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心态才能转变一切
皈依是一种最基本的修法,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非常难。如果你真正能够皈依三宝,走进佛门,会得到很多的功德和利益。仅仅皈依了,这个功德与利益也是非常的不可思议。佛在经中讲过:皈依的功德,若是有个形状的话,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非常大,非常不可思议。
你真正能够皈依上师三宝,走进佛门了,就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能够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能够得到一切善神护法的护持。皈依三宝的人不用怕一切鬼神与恶魔,不会被任何外在的鬼神所侵害。皈依三宝是对自身最好的一种保护,以前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你只是皈依三宝了,没有修任何的法,但是在轮回的过程中,再也不用堕落恶趣,最起码也能得到人天的福报。皈依的功德非常大,对我们的利益非常大。这都是佛讲的,都是事实,都是一定的。
但是我们能不能皈依佛门,能不能走进这个佛门还是个问题。你有没有这个机缘,有没有这个条件?什么是皈依的条件?皈依的前提条件就是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皈依的基础也是信心。如果你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的话,无法能够皈依到上师三宝,无法能够进入这个佛门。所以说最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信心。
但是这个所谓的信心,是明信,不是迷信。不能迷信,一定要明信。很多人已经皈依了上师,皈依了三宝,可是没有多大的成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信心不足。有的人所拥有的所谓的信心也不是明信,而是一种迷信的状态。
信心有三种: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什么叫清净信心呢?就是一种完全清净的欢喜之心。上师三宝有好多无漏的功德,有广大的智慧,无伪的慈悲心,清净的戒律。你知道了以后,对这些生起了欢喜之心,特别喜欢这些,并且非常喜欢具有这些功德的人物,比如佛、菩萨。在“暇满难得”的课程里,也讲过意乐圆满。意乐圆满就是这种希求正法的心。但是现在很多人没有希求正法的心,也不是很了解、很喜欢这些功德。
不清净的欲乐、不清净的欢喜之心,叫贪心。这种清净的欲乐、清净的欢喜之心,叫信心。什么叫清净、不清净呢?对境不一样。信心的对境是超越的、无漏的功德,具有无漏的功德的人物也是超越世间的。贪心的对境是世间的,你喜欢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这叫贪心,这与欢喜之心、追求之心是非常不一样的。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若是你有这样一个迫切的心情,你肯定会去学、去修,而且肯定会非常的清净。
自己能够放下,就没有什么事了。我们在《掌握完美》里讲,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随缘了,放下了,就是完美。就是缘聚缘散,缘生缘灭。缘聚就是生,缘散就是灭。因缘和合,这都是宇宙的真相。
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有高就有低,有贵就有贱,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这都是相对的。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也没有什么可痛苦的。如果你都明白了,心能够达到那种如如不动,不为境转的时候,那你就解脱了,自在了。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在轮回,在受苦?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为境转。顺境来了我们高兴,逆境来了我们伤心;好的来了高兴,走了伤心;聚了高兴得不得了,散了伤心得不得了;贵了好,贱了不好;赚钱了好,赔钱了不好。这个心就是被境转,所以不自由,累。
我们会找很多很多的理由与原因。有工作,忙的时候认为,是不是因为我有工作,工作太忙了,所以苦啊?有的人根本不要上班,也没有什么事要做,闲的不得了,然后想,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工作,太闲了,是不是应该找个工作?或者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然后也烦恼。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我们现在修什么?就是要把一些事情、事物看淡、看破,让自己的心超越。我们的心要超越、脱离,不为境转。让境为心转,那个时候就解脱了,那才是在净土中,才是快乐。所有的顺境、逆境都是,你不随顺它,不理它的时候,它就跟随你来。你特别随顺它的时候,它就牵着你走。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
想开、想通、随缘,放下、知足、少欲,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你真正看破了,才能放得下。什么叫看破呢?看破就是看明白,看透彻。把人世间的一切缘法,事实真相和真理,都看明白,看透了,才是看破,才能放下。否则要知足、要少欲是很难的,要想开、要想通是很难的。有的人有时候很烦恼,然后东想西想,想一想就好一点。但这不叫想通。真正的想通了、想开了,心根本不动,根本不在乎,是很自然的。你了解了以后,就是这样的。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什么。佛法不可思议,一定能让我们从烦恼中,痛苦中解脱。
佛法说难也难,这些机缘也都很难。虽然很多人也学佛修行,但是都在盲修瞎练,这样的话永远不会有成就。修行是有次第的,是非常有程序的。现在都东学西学,东抓西抓,这样不如法地学修,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所以就要如理如法地学,如理如法地修,这样才能得到圆满的功德。
其实这些表面上、形式上的东西,也不是很重要,主要是心,内心的转变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内心没有转变,烦恼依旧,习气依旧,那是不行的。佛法和相续是一定要结合的,修行和生活是一定要结合的。所以我讲,佛法是一种活法,生活就是修行。你真正达到了这个标准,你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中解脱,在烦恼中、痛苦中解脱。我们这些烦恼、痛苦都是从哪里起来的?就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来的。我们如果要从这些烦恼痛苦当中解脱,一定要把修行和生活结合起来,一定要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解脱烦恼与痛苦。学佛修行人,照样可以工作,可以生活,而且应该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
学佛修行就是了缘了债,有什么样的缘就了什么样的缘,有什么样的债就还什么样的债,最后才能了脱生死。但是你要面对这些事情,面对生活、工作的时候,心一定要放平放正。任何时候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付出,这样才能了缘,才能还债。要不然的话,你再努力也没有用,这个债还不了,这个缘了不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轮回就是这样,今天你欠他,明天你还他。欠啊还啊,欠啊还啊,它是轮的,没有始也没有终。有始有终就不是轮回了。你在这边还,在那边欠,你还是有外债么,心里还是不平静,就是痛苦。没有外债,不欠不还了,就好了。
就这样轮回,都是自己的业。今生今世,它是很大的轮回中一个很小的短片,一个过程。前世来世,前世来世,这样不断地循环,不断的还、欠,这叫轮回。它没有始终,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就要想办法结束这些。
在坎坷、挫折来临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当中,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接纳,能够心甘情愿、无私地付出,那是有一定智慧,有一定定力,有一定成就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凡夫,做到了就是圣者,就是佛菩萨。说容易,做起来难,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我们现在为家人、为他人,也付出,也做很多事,但这都不是无私的,都是有私的。佛讲破“我”,先把“我”破掉,把这个“我”去掉。我们现在是被“我”牵动,这样不行。为什么你能这样关心家人,照顾孩子?就是因为有“我”——因为是“我”的家,“我”的儿女,“我”亲生的,始终是为了“我”。那是自私的,所以你还不了债。
为什么你对家人再好,也感化不了他们呢?因为有“我”在牵动。你的发心不清净,是自私的。你为儿女也付出很多,但是为什么感化不了他?为什么还不了这个债呢?为什么越来越不好呢?也是因为有“我”。“因为是我的儿子,是我的闺女,是我亲生的啊!”
我说了要平等,你可以照顾家人,可以关心孩子,这是应该的。但是你要转念,不能因为是我的孩子,才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是与我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我要特别的关心照顾他们,这个发心就对了。其实,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儿女,但是对今生今世来说也不一样。有的缘分远,有的缘分近,有的特别需要我们,有的不是特别需要我们。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一个是离你最近的众生,一个是最需要你的众生。你出于这样一个观念、一个心态,一个发心,然后去付出、去照顾他们,你一定能了这个缘。
还有欲乐信心。什么叫欲乐信心?不仅是喜欢,而且自己也想得到这些功德,自己也想变成佛菩萨那样伟大的人物,就是想成为菩萨、想成为佛。欲乐信心是有这个欲望。
然后是胜解信心。什么是胜解信心?佛曾经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都有佛性,绝对都可以成佛。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积来的、修来的,智慧也是修来的,每一个人原本就有这个能力,这叫佛性。都可以学功德,都可以修福报,都可以修智慧。功德会越学越圆满,福德也会越修越圆满,最后也一定会达到最圆满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就是佛。你明白这个道理了,生起信心了,自己也可以学、可以修,可以当菩萨、可以当佛,成佛就没有问题了。胜解信心,是坚定不移的信心,是不退转的。
第一是喜欢,第二是想得到,第三个是坚定不移。这三种信心都是明信,不是迷信。这三种信心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相当于发动机,若没有这个发动机,你无法能够发动整部机器。我们看现在很多人修行都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的,有时候相信,有时候不相信。偶尔学一学,修一修,一有事就不学、不修了。为什么这样断断续续,翻来覆去呢?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三种信心…
《转变心态才能转变一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