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六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六卷

  净空法师讲述

  请翻开三十四面,“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是说明忏除所对的境界,注解里头注得很好也很重要,第一句就是遍于法界,谛闲法师注上说有两个意思,第一“三业俱一思为体。”这个思是心所,与八识相应的五遍行里面的思心所,思遍法界,我们的业也遍法界。第二个意思,“三业俱是因缘生法”,前面讲恶业遍法界,第二个意思讲可以能忏除,为什么能忏除?因为它是因缘生法,既是因缘生法,必定是没有自性,当体即空,真正要悟入,业障不是不能够忏除的。

  那么下面所讲的这就是辨别我们所对的境界,我们在佛面前忏悔,大师这几句话说得也非常之好,小注第三行“次二句正辨所对,昔因亲近恶友,违背良师”,所以才造罪业,那么今天我们回头了,“今于十方诸佛前诚心忏悔”,发心、发愿改过自新,所以特别著重诚心这两个字。忏悔要在事实上要做到,要能够表现出来,第一个常常自己能够责备自己;求别人来责备你,不会的,给诸位说一般人不会得罪人,不会给你做怨家对头。你想请一个人来责备你,请不到啊!所以菩萨遇到有一个人责备他,他感恩戴德永远不忘,为什么呢?真找不到。世间能责备你是谁?你的父母。在过去有老师,现在老师都不责备了,从前老师是责备学生的,现在老师不敢责备了,责备怕你去告状去,告他去,所以老师也省事,老师对学生就不负责任了。所以找一个责备的人相当不容易,必须要自己检点,自己要责备自己,这个要做到。

  第二个要相信因果,要怖畏恶道,要知道恶道之可怕。第三个要做到不隐瞒自己的罪过,就是要发露忏悔。后不复造,就是要断相续心,在忏悔里面真正产生效果的就是这一句,所以忏悔著重在后不复造。我现在忏悔了,忏悔了明天再干,干了之后再忏悔,这个没有用处,这个一点用都没有,所以忏除业障就是著重在后不复造。孔老夫子说的是不二过,过失只有一次,觉悟了下一次再不会有同样的过失,这个叫真正的忏悔。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恒是恒常,要依清净的戒律,修自己一切的功德。净戒是戒,功德是定慧,所以这一句里实际上讲就是戒定慧,我们要恒住在戒定慧当中。那么这个里面也就像前面所说的修功补过,明因果、护正法、发菩提心、观罪性空,这个功德才能够圆满。

  那么讲到持戒,同学们给我写的这个条,在此地顺便答覆诸位。首先我们要明了佛为什么制戒,戒律理论的依据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效果是什么?通通要搞清楚,你要是不搞清楚,这个戒没有法子持,为什么呢?会死在戒条之下,那什么事情都办不通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流弊,这个要知道,达不到目的。像我前面跟诸位说的持戒的目的是生定,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持戒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你才能够达到定,才能够开慧。只果处处拿戒律去看别人,拿戒律的标准到处去量人,你自己只有造罪业,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决定没有办法成就功德,这个是一定要明了的。所以戒律、戒体、戒相、戒形、戒法,统统都要了解。

  今天受戒难,纵然有开戒讲受戒,因为时间太短,没有办法讲清楚;那么受了戒之后必须要自己找戒经自己去研究,搞清楚了那是一桩什么事情。其实现在几个人去搞这些东西?没人搞了,不但在家同修好像没有人重视这个,出家人也不重视了,也不讲戒了。为什么呢?讲了戒就难为情,这一条也没有做到,那一条也没有做到,样样都是自己骂自己,算了,不听了,就不讲了。所以讲经还有人听,讲戒没有人听,讲戒尽骂人,谁听啊!没有人听了,所以戒没有了,戒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这是个危机。所以祖师真正慈悲,知道末法这个现象,戒律能不能提倡呢?没有法子提倡,只有个人发心去修学,那个人也是凤毛麟角,没人了。

  于是乎印光祖师他老人家提倡三本书代替戒律,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还有一本是感应篇汇编,他拿这三样东西来代替戒律。这三样东西都是非常浅近的文言文写的,而且里面许许多多因果报应的故事,篇幅都很短,不难看,看起来也蛮有兴趣的,所以把这三本书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自己常常读诵,常常翻翻警惕自己,以这个来代替戒律。真能把这个做到了,像感应篇里面,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道教的,但是注解几乎百分之八十是以佛家东西来注,另外百分之二十是以儒家来注,这也等于是佛教的戒律一样。我们不要看这个是外道东西,我们不应该学,你要是有这个观念,你就错了。

  我记得我有一年在中国佛教会大专讲座,我大概是讲感应篇的时候,这些东西我在北部南部都曾经讲过,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讲过。曾经有一个法师就来责备我,说我不应该讲外道的东西,尤其在中国佛教会大专讲座里头不讲佛法讲外道的东西,他把我呵斥了一顿。当时我听了就莫名其妙,我说我没有讲外道的东西。他说感应篇这怎么不是外道的?我说原来如此,我就笑一笑,我明了了。我就翻过头问他一句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是不是佛教的法印?是啊!这个没错。那就行了,太上感应篇我们佛教这个大印盖上去了,盖上去就算是我们的。你看看它的内容是不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他听了掉头就走了,一句话不说。

  学佛心量要大,不要把圈圈画得那么小;你看看它的内容,它内容果然符合佛教的宗旨,就等于是佛教的,佛教的心胸开阔,绝对不是说只有我说得对,别人说的不对,佛法不是的。佛法是建立一个宗旨,别人说的跟我宗旨一样等于我说的,等于是佛说的。所以经有五种人说,佛是五种人之一,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它的的确确符合佛法的宗旨,所以我们以这个来代替戒律,决定没有过失。感应篇文字不长,只有一千多字,可以当作课诵本来读,每一天念一遍检点自己的功过,检点自己三业善恶,的确非常之好。

  那么讲到佛法我们佛教生话方式,在中国的佛教是素食,但是全世界的佛教都吃肉,只有中国佛教吃素。所以我们这个佛教到外国佛教去参观,他们看到我们很别扭,我们看到他很奇怪,为什么呢?经典上戒律教给我们的,学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的吃三净肉,有不杀生是戒,没有说不吃肉。尤其佛陀在世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泰国也受持托钵,佛教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要找人麻烦,这是第一个原则。你去托钵,你要吃素,他要特地给你做,你岂不是找他麻烦,那就不慈悲了。所以托钵的时候给什么吃什么,这就方便了,他们家里今天喜欢吃什么,那么有法师去托钵,他就供养什么,决定不要人家另外给你做。所以全世界的佛教都不吃素,都是吃肉的。而且在南洋的佛教托钵供养里面,还供养有香菸,整条的香菸供养给法师,你到泰国去看看,我们看了很奇怪,出家人又吃肉又抽菸,这像什么话。

  但是不饮酒,这的确是戒律;你到日本去看,日本寺庙里面酒供在供佛,我仔细去看一看,一瓶瓶很好的酒,一打一打地摆在那里很好看,它旁边写个条子,般若汤,人家告诉我这是酒,好的酒,白兰地、葡萄酒。日本人出家在家很难分的事,他们喝酒,这些生活习惯都要了解,要入境问俗,否则的话就没法子交通了,没法子沟通了。那么现在的确是往来多了,随著大众传播工具以及交通的便捷,往来多了,我们生活习惯彼此都了解。我们到日本去他特别给我们做素食,那是非常地恭敬,特别给你做;那么做呢?当然不干净,这是一定的嘛!特别给你做已经不错了,那个锅里头当然还有荤腥,你拿素菜闻闻那个味道,还是有腥味在里头。如果你再要挑剔,那就太过分,人家已经给你做就很恭敬了,再要找人家麻烦那我们做客人就不像做客了,所以这些一定要懂得。

  我第一次到日本去的时候,是跟道安法师一道去的,那个时候也有一些比丘尼们一道,她们在日本的时候一点都不吃,就挨饿,怎么办?到外面去买面包,喝开水、买面包。道安法师把她们叫过来狠狠地骂了一顿,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成佛了?如果这样能成佛,牛羊的功夫比你们高啊!一生吃素啊!吃草啊!一滴油它也不吃,搞错了,你说真的讲持戒,守不住金钱戒,这个是沙弥十戒都有,你们做到没有?一个也没做到。真正的大戒不守,鸡毛蒜皮的看得那么重,这是道安法师当时训她们的。道安法师当时说,我是这么大年岁了,吃这么多年素,肠胃不习惯,如果我肠胃要是习惯的时候,我到日本就随缘,入境随俗,他欢喜。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菩萨摄受众生第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绝对不是叫破戒,绝对不是叫破斋,这就开缘。

  那么我还遇到有一桩事情,我的一个好朋友在抗战期间,他是做地下工作的,在南京。那个时候南京沦陷了,日本人占据了,做地下工作的,被日本人发现了,日本人要抓他,抓到了就抢毙了,决定是死路一条的。他逃到一个寺庙里面,南京东华门外的雨花台,那一边有一个寺,寺的名字我记不得,这个老和尚很慈悲,老和尚看他一说这个情形,他说好,你赶快把头发剃掉,把海青一穿,叫他跟到出家人在一块去念佛。一会儿日本兵来了,来就搜查,但是日本人对佛教很尊重,这一点是他的好处,那么到处找找不到,找不到就算了,就走了。他对这个老和尚念念感谢救命之恩,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了,他回到南京,办了一桌很好的酒菜请这个老和尚,来答谢老和尚救命之恩。

  因为他们那个时候同伴大概有两、三个人一起来请,把老和尚请来了。请来之后才想到和尚吃素的,我们都是鸡鱼鸭肉,这个怎么办?这搞得很难为情。这老和尚真慈悲,有道,真高,没有关系大家坐下来,一样吃,他们才觉得这个真正了不起,为什么呢?老和尚知道这不是他有心的,不是他来开玩笑的,他是真正答谢救命之恩,不是开玩笑的,是出于至诚,…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