较多。”

  【说明】先来说明,我为什么将“三千大千世界”解释为“银河系”。

  一、如经云:“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也就是说“一个太阳系”名为“四天下”。

  二、又如经云:“尔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王,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万种种大泥梨,是名为一小千世界。”也就是说:一千个太阳系,名为一个“小千世界”,有的经称为“千世界”。

  三、又如经云:“如一千小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名为中千世界。”也就是说:“小千世界”有一千个,也就是“1000,000个太阳系”,叫“中千世界”。

  四、又如经云:“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名为三千世界。悉烧成败,是为一佛刹。”也就是说:“中千世界”有一千个,也就是“1,000,000,000个太阳系”,就叫“三千世界”,又称为“大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佛刹”、“一佛土”、“一佛国”,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世界”的大小。

  但是,并非所有的“佛国”都是一样大,有的佛国,是很大的。像文殊师利菩萨将来成佛时的佛土就是超大的!如《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时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今我愿是诸不可计,无量佛土,功勋严净目之所睹,由从所愿瑞应处所,皆使合并成一佛土。不计声闻、缘觉,严净五浊恶世发意之顷,正使我身江河沙劫称叹诸国功勋严净。”

  众佛友!文殊菩萨将无量佛土,合并成一佛土,这就是文殊菩萨的愿力。到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文殊菩萨成佛时的“银河系”是超大的。

  同样,我们现在所处的“银河系”,其中的恒星数也大约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数目。因为天文学家,也无法一个一个算,只是取个大约数。我们要知道,一尊佛的教化区域,就是叫“一个佛国”或“一个佛土”。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我们的这个“银河系”。

  众佛友!您们别以为释迦佛已经入涅槃了!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佛者,当归依诸佛清净法身。若欲求于佛法身者,当作如是发大誓愿:愿我及彼一切有情,当得如是功德法身。云何乃令发如是愿?为佛应身刹那迁变,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以是归依清净法身。归法身者,即是归依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如果我们看到有哪一尊佛入涅槃,当知都是佛的“化身”。如经文说“化身佛者疾入涅槃。”我们也要知道,释迦佛以“化身”也就是“分身”在这“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众生。何以知之?

  如《妙法莲华经》:“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加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CBETA, T09, no.262, p.33, a18~20)。

  《妙法莲华经》:“尔时东方释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尔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遍满其中。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

  《妙法莲华经》:“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各位,佛陀法身永不会入灭的,所以当皈依佛法身。

  再来说明,“福报功德终有用完的时候”,大家“修福不要厌足”。如《增壹阿含经》中佛说:“尔时,地主大王者,岂是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地主大王者,即我身是。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燃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祐,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发许。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称记,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是故,大王,莫作是说言:我所作福祐,今日已办。大王,当作是说:我今身、口、意所作众行,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福业,便于长夜安隐无量。”

  众佛友!无论您现在修福有多大,终究会用完的。依经典中佛陀的说明,过去佛陀还是凡夫,为地主大王时,当时的佛在世时,供养了佛七万年,佛入灭后,又供养了佛舍利七万年。如此的福报功德,到后来都吃光光了。“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发许,所以然者,生死长远,不可称记。于中悉食福尽,无有毫厘许在。”也因此,最后,佛的结论是:“生死长远,不可称记,作福无厌。”也就是在提醒我们:“如果不解脱生死轮回,则生死轮回是无限长远的,无法去计数,我们修福报是不可以厌足的,当继续修福。”

  又我们所修的福,当发愿:“尽求解脱,不求在生死福业,便于长夜安隐无量。”

  众佛友!请您们要知道!真正的生命是“永恒”的。您们知道“永恒”有多长久吗?请大家要为“永恒的生命”而准备,备办一些必然会用得到的东西,那就是:福、慧!别只是为了这个“色身(假身)”忙忙碌碌,只要让“色身(假身)”不给太多麻烦就好了,当借假修…

《《金刚经》讲解 下 (慧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