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P3

  ..续本文上一页萨及佛陀。”如此而作宣说也。

  如是不知故,所谓如来藏如枣依于斗器般,五蕴笼之某处迷乱与不迷乱心二者如光明与黑暗相邻而住,心中执此而作相应的破立,即是自己全未通达大乘密意的叫喊而已,是故对心于大乘未净修的恶寻思者前,即使宣说此如来藏也无有意义。如此甚深教言非是为愚人及诸外道种姓而说,彼等非是闻此深法之器,故于彼当讲述无我、无常等教言,且须以理安立。于彼宣说如来藏无有实义,因为彼仅以观现世量不能成立,所以可能成为增损处。何人内心从内道下乘修起,对大空性真实胜义生起殊胜定解,此后再逐渐对其宣说如来藏教,方能生起不退信解。是故有人认为虽是清净道,然以理不能成立,而须以觉受证悟,又有认为此以观现世量未成立之道非为正道,对此揭露謬误后当须精通道之安立的关要。

  以下破除对如来藏的颠倒分别分三:一破除不空成实之见;二破除断空之见;三破除执著彼为无常有为法。

  一者,如《楞伽经》云:“大慧问曰:“世尊于契经中说如来藏为分别垢之所染污,然是常住坚固不变。如来藏与诸外道所说神我有何差别?世尊!诸外道类亦说神我常住、非作、无德、周遍不坏。”世尊告曰:“大慧!我所宣说如来藏者不同外道所说神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是于空性、实际、涅槃、无法、无相、无愿等句义说名如来藏。为除愚夫于无我之恐怖,由如来藏门显示无分别处、无相境界。大慧!现在未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执我。”余经亦云:“若有实执意识则不得解脱也。”若法自体不空而他法空,不成自性空,其为七种空性中最下劣者,应舍弃之。另外《楞伽经》又云:“大慧!如来藏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以此二者皆为过失故。”经云:“戏论为魔执,有无应弃舍。”余经亦云:“若有较胜法涅槃更为殊胜之法,彼亦如梦如幻。”如同此诸教义般,若以理论观察,如来藏本体是空性之故,承许彼为心之法性、周遍一切境、于一切时为恒常、不可思议、诸功德一切无偏显现,如是等皆为应理。若彼自体不空成实,则不能成立为他法之法性等。同时以胜义量观察所得的结果,也不可能成立如来藏是成实不空的,因为以胜义理论观察诸法无实后却得出一个成实之法,如是则如同由光明产生黑暗般,必定无有是处。以名言量也不能成立是成实的,因为于此量前虽可成立为实有,但仅仅依靠它不能成立如来藏何时也不空的观点故。若以二量都不能成立,则能立的根据如同空花般,故安立彼只是徒劳而已。

  二者,若对显空双运法界一无所知,仅是将相似胜义无遮单空执为法界、种姓、空性,则与宣说本具功德之经相违,如此极不应理。如《智印等持经》云:“不欲正法希求利,不禁三门言菩提,善学之人浊时生,乐说一切谓空性。”又云:“空性不生谁亦未造作,非见非来非去缘此境,对于空性吾等善巧学,如此宣说之人即法贼。”又云:“若于无法而执著,妄念束缚诸凡夫。”《般若摄颂》云:“虽谓五蕴空,菩萨勇士者,尚行相状故,未信无生处。”《三摩地王经》云:“谓有或无即二边,净与不净亦为边,是故善灭诸二边,智者亦不住中间。”《利益指鬘经》云:“呜呼!世间有二士夫毁坏圣法,执著极空性及于世间谓我实有,此二毁坏圣法,由是圣法覆灭。”能消除一切见的对治法是空性见,但若耽著有实无实,则此见名为不可对治之见。若尚未远离空与不空的任何所缘,则于诸经论中反复宣说彼等一切皆应舍离。若以理观察,断除成实后的无遮反体也仅仅是断除所破后以意识假立的而已,完全未达远离增益之实相境,这是显而易见的,故此处无须繁述。仅是实空无遮分虽非真实的法界与实相,但亦可作为初学者入实相之门径。如经云:“文殊菩萨!何人于天界千年中以物供奉三宝所需,若余菩萨于弹指间,思维观察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其福胜彼无量。”如是所说也。

  三者,犹如太阳远离云霾般如是本基如来藏现前之遍知智慧,究竟是常还是无常呢?虽然经中有时说一切智智本性恒常,有时又说是无常,应知其密意如此:

  针对未转依的所化众生(即依观现世量所衡量之义),经中说一切智智是无常的,能立的理论即如《释量论》所云:“量非有常性,实有知量故,所知无常性,彼无常性故。”如是所说,是由发心及修空性等之道因产生一切智智,无因而生是不合理的,因为彼于一切法是现量之正量故。所谓正量即是无欺的心识,(诸法)无有一个恒常、实有之体,彼亦如此而见即是量。由所知境无常性的缘故,彼能见量也是无常、为次第而生。因为,如果是恒常则能作一定不能成立,以量可成立故,而见境等作业若定为空,一切智智为恒常则不合理,故成立为无常。如是诸有实法为无常,无实法虽假立为常但它也没有常基故,真实的常法无论如何也不可得。以上此理于外道及对转依不可思议法性理心未净信的共同乘前亦有必要如是安立,因为在观现世量的意识前除了现相之外,(实相)无法显现故。

  然而若就已转依的遍一切所见的智慧而言(即依净见量所衡量之义),遍智成立为恒常,因为许彼为无常的能立即是所知法刹那生灭及有境智慧刹那渐生等,此是于尚未转依的凡夫前如是显现而已,于实相义中不能如是成立,因为实相中任何一法即便是刹那之生亦不存在,何况由彼刹那组成的时间次第等如何能成立呢?如同于梦者自己面前虽有前后时际及无边方位的各种显现,但如是显现并不成立一样。是故,如于法性无生灭义,转依之智慧达到究竟时,即是能知与所知无别的智慧身,即便在尚未转依之时,心的本性或法性双运自然显现光明也无变异,故称为前后无别之自性住种姓,而变易客尘可分离之任何障垢是刹那生灭次第而生,轮涅与贤劣等不平等于未转依且有二取的凡夫前虽如是无欺显现,然本界中不成生灭及二取法,安住大平等性,彼性中以无二的方式含摄了一切变易的方分时分,彼是诸圣者各别自证智之行境且是三时无法染污故,为何于彼不可安立“大常”之名呢?因为已有且非刹那生灭故。

  如此,一切有变化的有实法与无实法的虚空等时方之一切所知含摄于彼平等一味法性中,然彼法性不为迁变等任何有法所含摄,如同虚空包涵云、云却不能包涵虚空一般。是故法性大平等界,彼光明本基唯一自生智慧之自性虽遍一切有实法、俱生而住,然其自性于客尘障垢中没有现前,若以除垢五道所摄之断证力获得能知与所知无别之大智慧。以自生智慧无变故,此时,一切所知法性胜义中平等一味,无分别无勤任运而现前遍知一切之智慧。然而彼理不是自生智慧从因中产生,而是彼为远离客尘之离系法身果,虽然似乎显现从因新生,但仅是于尚未转依的现相中如此显现而已,于真实义中法性自性法身之本体无有生灭,且一切法本来等性中现前成佛、本来寂灭之涅槃、自性光明等,此乃诸甚深经部之究竟密意,即使诸清净地的菩萨也难以思维,更何况一般凡夫呢?然而若能如理产生信解,则赞彼等同于得不退转授记,故于此理应生胜解信。

  于此理如来智慧身,若视为恒常则会产生福德。如《决定寂灭幻化等持经》中云:“文殊!善男子,善女人,何者于天界俱胝劫中对十方一一界中的四众眷属,如其所欲而行布施。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余人发利他心已,为人宣说如来是常、如来是坚固等句,其所得福德胜前无量。”《大涅槃经》云:“迦叶!善男子,善女人,当恒时一心精进宣说佛陀恒常、佛陀安住二句。”又云:“何人精进作意不可思议为恒常,彼为皈依处也。”如是等而作宣说。若观如来身为无常,则其皈依亦无;若观金刚身为无常,则会产生无量过失。如经所说而了知后,于真正之义应生恭敬之心。

  如是如来藏之本体远离一切有无、常断等戏论,实谛无别唯一明点平等性,于彼实相体中现有诸法一味唯一性,如是而见即见无有破立之真实义,故离一切边执,是为证悟胜义贤妙之见。《说菩提品经》云:“文殊,若谁见诸法为无不等、无二、无别,此乃为正见也。”《虚空藏请问经》云:“知有实无实,安住真实际,见有实无实,智者不执著。”《菩萨藏经》云:“胜义中圣者妙慧及智慧前不成立任何所知、所断、所修及所证也。”如是而作了宣说。然而以名言量的观察善加分别时,于谛实知为谛实,如知圣道为无欺;于非谛实知为非谛实,如知(外道)修我能得解脱等为颠倒之说;于无常知为无常,即知一切有事法为刹那性;于常知为常,即知如来藏自生智慧何时也无变易;于无知为无,如知我及能取所取显现其自性不成立;于有知为有,如知无欺因果缘起显现之理;知一切有情法性如来藏自成功德自性安住之理等,于名言中实际存在且以不颠倒之智而觉受,凡此种种如是了知且趣入则生广大功德,是为无痴善根故。如是诸经部中也从一般与特殊两方面宣说了很多法,尤其是虽无补特伽罗之我,然对远离我及无我二种戏论之如来藏宣说为大我、常、乐、净究竟之殊胜彼岸功德,即是为了知无住大涅槃寂静善妙究竟之功德无有迁变。《涅槃经》云:“云何为我?若何法谛实、真常、周遍、主宰、体无变迁则为我也。”如是而宣说也。如是此甚深如来藏之理,闻后仅生胜解信也会出生无量功德。如《宝性论》云:“何人求佛金宝刹,尘数日日供法王,余人此句闻已信,所获福德较施多。何人求佛无量劫,三门无勤护净戒,余人此句闻已信,所获福德较戒多。何人入禅熄惑火,圆修天梵觉方便,余人此句闻已信,所获福德较禅多。”如是而作了宣说。如是于甚深难量者,若知而生信有大义利,而且宣说胜乘精华此如来藏教言是为不退转之狮子吼甚深希有故,非宿习及劣智者难以生信。如《宣说如来藏经》云:“于我此智慧,愚夫心生疑,不能住此境,如射空自坠。”《细研磨经》云:“如是彼等愚人将堕恶趣,为魔加持故,于彼妄见过失,于如来所许说法之人亦妄见过失。”《梵天请问经》云:“显示善说圣法时,具罪之人执非理,无信于法生疑虑,俱胝劫中成痴狂。心无信故成罪人,心嗔不护他人心,一切精华舍弃已,无信心故取渣滓,倨傲以及恒具慢,无有信心不敬他。”又云:“彼等以非法句诤,于诸佛教作染污,犹如外道生疑虑,觅佛法过相违后,无信之人法亦舍。”《降伏破戒经》云:“舍利子!沉于生计、耽执诤论、于自他作害之士夫非是正士,彼等将充满南赡部洲。”思维如是所说之理。然于劫浊兴盛之时,由于持教士夫颠倒四依之理,殊胜大乘宗的关要大多已失坏而变成相似之法了,于大乘道如命根般爱惜的发心也已稀少,然以入于前译持明传承教下之力,且得以见闻许多传承教言如意宝,及于莲花王自在补处文殊童子人中化现之遍知金刚威严(蒋扬钦则汪波)等众多真正善知识足莲以头顶戴之善缘力,年龄与智慧尚未成熟之我,于此甚深处少许生起辩才。

  如是对远离诸边之双运极不住之理、法界自性住种姓之义,善加宣说乃为狮子吼。《梵天请问经》云:“天子!宣说于任何显法不贪,彼等为狮子吼;宣说于何显法生贪,彼等非狮子吼,乃狐狸之声;引起任何边见之言说非狮子吼声。”《大涅槃经》云:“狮子吼者,于一切有情宣说如来有自性、如来常住、定无迁变。”又云:“善男子!于空旷处虽多宣说,非为狮子吼,然于众多智者眷属中宣说乃为大狮子吼。彼狮子吼者,不说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一切不净,而唯说如来常、乐、我、净。”诸如此等狮子吼之喻义已作广大宣说,应当了知。

  如是公正合理地宣说如来藏,即使与某人不相合,但也应安立为正道,故他人心中无须愤怒。如《入中论》云:“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若有解释真实义,他宗破坏亦无咎。”如此(以公正心依教依理而作破立)之举也是护持正法。《三摩地王经》云:“若问当如何护法?即是于讥毁佛法者,如法而降伏。”此亦是住持正法,如《虚空藏请问经》云:“何人已得佛菩提,佛法法相彼尽持,何人极知无垢际,彼者尽持诸佛法。”如是持法者回报佛陀能获无量福德,《宣说如来大悲经》云:“如是恒持佛法者,以法定超非资财,何者受持佛法藏,彼于诸佛作回报。”《虚空藏请问经》云:“纵千俱胝劫宣说,尚未尽佛智慧边,如来圣法受持者,彼获福德无有量。”如是所说之故。

  于彼殊胜乘经典,虽具略说之辩才,

  年龄学问未成熟,狂僧我语谁人信。

  现今众生随名声,远离观理非理慧,

  多数嫉妒魔所扰,我知非是善说时。

  然而殊胜师本尊,于心莲上恒敬供,

  诸善教句及其义,心中明而极明现。

  彼时善说纳受修,长时欢喜后时际,

  于他刹中佛法理,胜喜犹如上弦月。

  甚深究竟此教言,具慧生喜如此乃,

  非堕有寂边之乐,故为善缘众欢庆。

  祈愿舍弃诸边执,显空双运狮吼声,

  降伏恶见野兽众,佛教精华十方兴。

  此论乃由受持三学宝藏名为功德之法友劝请说:“于“佛陀法身能现故”等文句之义,如汝心中如何显现而作著述。”于此恳请者前无垢智慧自然显现径直而录出。增上善妙!

  此论原本曾混入上师蒋扬钦则汪波之著作中,二十四年后拣出原本,当善贤和尚龙多欲刻板之际,与最初祈请者及具慧拉布罗珠同时聚会,彼等复祈请说:“请汝无论如何要增补”等语。如是祈请后,于最初原本上归摄文句并增一二关要。

  胜生铁兔年四月下旬吉祥时,于降魔胜利之禅室中无垢智慧文殊欢喜金刚二日中从原文录毕。芒嘎郞!(愿吉祥!)

  藏历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于西藏昌都日通藏医院圆满译毕。 即经典所说完全与圣凡的现量境界一致,没有丝毫不符,为依现量观察而清净;其次,依比量推理,毫无错谬,为依比量观察而清净;再者,经典的文句前后、直接说与间接说等均互不相违,没有矛盾,为依教量观察而清净。

  色净即基时自性之清净,果净即道中见道、修道时分证实相之清净,遍知净即果时成究竟圆证实相之清净,此基道果之三种清净于本来实相中是一体无二的。

  此处所知、所断、所修、所证分别指四谛中的苦谛、集谛、道谛、灭谛。

  

  

《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